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黑土地衍生出的牵挂与乡愁

 冬歌文苑 2024-05-27 发布于北京

黑土地衍生出的牵挂与乡愁

紫薇||黑龙江

在广西南宁参加会议,结识一位供职于《西安晚报》的同行。他出生于黑龙江,11岁那年随父母到西安定居,直到现在。他说他当年很长时间也不习惯当地的粮食和蔬菜。22岁那年,他借出差的机会回到故乡,临走的时候,他带了10余种家乡蔬菜的种子,准备回家乡种植。可是那些种子在西安的黄土地上,长出来的蔬菜和当地蔬菜一样,没有一点点故乡的味道。他终于明白,没有故乡的水土和气候,什么样的种子也长不出自己心中牵挂的那种味道。

我今天说起这件事,是因为我所生活的这片黑土地是弥足珍贵的,它不可复制,它上面所生长的优质的粮食和蔬菜的品质,是其它的土地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这里目前的经济还很落后,这让我产生了一些感想。我们这里的主政者,也在想着各种办法,力图让我们脚下这块黑土地上的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世界上的黑土地只有三块,它们分别在美国的密西西河流域、乌克兰大平原和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而我家的家乡又处于松嫩平原的核心区。由于黑土地形成的地方,一般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故而我们的黑土地又称为寒地黑土。寒地黑土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素有“谷物仓库”之称。黑土地有着“随意插柳树成荫,手抓一把攥出'油’”的说法,这也使我们深感自豪。这如油的黑土上所蕴育生长的粮豆薯、林草药以及各种蔬菜,可谓得天地之灵气,集自然之精华,其数量之丰,质量之优,味道之香醇,历来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就拿粮食来说,我的一个做粮食生意的朋友,将我们这里某地所产的水稻,进行精加工之后,换上漂亮的包装,拿到厦门那里开了个东北大米专销店,原来3块钱一斤的东西,竟然卖到了近20元。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大米好吃。我们一个叫明水的县,其出产的杂粮已经成为G20峰会等国际会议的食材;而著名的庆安大米被评为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庆禾香”牌大米获“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

再说蔬菜。我经常去南方出差,在吃上面就很不适应南方的蔬菜,豆角没有豆角的味道,茄子没有茄子的香气。为此,南方的朋友们一边安慰我一边充满了歉意:我们南方没有你们那样的土地,长不出那么好的东西,你就将就着吃吧。是啊,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也孕育着独特的物产。就像西安的那位老乡,指望着黄土地能长出带有故乡味道的蔬菜,还真有点强人所难。

我们独特的寒地黑土,还孕育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这又是远方游子的另一种乡愁和牵挂。我们绥化设镇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勤劳智慧的绥化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十个县(市、区)已经形成了一县一品的文化品牌,有些文化品牌,像海伦剪纸、庆安版画等驰名全国甚至享誉世界。这些都是我们这块黑土地的宝贵财富,也让很多外地人念念不忘。我曾在广东韶关一家餐厅的墙壁上看到各种内容和题材的海伦剪纸。那家餐厅的老板是地道的广东人,却经营着东北菜。他对我说,他年轻时就喜欢海伦剪纸,而且有很多收藏。他也很喜欢东北菜,但很遗憾,到现在他还没有来过东北。

所以,虽然我的家乡现在经济还不算发达,甚至说还有些落后,但每一位家乡人都不妄自菲薄。我们对脚下的黑土地充满自信。南方很多地方能在那么贫脊的土地上创造出经济奇迹,我们坐拥寒地黑土的资源优势,理应更加充满自信和从容。

最后再说说那位西安的同行。知道他对故乡的牵念,我每年都会给他快递一些脱水蔬菜(鲜菜没法托运),也就是我们冬天吃的干菜。比较于鲜菜,干菜的味道已经大打折扣,但他每次电话里的感谢都带着兴奋。在他的兴奋背后,我每次都能感受到他对故乡黑土地的牵念,感受到一位游子的缕缕乡愁。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原名李海军,笔名紫微。1968年11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现供职于绥化日报社理论评论部。早年写诗,现多写随笔。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