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驾游,无人区旅游,为何有人建议不要睡车里?

 盆景匠 2024-05-27 发布于陕西

自驾游,作为一种自由探索、亲近自然的旅行方式,近年来备受青睐。特别是对于那些渴望冒险与独处体验的旅行者而言,踏入无人区进行自驾探险更是充满诱惑。

然而,在这样一场看似浪漫自由的旅途中,安全始终是不可忽视的第一要务。其中,“不要睡在车里”的建议,便是诸多安全提示中尤为重要的一条。

无人区之所以称为“无人”,往往是因为这些地区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以我国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为例,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极大,夜间温度常常降至零下几十度。

即便是在夏季,夜晚的寒冷也能轻易穿透衣物,对人的体温构成严重威胁。睡在车内,即便是车辆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温作用,但面对极端低温,车辆的密封性和保暖性往往不足以抵御寒冷,导致冻伤乃至生命危险。

2019年,就有报道指出,一对自驾游情侣因夜间车内休息,遭遇突变天气,最终因低温而遇险,幸得救援队及时发现才得以脱险。

在封闭的车内过夜,还存在通风不良的问题。尤其是在开启空调取暖时,若车辆停放在不通风的环境中,发动机排放的一氧化碳气体可能回流至车内,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报告,每年约有430人因非火灾情况下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其中不乏在车内使用空调或取暖器过夜的案例。2021年,一位自驾爱好者在新疆某无人区因夜间车内使用燃油加热器睡觉,不幸因一氧化碳中毒而不幸离世,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无人区往往生物多样,包括一些具有攻击性的野生动物。在车内睡眠,虽然相对较为安全,但并不能完全排除被野生动物袭击的风险。

例如,在非洲的某些国家公园内,即使游客遵循规则留在车内,也偶有发生狮子等大型野生动物攻击车辆的事件。而在国内,如西藏阿里地区的无人区,野牦牛、狼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一旦车辆未能提供足够的防护,就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危险。

在无人区,一旦发生车辆故障、迷路或其他紧急情况,外部救援难以迅速到达。睡在车内,若没有充足的准备,如携带卫星电话、备用食物、水源、急救包等,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自救能力将大大降低。

2018年,几位探险者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自驾时,因车辆陷入沙地,又缺乏有效的通讯工具求援,虽尝试车内过夜等待救援,最终因缺水和高温而面临生命危险,幸好被当地警方通过无人机搜寻发现并成功救出。

此外,某些无人区或自然保护区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当地政府或管理机构明令禁止游客在车内过夜。违反规定不仅可能面临罚款,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可能对当地生态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尽管睡在车里看似是自驾游中节省住宿费用、增加探险乐趣的一种选择,但在无人区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其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不容小觑。从极端天气到健康威胁,再到野生动物的潜在危险,每一种情况都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不在无人区车内过夜,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大自然的尊重。计划自驾探险前,务必做好充分准备,了解目的地的气候、地形、法律法规,携带必要的生存装备,并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确保旅途既刺激又安全。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始终渺小,保持敬畏之心,方能享受每一次探索的乐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