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长文:什么是量子纠缠?该如何通俗理解?

 巴瓦玛依图书馆 2024-05-27 发布于广东

物理学上,量子纠缠是这样定义的。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单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会综合成整体性质,因此就无法单独描述单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量子纠缠”。

图片

量子纠缠是量子世界里非常诡异的现象之一,这个概念最早是从EPR佯谬中引导出来的。

图片

EPR佯谬中的“EPR”是三位物理学家名字的首字母,分别是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三人在1935年提出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就是EPR佯谬。这个思想实验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论证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一定存在还未被发现的定域性隐变量。定域性,通俗理解就是“光速限制”。非定域性,就是指“超距作用”,突破光速限制的相互作用。

具体来讲,是这么回事。

一个系统里有两个粒子,分别位于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按照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在没有对系统里的两个粒子进行观测前,粒子一直处于叠加态,我们无法确定粒子的具体状态,比如说到底是上旋还是下旋等。

图片

事实上,系统里的粒子同时处于“上旋和下旋”的叠加态,也就是“既是上旋也是下旋”。当我们想看看这种叠加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时,被观测的粒子瞬间就会发生坍缩,从叠加态坍缩为本征态,也就是确定状态,要么上旋,要么下旋。而系统里另外一个粒子即便没有被观测,其状态也瞬间确定下来,刚好与被观测粒子的状态相反。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不管两个粒子相距多远,哪怕几千光年,我们只要观测到其中一个粒子的自旋状态,比如说向上,那么瞬间就知道另外一个粒子的状态,肯定是向下的,好像两个粒子之间发生了“超距作用”。而一旦实施了观测行为,两个粒子之间的纠缠关系就结束了!

图片

爱因斯坦甚至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因为这种作用方式看起来违反了狭义相对论中的光速限制,违反了定域性。由此,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他认为一个系统里的两个粒子在没有被观测前就已经处于本征态(确定状态),而不是所谓的叠加态,人们的观测行为只是观测到了早就存在的状态罢了。

图片

具体来讲,爱因斯坦的诠释可以这样理解。打个比方,有一副手套,分别被装在两个密封的箱子里,然后被放置在相距100亿光年的两个地方。我们只需要打开其中的一只手套,发现是左手套,那么立刻就能知道100光年外的另一只手套是右手套。

也就是说,两只手套的状态其实早就确定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我们的观测行为当然也不会影响到手套的状态。

但是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则不那么认为。按照哥本哈根诠释,叠加态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思想。

而另外一位物理学大佬薛定谔也站在了爱因斯坦这边,还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来讽刺哥本哈根学派的“叠加态”。

图片

玻尔坚持认为,在没有观测之前,粒子确实处于叠加态。假设小明在其中一个粒子旁边,小李在100亿光年外的另一个粒子旁边。小明旁边的粒子,看到粒子是上旋,当然瞬间也知道了100亿光年外的粒子肯定是下旋。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会传递任何信息,小明并不能瞬间让小李知道他身边的粒子是下旋,而只能通过经典信息传递方式向小李传递信息,这个过程需要花费100亿年。

图片

当然,由于小明实施了观测行为,在观测一瞬间两个粒子的纠缠状态就消失了,叠加态也消失不见。所以当小李再观测它身边的粒子时,会看到粒子确实是下旋。但小李获得的“粒子是下旋”的信息并不是小明告诉他的,最重要的是,小李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看到粒子下旋的状态,是否是因为小明实施了观测导致的,为什么?

因为,无论小明是否实施了观测,小李想要知道他身边粒子的状态,也只有通过观测。而不管他身边的粒子状态是“叠加态”还是本征态,小李都只能看到最终的本征态!

总而言之,玻尔认为,量子力学一定是完备的

那么爱因斯坦和玻尔到底谁对谁错呢?两人为此争论了几十年,也没有最终的定论,谁也没有说服谁。

不过有一点大家不要误解,两人争论的焦点是“量子力学的完备性”,而不是量子力学是否存在。实际上无论是爱因斯坦和玻尔,都认同量子纠缠的存在,只是对量子纠缠的解释不同罢了。

时间来到了1964年,著名物理学家约翰贝尔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关于这个不等式之前的科普文中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总之就是,如果贝尔不等式成立,那么爱因斯坦就对了,定域性隐变量存在。如果贝尔不等式不成立,那么哥本哈根学派就对了,隐变量就不存在。

图片

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科学家们做了很多实验来验证贝尔不等式,结果表明,该不等式并不成立,也就是说爱因斯坦错了,定域性隐变量是不存在的,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了,量子力学是完备的。

图片

也就是说,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纠缠中确实存在某种“超距”作用,物理现象并非都是定域性的,可以是非定域性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结果,不少人都认为实验过程都是有漏洞的,认为这样的实验根本证明不了量子纠缠是真实存在的物理现象。

图片

但现实是这样的,科学家们早就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光子的纠缠态。比如说早在2017年我国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就实现了两个纠缠光子被分发到1200公里的距离之后,仍可保持纠缠态,这也再次检验了贝尔不等式,是一次相对完善的太空实验。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