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胜华|那点事

 120035948@qq.com 2024-05-27 发布于江西
 那点事
文/邓胜华

 

摄影:蓝春燕

最近,《十月》杂志刊登了叶浅韵的《溯源记》。

作家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将家中三代女人,在各个时期,遇到那点事的各种心理,展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也许是我发育比较晚,又或许是后知后觉。

高一每次上体育课,老师都会在列队后问有没同学要请假。大家你看着我,我望着你,这时,一个矮小的男同学举起手来:

老师,我不舒服。

你哪不舒服啊?老师问。

脚痛,跑不了步。

然后,在老师善意的笑容和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中,我“一瘸一瘸”地走了出来。

她是女体育老师,她的小孩和我们差不多大。她看着这群孩子 ,委婉地提示那些女生,特殊时期,是可以被特殊照顾的。

看完《溯源记》后,我才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对她不禁肃然起敬。她一句平常的话语,深藏着父母对女儿的疼爱。在高二、高三以及大学的求学过程中,我再也没遇到过女体育老师。可男老师用另一种方式来委婉地表达他们的关爱——列队报数后,同学们自由活动。

那个年代,那点事,不论在农村还是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其实是很忌讳的。

十来岁时,邻居把用过的东西晾晒在屋后偏僻的小树上,不小心路过看到,回家好奇地问母亲那是什么,她说没有啊,那里没晒东西啊。最后拗不过我的执着,用一句“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嘛”来敷衍。二姐来那点事时,估计也是痛的厉害。我虽没见过,但母亲经常带她去县城看病,而且也常说,以后结了婚生了小孩就好啦。

农忙时,家家都在田里忙,我没看过有女人可以不下田的。难道它也为因为忙而不来吗?后来看书,才知道有药物可以推迟的。可是,农村女人,她们没这个条件,也不懂这个。再累再痛,她们也要去劳作,即使偶尔想在男人或父母面前撒下娇,肯定会遭来一顿白眼——季节不候人啊。

初三生物课,老师只是让我们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自习,对于其他东西,是一概不提。

到了高中,本以为老师会进一步详解生理知识。结果,老师天天给我们灌输X和Y染色体。也好,生男生女,我算是明白了,那些天天给家婆抱怨不会生儿子的媳妇,是比窦娥还冤的。

到了大学,我才真正懂得了那点事。原来它是有规律的,每隔二十八天左右,女人就要新陈代谢一次,把那些坏的,不好的东西,统统排出体外。也正是有了它,人类才得以繁衍下去。

我虽不是妇科医生,可那点事,也是经常要问到的。曾遇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被一个同样大的男孩子带来看病。问她哪不舒服,她不知是害羞还是胆小,唯唯诺诺半天,才说句没有哪不舒服。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把那男孩子支开,问她那点事正常吗?

她低着头,声音细的像蚊子一样,有几个月没来了。

后来检查证明是早孕。看着他们幸福地相拥离去,我默默地用目光送上祝福。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普及,那些事,再也不是啥大事。

电视里,超市里,女性专用品是看得见,摸得着。连那些大明星,也是频频站出来代言。

你看,那贴心的小男孩,在母亲特殊的日子里,也会大大方方地,为她购买那些东西。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