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聪明的父母,从不和子女谈论这3件事,这是一种远见!(切记)

 寂寞的雄鹰 2024-05-27 发布于辽宁

真正聪明的父母,从不和子女谈论这3件事,这是一种远见!(切记)

作者:刘小念 

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事事有回应,用不限量的爱与信任,培养出一个心理能量超强的孩子。

真正聪明的父母,从不和子女谈论这3件事,这是一种远见。

 01 

大家好,我是李老师。

今天的故事,不发生在校园里。

而是给大家讲讲我遇到的那些宝藏家长。

希望这些埋藏在生活细节里的教育小常识、小技巧,对你们日常与娃的相处有用。

更希望,父母子女一场,能够在付出的同时,真正感到愉悦。

 02 

前几天,我的学生王子涵来我家看我。

她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律师,还是某三甲医院的社工。

从前校园里那个“小太阳”,如今在职场里持续发光发热,所遇皆美善。

世界在她眼里,万事都可以解释,万物都可以原谅。

她好像一直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朝着想要的那种人生,顺风顺水地前进。

而这一次师生见面,我着重跟她聊的不是职业、人际,而是以一个求学者的心态,让她聊聊她的家教。

提及父母,爱笑的子涵笑意更深,让你瞬间GET到她的那种安全感和由内而外的喜悦。

她说:“老师,你知道吗?我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理解我的爸妈。”

我瞬间好奇:全世界最理解孩子的父母,长啥样?

 03 

子涵告诉我:“从小到大,爸妈永远愿意听我讲废话。”

打她有记忆起,就记得家里有一个仪式感,就是睡前五分钟。

每天临睡前,爸爸或妈妈都会跟她聊五分钟。

听她讲白天遇到的事情,看过的某个动画角色,读过某本书里的情节等等。

不管她说什么,爸妈都非常感兴趣,而且总会给出各种回应。

比如子涵提到她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摔倒了,膝盖磕破了,班里一个叫梁鑫的小男孩把她扶起来,给她吹伤口,还让她看别的小朋友滑滑梯转移注意力。

结果爸妈就记住了梁鑫的名字,第二天早上妈妈还特意烤了小蛋糕,让子涵带给梁鑫。

不仅如此,子涵那时幼儿园班里一共33个孩子,爸妈慢慢记住了每个孩子的名字,而且认得每一个人。

每次在校门口遇到时,爸妈总能准确叫出对方的名字,热情地跟子涵的同学打招呼。

子涵问爸妈是怎么做到的。

爸妈的回答是:

“你说了,我们就记住了,也刻意去认识了。他们是你人生中的第一批同学,对你很重要。所以,叫得出他们的名字,是最起码的尊重啊,总不能见到人家就喊'喂,小朋友’吧。”

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子涵父母影响到她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以至于她从小到大,对别人的名字很敏感,几近过目不忘。

这无疑为她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特别好的基础。

 04 

子涵记得小学二年级时,她的班主任因为怀孕休假,班里来了一位代理班主任,姓肖。

肖老师脾气不好,喜欢骂人,且不容反驳。

那段时间,子涵每天回到家里都会向爸妈吐槽肖老师。

有次体育课后,她和同学一起把排球从操场送回体育馆。结果同学中途嫌累,把她一个人扔在半道,她连拖带拽一个人把排球送回体育馆,回到教室时,迟到了。

结果被肖老师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

她刚想辩解,又遭一顿抢白。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有时发生在别人身上,有时发生在自己身上。

那段时间,她过得很不开心,一度厌学。

但每天晚上,爸妈都会认真地听她吐槽。

每次听完,都会摸摸她的头,或者给她一个抱抱。

 05 

子涵记得特别清楚,爸妈从来不会直白地跟她说肖老师有什么不对,但他们会针对她的委屈,说一句:“嗯,我女儿受委屈啦”“我理解你的感受。”

事实上,当年的她后来慢慢体味到,父母这几句话对自己的委屈起到了很大的安慰与稀释作用。

有一次,子涵不记得是和爸妈一起看什么电视剧,剧情大概是一个含冤昭雪的故事,一家三口因为主人公的遭遇看得咬牙切齿,涕泪交流。

看完后的那天晚上,妈妈照旧睡前跟她聊天,聊了自己上学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像对一个朋友一样,说了很多心里话,好的坏的,都讲给子涵听。

后来妈妈提到电视剧的主人公,她说:

“我们不能要求这一生遇到的所有人都像父母一样,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且容易给自己带来伤害的。有时候,我们都会遇到不那么善良的人,遭遇一些不那么公平的待遇。我们受一些委屈,遇到一些不可爱的人,其实有两个作用,一是让你知道这世界不全是美好,老天让你遇到这样的人,是让你种下免疫力,以后遇到这样的人你有辨识能力,并且让你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另一方面,让你遭遇不公平不良善,才知道公平与善良是多么可贵。”

 06 

这些话,如果没有肖老师这个人的出现,子涵是听不进去的。

但正因为有这个现实里的例子,她不要记忆太深刻。

而和肖老师的这场遭逢,也是她日后最终选择当律师的原因之一。

重要的是,当时班里很多孩子也像她一样回家跟父母吐槽老师,但父母非但不倾听,反而指责孩子:“要不是你做的不好,老师怎么可能随便批评你。”

那些委屈,不但没得到释放,反而加重。

以至于很多孩子从那个时候开始向父母关闭了心灵通道,甚至班里很多孩子开始厌学。

但子涵没有。

有些事情的功效是多年之后才越回味,越深刻的。

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子涵后来遇到过很多人,很多事,面对不公或者三观不同的人,她不会反应过激,反而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

告诉孩子这世界的多元,也向他们展示人性的善与恶,子涵爸妈以闲聊的方式,让孩子提前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07 

记得子涵刚上初中时,我带他们班。

当时班里有一个男孩特别令人头疼。

同学课间游戏时,他不参与,但总喜欢过去捣乱,然后再回来找我告状,说同学不带他玩。

他数学经常不及格,于是,出于嫉妒,每次班里数学最好的那个孩子回答问题时,他就发出各种怪声打断。

英语老师因为他背不出单词,让他站着听课,他告诉了家长,家长第二天来学校投诉了英语老师……

渐渐地,这个男同学被全班孤立。

甚至有同学在发作业本时,故意把他的作业扔到地上。

但我发现,子涵从不会差别对待这个男同学。

她会把他被扔掉的作业本捡起来。

做物理实验时,没人愿意跟这个男同学一组,她就主动跟他一组。

他有时故意破坏搞砸实验,子涵也会跟老师说:“我们俩没配合好,我们会再来一次的。”

 08 

有一次,子涵好心帮当时不在教室的男同学打了午饭,结果男同学却指责她:“你是故意的吧?给我打这么少的饭,这么少的肉,是不想让我吃饱对吧?”

子涵笑笑没说话。

我后来私底下问过子涵:“大家都不喜欢某某(那个男同学的名字),你为啥对他不排斥?”

子涵告诉我,她打听过了,这个男孩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有原因的。

他在小学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好休过半年学,再上学时,就跟不上了。

结果,老师很针对他,上课从来不提问他,不批他的作业,甚至连期末考试都不让他参加。

“他爱打报告,喜欢捣乱,其实就是变相求关注,缺爱。那就给他点关注呗,这样将来他想起学生生涯,就不全是黑色记忆,或许,他也会因为这一点点温暖,而不走上什么极端的道路。”这是一个初一的孩子,说出来的话。

这样的子涵令我震惊。

她对这个世界与人的认知和格局,令我汗颜。

她的话,对我更是一个深刻的教育。

我也是从那天开始注意到,这是一个多么宝藏的女孩,注意到,她身后有一双那么宝藏的父母。

 09 

子涵与爸妈从来都是无所不谈的。

因为,不管她说什么,无论对错,爸妈都不会指责、批评、扫兴,这也是聪明父母不会对孩子说的三件事。就比如她小学时遇到临时代班主任肖老师,她就曾经跟爸妈说:“我恨不得杀了她。”

而且,小孩子在学校遇到委屈或者不公平,是会回到家里发脾气的。

子涵就曾经用不好好写作业,跟父母不好好说话,甚至破坏文具的方式发泄情绪。

这个时候,她爸妈都不会干涉她。

只会在她平静之后,先给出安慰:“爸妈理解你的感受,换了我们是你,可能不会有你做得那么好。”

爸爸甚至举例自己就因为上学时讨厌英语老师而弃学,以至于跟自己最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现在想想,越是不喜欢她,越应该把英语学得杠杠的,让她看不惯我,还干不死我。”

曾经有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子涵和爸妈有一个临睡前的仪式,那就是讲一件今天开心的事或者说一个自己想要感谢的人。

花开了,春天来了,今天路上没塞车等等,都慢慢进入开心名单。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姑、老师、物业叔叔、食堂里的阿姨,感恩的人越来越多。

事实上,子涵爸妈就是想用这种方法消除不好的人与事带给她的负面,把美好和感恩注入心灵。

试想,一个开心而感恩的人,是多么容易平和温暖有边界。

 10 

还有一件事情,子涵印象特别深刻。

大概是她小学六年级时,一家三口开车去外地玩。

本来是当天去,当天回,第二天还要上学的。

结果,回来的途中,子涵突然说沿途有一片萤火虫基地,到了晚上,萤火虫像星星一样,漂亮极了,她想看看。

爸妈当然不会扫她的兴,一路开到所谓的萤火虫基地,好不容易等到天黑,但半只萤火虫都没见到不说,回去的途中,车子坏在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

11 

换作一般爸妈,早开始责备了。

但子涵爸妈全程没说半句责备的话,事情已经发生,他们只好徒步去有人的村落去投宿。

子涵记得爸爸当时说了一句特别有哲理的话:“意外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你接受它,你就是快乐的,你排斥它,你就是痛苦的。”

她当时觉得,自己爸妈太能寓教于乐了!

那天,他们走了将近七八公里的土路,一家三口有说有笑,轮流讲笑话,笑话讲完了,就讲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糗事……

直到投宿村民家里,三个人还意犹未尽,说这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晚上。

而爸妈的乐观、不扫兴、情绪稳定也渐渐成为子涵性格的一部分。

 12 

据子涵说:

“在我们家,只要我开个头儿,'爸妈我跟你们说件事哈’,他们会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很认真地听我讲话。”

子涵初中时喜欢周杰伦,每天吃饭时讲,写作业时唱,临睡前继续跟爸妈讲。

爸妈从不反驳她什么,偶尔在她聊天时插一句嘴:“哦,你喜欢他有才华,那是因为你有内涵啊。”“刚开始觉得他的歌根本听不清唱的啥,听习惯了,好像也还不错。”

用子涵的话说:“爸妈总是能不经意间,以四两拨千斤的云淡风轻,化解我,治愈我。”

所以,子涵没什么青春叛逆,因为她和父母之间无话不说。

她做错了事情,爸妈常常就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十几岁,二十几岁,就什么都懂,什么事都做对了,那TA就不是人,而是神啦。”“爸妈像你这个年纪,做过的傻事比你离谱多了。”“你都知道错了,那错误就结束了。”

初三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子涵爸妈常常在周日黄昏时分,开着车,没有目的地,一家三口一路开着,聊着所有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每天学到十点半,爸妈准时来给她熄灯,让她休息:“中考很重要,决定你上什么高中,但健康更重要,决定你过什么样的一生。”

 13 

包括后来高中时,子涵明明理科很好,但还是选择了文科,并且立志将来要学法律专业。

爸妈也只是一味支持:“你这么小就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敢于做选择,这比将来到底能做什么还重要。”“人生就三万多天,你尽兴就好。”

无论自己说什么,做什么,总能从父母那得到正向肯定。

这一点,连子涵都觉得不可思议。

她曾经问过爸妈:“你们就没有对我失望,感到生气,想揍我的时候?”

爸妈的回答是:“当然有啊。但一想到咱们之间隔着将近三十岁的年龄差,要你事事处处都尽善尽美,这是多无知多残酷。如果你尽善尽美,那还要父母有什么用?再说,生了你,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生气的。这么一想,多大的怒气都散了。”

 14 

后来,子涵在高考临考前的第四天,得了气胸。

虽然最终勉强参加了高考,但还是与自己最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考入一所普通一本。

但爸妈和子涵一点也没不开心,他们觉得后来没手术,能参加高考,不必复读,已经是老天眷顾了。

子涵永远不会忘记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爸妈分别拥抱了她。

爸爸对她说:“好样的,爸爸为你骄傲。”

妈妈跟她说:“如果我是你,我做不到像你这么坚强乐观,妈妈需要向你学习。”

子涵后来在大学里,早早通过了司法考试。

在她大三暑假实习时,就提前被她实习的律所看中,毕业即入职。

 15 

大学期间,她因为中耳炎住院,机缘巧合地接触了社工工作,还考取了社工资格证。

毕业后,一边做律师,一边义务做社工,过得十分快乐充实。

用她自己的话说:“很奇怪,我的人生总能遇到贵人,不求任何回报的指教、帮助。”

事实是,她身上满满的能量感,吸引了相同精神体质的人,并让她在关系里得到养分。

而这种能量,来自于父母,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事事有回应,用不限量的爱与信任,培养出一个心理能量超强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永远不用担心被PUA。

这样的孩子允许别人成为别人,也允许自己做自己,她的人生,无论在任何境况下,都有选择,都能找到出口与光明。

有这种品质与能量打底,她的人生,其实就是成功。

 16 

那天在我家时,子涵一边给我那棵养了三年的绿植拍照,一边发给爸妈,并语音:“我老师养了三年,漂亮吧。你们是不是以为它是天堂鸟。哈哈哈,错,人家叫报喜鸟,你们自己观察一下,它的叶子跟天堂鸟还是有区别的。”

大概半分钟后,爸妈分别回复它:“查过了,报喜鸟的叶子要尖一些。”“我更喜欢这个报喜鸟,名字好讨喜呀,像你一样可爱。”

这一幕,落在我眼里,心里暖暖的。

见我发呆,子涵晃着手机说:“我们家就这样,我们仨在一起都是话痨,说不完的废话,分享欲也很强。”

所以,我的职业病提醒我,要把子涵的家教故事分享给大家:

愿意跟孩子“说废话”,而不是永远讲大道理的父母,都是有智慧的。

而养育出愿意跟父母说废话的孩子,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他们的人生都不会太差。


作者:刘小念,一个写故事的手艺人,也是一个二胎妈妈,专写婚姻内外那些事儿,来源:写故事的刘小念(ID:xgsdlxn),回复“目录”,可阅读她写的所有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