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岁之后,夫妻关系再好,也要懂得“五五定律”

 布衣粗食68 2024-05-30 发布于湖南

年轻时,我们找对象结婚,讲究门当户对。

其根本,就是夫妻相伴,半斤对八两。

过了六十岁,我们的原生家庭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家庭慢慢变大。

都是爷爷奶奶一辈的人了,如何做夫妻,关系到形象,也引领了家风。

最好是,拓展“门当户对”的道理,学会“五五定律”。

01

关于缺点:一半在乎一半不看。

每个人都有缺点。作为爱人,你肯定希望他能改掉缺点。

可是,相处了大半辈子,你逼着爱人改了缺点吗?你慢慢会发现,对方是一个“老顽固”。

我的父亲,一辈子都喝酒,并且要喝自家做的红薯酒。

我的母亲忙着干农活,没有太多时间酿酒。因为“酒”,父母吵闹了多年。

父亲老了,但是喝酒的兴趣没有减退,还常常到邻居家喝酒。而母亲却改变了态度,常常说:“喝酒啊,你随意,别喝醉。”

既然改变不了缺点,你又看不惯,那就少看。别太在乎了。

人有两只眼睛,就是暗示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盯着缺点看,人的优点就不见了。不信,你盯着影子看,阳光都会被忽视。

想一想,爱人陪伴你那么多年,不可能什么优点都没有;也不可能缺点都改变了。

调整了自己的眼神,多去发现美好,余生就美好了。

02

关于子女: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六十岁之后,夫妻关系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女的生活好不好。

儿女没有出息,父母肯定会唉声叹气,甚至互相责怪。

男人责怪女人,太心疼儿子了,把人溺爱坏了;女人责怪男人,平时就知道赚钱,也没有时间陪伴子女,导致子女管教不严。

若是子女混得还好,老年夫妻又要去带孙子了。其中的苦辣酸甜,不太好受。

还有很多老夫妻,退休了,还在打工,要帮子女还房贷。各种苦,都在心底。

事实证明,老夫妻的家庭,和子女的家庭,是两个小家庭。若是捆绑太厉害,老夫妻的日子不好过。

想要夫妻关系变好,就得和子女保持距离。就是帮助子女,也适可而止。

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管子女过得好不好,平时问一问,就行了,别什么都要帮忙。尤其是子女小两口的矛盾,老人真的不要干涉,很容易引发几代人的矛盾。

人生的跟头,需要自己去跌,父母爱莫能助。因此,看看子女的一切,留下一份冷淡,两个小家庭都好。

03

关于聊天:一半唠叨一半沉默。

记住,打是亲,骂是爱。

只要不是粗暴的打骂,都是彼此相爱的体现。

若是有一天,你身边的爱人,不骂骂咧咧了,那才糟糕,他真的不在乎你了。

曾经,夫妻在中年,为了一家人的吃喝,吵了不少。吃喝的观点不一样,并且收入有限。

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夫妻,妻子肯定会唠叨,说男人没有本事。

男人也不甘心,骂女人不帮忙,现在的平等的时代,女人也要养家糊口。

到了老年,我们多半退休了,生活不发愁。为什么还要吵闹呢?

唠叨的习惯是改不掉的,那就继续唠叨吧。只要一个人唠叨,一个人沉默,就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如果你是一个唠叨的人,那就在对方不回应的时候,闭嘴。学会做沉默寡言的人。

都一把年纪了,夫妻很多时候,已经有了默契感。不用想,就知道对方要做什么,想了什么。唠唠叨叨,显得多余了。

沉默,代表认输,也说明自己柔软了;对方不问,说明对方已经懂你了。

04

关于日子:一半群处一半独处。

很多老夫妻,都认为要“时时刻刻相伴”。这是不对的。

想一想,儿女外出工作,家里两位老人,大眼瞪小眼,一整天,日子能过下去吗?

盯着一个人看,是会腻烦的。

聪明的人,懂得时间分配,会让自己走进社会大家庭,排除生活的孤单。

比方说,上午夫妻一起去买菜做饭,下午就独自去老年大学,傍晚就去跳广场舞,唱歌,夜里就夫妻在家。夫妻相伴的时间有了,独处的时间有了,和社会相处的时间也有了。

对于身体好的夫妻,建议各自去发展爱好,不要总是待在家。每个人的三观不同,梦想不同,因此晚年的爱好,不一定相同。

男人要钓鱼,就大大方方地去;女人要跳舞,就开开心心去。各自带着收获,回到家,幸福感会更多。

因为有了时间上的分开,距离就有了,避免了夫妻之间的腻烦和争吵。

05

人生,一半一半,凑在一起,就是圆满。婚姻,也是如此,不过是好坏各一半,凑合了就完整了。

当然,婚姻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一半哲理:一半回忆过去,一半追求未来;一半家务你做,一半家务我做;一半旅行,一半在家;一半花钱,一半存钱......

看过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寸心。”

夫妻感情再好,也不会如意,只能一半的满意。但是这样就很好了。

丈夫对妻子一半满意,妻子对丈夫一半满意,只要夫妻不离不弃,那就是全部满意。

好日子,是夫妻两个人携手创造的,也是两个的感受叠加在一起的。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年轻时,一起创造房子、事业;老年时,一起创造精神、健康。

风雨里,一伸手,还有人牵手,就什么都不怕。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