分享

《园与院》让人泪目的人性思索

 太平时光 2024-05-26 发布于广西

春燕智慧说 2024-05-25 07:09  听全文

《园与院》


  一个幼儿园,一个敬老院,就能看出人性与人生。大家有没有发现,
无数的幼儿园。
都是父母从外往里看;


而无数的敬老院,都是父母从里往外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看自己的孩子。
从外往里看是幸福,从里往外看是凄凉,外面的人能等到孩子出来,而里面的人却等不到孩子进来。


人生是个轮回,刚开始是把自己的孩子关进去,到最后可能是被自己的孩子关进来。
老话常说:人心都是往下长。父母对子女的爱,长得像一条永远也走不完的长路;


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却短得像一根扁担的两头。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源头活水没有止息;
而子女对父母的爱。
却像是风吹树叶,风吹一吹,叶动一动。


其实说到底,幼儿园和敬老院的本质区别就是:
幼儿园里的都是有爸妈的孩子,
而敬老院里的却是没有了爹娘的老人….....


   其实这是生物学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父母呵护孩子属于生物遗传学层面的问题,是先天的,这是种族繁衍生息的自然选择,不仅在人类,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如此。


 
 而孩子对待父母属于社会的道德层面,是后天的,这是家教、社会风尚、文化与道德教育的结果。父母对待孩子是无私的,而孩子对待父母是有条件的。因此,做父母的,别指望孩子能给你相同的回报,更别指望其他的人也能给予回报。

这段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父亲在这个时候给快参加高考的儿子退学,办了退学证,记住是退学,不是休学,且是儿子要求的,孩子叛逆,在校与同学合不来,在家与家人合不来,心里眼里只有游戏,连吃饭都要叫。

父亲那个绝望,莫可名状,让人心疼

那天偶然在高中群里看到这篇转发的这篇《园与院》我不知是谁写的,但看了深得共鸣,生存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真的不过如此,看到这个才明白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有意义有价值的传承才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也明白了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逆子,为什么会有老人不幸福?

有些爱是无条件的,有些情是有原因的,不仅人类,动物尚且如此,所以当幸福来临时肯定离不开自己努力的结果,当悲剧发生时自己肯定有逃不脱的责任。

“父母对子女的爱,长得像一条永远也走不完的长路;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却短得像一根扁担的两头”

这个比喻太生动形象,父母的爱源远流长,而孩子对父母的爱,用眼可以丈量。幼儿园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外头有父母的爱,还有回家的期盼,老人院的老人是凄凉的,因为无怨无悔爱自己的双亲早已不在,家就在世界那黑暗的尽头,没有期盼。。

这其实是一个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生物现象,不仅人如此动物也能如此,是生物遗传学层面的问题,是先天的种族繁衍生息的自然选择。

“而孩子对待父母属于社会的道德层面,是后天的,这是家教、社会风尚、文化与道德教育的结果。父母对待孩子是无私的,而孩子对待父母是有条件的。因此,做父母的,别指望孩子能给你相同的回报,更别指望其他的人也能给予回报。”

看到这释然了吧?如果孩子不孝,别人对你不好,付出没有回报,正常,这都属于后天的道德层面,不是出自先天的本能,孩子孝顺是你教得好,孩子不孝也是你自己的原因,没有管教好

做父母的别指望孩子能给你相同的回报,不过我还是比较认可中国的孝道文化传承,不要说百分百,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还是孝敬父母的,尤其是老一点的,越往上越是如此。

看淡回报,因为自己的孩子尚且如此,那就更别指望跟你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了,付出是情分,不回报是 本分,了解了这个是不是心中突然释然轻松得多了?加油!一切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