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正面临史无前例的超级机遇(2)

 djx0614 2024-05-27 发布于重庆

昨天文章《重庆正面临史无前例的超级机遇(1)》,我们讲到了,因为海运海权衰落不应陆权崛起,因为我们制造业产业链需要战略备份,两者叠加,就让重庆客观上迎来了一个建设超级制造业基地的客观条件。

那么,重庆怎样才能完成建设超级制造业基地的客观条件?

关键时刻,中央在重庆派来了袁班长。


 1 

为什么是袁班长?

因为袁班长入渝之前是浙江省省委书记,而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现在的重庆与入世前的浙江很类似。

中央派袁班长主政重庆,目的就是希望真正把重庆民营经济搞活。只有让民营经济活跃起来,才能让重庆这个超级制造业基地产生内生性活力,才能真正抓住海运海权衰落、陆营陆权崛起、一带一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些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那么,袁班长主政重庆之后又是怎样的思路?

首先就是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这被旗帜鲜明树立为重庆市的一号工程。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包括成渝城市群空间的融合,成渝两地一体化建设的融合,关于成渝城市空间的融合,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渝西地区将成为成渝双城融合的关键纽带,这里要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先行区。

成渝两地一体化建设包括共同推动一网通办、一码就诊、一卡创新,截止到2023年6月,包括养老保险转接公积金富融互带等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在成渝两地实现了跨省市全域同办。

简单的打个比方,成渝双城的融合,就是把成渝夫妻关系做深做实,不仅要同床共枕,还要最大程度实现夫妻资源的共享,这个很关键,成渝商城不融合,这个中国经济第4集就很难形成合力,就是徒有虚名。

成渝不融合,重庆制造业基地的产品连大西北都很难辐射,更别说抓住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机遇,辐射到中亚、俄罗斯乃至中东、欧洲了。

与此同时,袁班长还提出,要在加快建设西部陆海通道上实现更大突破,在深化毗陵区合作上取得更大突破。

这是什么意思?

只有搞好毗陵区合作关系,才能在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上取得突破,只有在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上得突破,才能让重庆制造的产品不但能辐射云南、贵州,更可以借助西部陆海通道一直辐射到整个东盟国家。

这就是袁班长主政重庆的格局与思路,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让成渝这个中国的第4级实至名归,向北可以辐射大西北、中亚、俄罗斯。

之后便是西部陆海通道,让成渝这个中国第4季可以向南辐射贵州、云南、东盟。我搬起指头算了一下,重庆3000万人口,贵州3000万人口,云南4700万人口,东盟人口大致是6.5亿,也就是7.57亿人口,然后四川8000万人口,大西北1亿人口,中亚人口7000万,俄罗斯1.6亿,这里就是4.1亿,合计就是11.64亿人口,然后沿长江经济带而下,沿途的省份至少也有2亿人口,合计总体辐射的人口数量接近14亿,这差不多就是再到一个完整中国的庞大市场,这个辐射范围绝大部分都是内陆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基地相比,从重庆制造业基地出发,在大家都是靠铁路与公路运输的情况下,反而比长三角、珠三角运输距离更短,交通成本更有优势。

也就是说,只要重庆能造出长三角、珠三角同样品质的产品,那么重庆制造在上述辐射范围区域内一定可以卖的更便宜,也就可以卖的更好。

这就是当下海权衰落,入权崛起,全球化向区域化发展的大变局下,重庆的机遇。


  

接下来重中之重就是抓制造业建设了。

对于未来重庆制造业建设,重庆提出一个雄心勃勃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第一个3就是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三大万亿级产业链,

第二个3L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与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等三大5000亿支柱产业集群,

第三个6就是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六大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第4个18就是培育壮大18个新兴产业集群。

这个33618的工程加起来,目标重庆制造业产权产值将超过5万亿,看上去真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但是,与成渝经济及辐射近14亿人口的市场相比,这个5万亿制造业的目标还不算高。

我国每年制造业总产值是40万亿,其中大致有一半20万亿在国内市场消化,也就是国内14亿人口的市场每年能消化20万亿的制造业产值。

考虑到东盟、中亚、俄罗斯等国家老百姓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中国。

所以,重庆设定的这个5万亿制造业产值的目标是比较理性的,但是再理性也有5万亿,怎样才能实现5万亿的制造业产值目标?

仅仅靠中央给政策,靠央企落户投资是远远不够的,重庆自身必须展现自己独特的优势,让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资本愿意用脚投票来重庆投资建厂,这就要求重庆必须将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至少也要达到浙江的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盘活重庆的民营经济,让重庆民营经济活起来。

首先就是要打造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

说实话,重庆的营商环境在西部地区是比较好的,但是与沿海地区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提高重庆的营商环境的水平?

对于给地方打造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这是很多地方干部非常重视的问题,为此,各地也如八仙过海,拿出不同的办法,有开动员大会的,有搞运动式治理的,甚至有一把手向企业家公开自己私人电话号码。

但是这些手段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而在重庆,袁班长的思路却别具一格,以数字化建设来破局。


 3  


数字化建设与营商环境打造有何关系?

对此,袁班长早在主政浙江期间就有深刻认识。

在袁班长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经编著了数字化改革概论,该书对数字化改革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以数字化赋能为手段,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

简单的说,数字化经济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高效,一个是透明。

通过数字化建设,在重塑行政系统的工作流程与机制,让行政系统达到高效透明的目标。高效透明,这不就是企业最期望、最理想的营商环境吗?

与运动式治理相比,用数字化改革推动营商环境的建设,后者明显要技高一筹。

这里谈谈个人的一点期望,在袁家军主政浙江期间,这将是我国互联网生态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以杭州为例,光是主播就有5万名,带动相关互联网从业人员高达100万,杭州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互联网造福神话的现象级城市。

杭州互联网生态如此发达,不仅仅因为阿里总部在杭州,更在于整个浙江的互联网生态建设极为成功,所以希望袁班长在主政重庆期间,不但要提高重庆营商环境水平,同时搂草打兔子,让重庆的互联网生态建设也提升日程,让重庆成为全国内陆地区互联网生态最发达的城市。

资源的短板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只是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要实现5万亿的制造业产值目标,重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按照基本的逻辑,资源要与目标相匹配。

实话实说,要实现5万亿的制造业产值目标,重庆的资源现状还有两个短板,一个是金融的短板。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是因为浙江有一个活跃而发达的金融环境,一个融资难、融资贵的地区,民营经济是无法做大做强的。

当下重庆民营企业普遍的感受还是融资难、融资贵,这个短板要尽快解决。

这里提两个建议,其一,过去中央也给了重庆不少金融政策,但是因为相关人才的匮乏,很多金融政策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短板要尽快解决,否则连中央给的金融政策都不能发挥作用,金融环境建设就是无本之末。

其二,则是与新加坡相关。

具体是什么?

关注本号,我们明天再讲。


过去5年,我们帮助了很多人完成了家庭或个人的城市跃迁。

这其中,有我们身边的同事,合伙人,朋友,也有我们的客户。有来自华北华东,西北西南的省会的朋友,也有其它三四线城市的朋友。

到如今,我们看到这些客户朋友在成渝安居乐业,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到重庆的各种优质教育福利和资源,我们倍感欣喜。

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是一样。

城市的本质是什么?

是文明。

物质文明来源于城市的经济、机会、资本、人才。

精神文明来源于城市上层建筑的国际化、服务业、金融业、视野。

重庆与成都,一个作为省会,一个作为直辖市,两者都以及自身强大的战略定位,其经济成就产业布局我们有目共睹,未来势必会虹吸周围三四线城市的人口。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给自己,给自己的下一代,给自己的家族有一个更好的起点与未来。

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经常性思考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