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提拔的本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

 谋略那些事 2024-05-27 发布于江苏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魏纪二
曹魏·魏文帝黄初六年(乙己,公元225年)

【原文】

吴丞相北海孙劭卒。初,吴当置丞相,众议旭张昭,吴王曰:“方今多事,职大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及劭卒,百僚复举昭,吴王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六月,以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

【译文】

吴丞相北海人孙劭去世。当初,吴国要设置丞相一职,大家首推昭。吴王说:“如今是多事之秋,职位越高,责任愈重,这一职务对张昭来说,并非优待。”孙劭去世,文武官员再次推举张昭,吴王又说:“孤岂不敬爱张子布?丞相负责的政务烦多,而张昭性情刚烈,我若不听从他,他就会不满和怨忿,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六月,任命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

【解析】

孙权称帝,他手底下各色人等也都会相应的加官进爵,并且一应的官僚机构也会按照以前汉朝的样子搭建起来。
而相比起政治体制的构建,丞相、三公九卿这些正国、副国级的人选确定,才是最关键也是最为牵动人心的。
丞相这个位置,历史悠久,具体职能其实在春秋战国之前可能就已经存在了,但名字不是这个叫法。
从实际职能来说,秦朝大一统之前的君主更多是国家的象征性存在,治理国家则以丞相、国相、相邦为主。
即,天子君主对国有有拥有权、所有权,而丞相、国相或相邦则有治理权。
前者是不能够插手后者的具体行政工作,但天子君主还有一项至高权力,你这丞相、国相让我不满意,我可以换人。
伴随秦朝大一统以及汉文帝、景帝、武帝等一系列帝王的努力,渐渐中央集权让皇帝开始参与到具体政务,并通过内朝建立形成决策班子,削弱丞相权力,让其变为执行层。
但丞相在传统意义上还是名义的国家治理负责人。
所以为什么曹操会要丞相这个位置,就是天子之下他最大,国内之事他可以名正言顺的负责。
咱们再来看孙权。
之前的文章多次提到,孙权和江东本地士族的关系有点拧巴,而除此之外不少江北士族也多和曹操有过眉来眼去。
虽然后来要搞孙吴江东本土化是妥协不假,但对于孙权来说都是为了巩固权力的一种手段而已。
政治嘛,就搓圆仔汤妥协的艺术。
当孙权称王,需要设立丞相,这个位置用谁就非常敏感了。
一般情况,选人有好几种方法。
其一,打开天窗说亮话,咱们论资排辈看功劳,谁最牛逼就谁。
这种方法看起来有用,但风险后患无穷。
其二,廷推。有资格的几个人,大家一起投票选,票高者得。
这个方法也不错,但那个时候的人哪能想到如此现代民主的方法。
对于这两个办法,你觉得孙权怎么想?
首先,结果脱离了孙权的控制,选出来的人难保会让他满意。
其次,按照古代的那种君主天子有所有权,丞相负责治理的模式,丞相应该是有君主天子选出来了。
结果现在出来的人选,并不是孙权点的,而是下面人选的,那么这个选出来的人会对孙权什么态度?
权力只会对权力的来源负责。
所以,选谁当丞相,一定要孙权说了算或者这个人必须由他来指出来,并且这个人必须符合孙权的利益。
搞明白了这一点,你再看上面材料。
初,吴当置丞相,众议旭张昭
众人都推荐张昭,可见张昭老资格、威望极高。
但越是如此,孙权就越不可能选张昭。
结合之后孙权提到的,张昭性格强硬、与孙权意见不合会闹矛盾来看。
一旦张昭成为丞相,那么孙权不可避免就要被架空,因为下面的人都倾向张昭。
再来看孙权选的孙劭。
在百度上看来看关于他的记载,个人感觉就一点。
这家伙没啥拿的出手的功劳,履历也平平,且政治敏感度极高。
但在孙权看来这些都是优点,这就意味着孙劭成为丞相,并不会威胁到孙权,会扮演好执行者的角色,甚至必要的时候给孙权背锅。
要换你,张昭、孙劭你选哪个?
反正要是我,我肯定不会选一个成天和自己闹矛盾的人来做丞相。
在孙劭死后,选谁为丞相这事又被提出讨论。
众人又推荐张昭,这下孙权干脆不遮掩了直接说了为什么不选张昭。
当然,这个话也是明面上的,真实情况还需要深究,这里就不展开。
但时隔过多年这些人依然推荐张昭,这其中细思极恐。
在官场通常有这样的规律,如果大领导对某个人表现出厌恶或者这个人的权力预期不在了,那么其他人的人性现实会立即与此人切割,甚至更有一些投机者会以打压、抨击此人作为给大领导的投名状卖个自己的好前程。
张昭威望很足、预期很高,本来众望所当丞相,但孙权否了,用了个比张昭逊色的孙劭。
但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孙权对张昭是有意见的,碍于张昭是孙策时代的老臣,孙权没办法把他怎么样而已。
孙权这种偏见或疏远表露出来之后,不出意外张昭应该会迅速失势的。
但结果是,并没有发生预期的那种情况,你们这些人没有远离张昭,反而还继续跟着他。
这太恐怖了吧,可见张昭的人望高得可怕。
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张昭和这些人的利益捆绑得有多深啊!
试问,如果你是孙权你把这一层想到了,你还敢用张昭吗?
孙权冒着撕破脸的风险,再一次否决了张昭,而选了顾雍。
翻开顾雍的履历,虽然比孙劭丰富的多,但本质上他和孙劭也还是一种人而已。
正因为如此孙权会选顾雍,继续不用张昭。

【闲扯】

张昭如同单位的老资格,人际关系好,能力也足够,业绩也丰富、资历也足够。
但领导就是不提拔他,你以为是能力、关系等的问题,但背后其实是权力博弈。
所以,咱们换个角度来看上面你的问题,为什么领导不提拔你?
我们更多从自己的就角度思考问题,但如果换个角度去看,你和领导之间的联系这个角度去看,你会发现这事不简单。
第一,提拔你会不会威胁到领导自身。
你要是能力太强、威望太高、平时又不服管经常和他顶,那就不可能提拔你。
第二,你好不好用。
这个与你的能力无关,而是提拔你之前,你能不能对提拔你的领导起到互补或能主动解决他问题的作用。
或者说,你这个工具人他用的舒不舒服。
第三,你听不听话。
提拔到一定位置,必然会接触到权力。
但权力并不是说给了你就是你的。
领导给你权力,是用来延续他的意志,和你没多大关系,你不过是个代持。
要是你一碰到权力就开始有自我思想,甚至开始不把领导当回事,这放在古代妥妥就是要造反割据的倾向,那就更不可能把你放到那个位置。
所以,好好对照一下,基本上不被提拔的,自身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点问题。
总之一句话,提拔这事得本质是上级权力意志的延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