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话星座:水瓶座与那些战神们!

 海叔说春秋 2024-05-27 发布于四川

在一望无际的天上,有一个水瓶一样的星座,它就是被女神雅典娜守护着的水瓶座,因特洛伊王子为宙斯神倒酒的水瓶而得名。

星座为水瓶座的男人通常理性,冷静又充满智慧,与战国时期的兵法家颇为相似。所以今天我将为大家谈论一下战国时期兵法家的故事。

第一,被冤枉的兵法家司马穰苴。司马穰苴本名田穰苴,因官拜大司马而得此姓氏。他一生虽出身田氏贵族,受过重用然其晚年不得重用,最终抑郁而死,实在令人叹息。

从知名度上来说,他远远不及后面我们要提到的兵法家,但是他的军事思想非常值得学习。在治理军队方面,司马穰苴认为将军的责任在于树立威信,遵守法度,以身作则,这样士兵们才能信服。

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后来被全部记录在《司马法》中,后来该书虽然失传,但是经过隋朝重新修订已经大体完备,共分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等三卷五篇。

可以说正是这部《司马法》最终让齐国可以不被其他国家欺负,反而可以偏安东海,屹立不倒。然而,作为君主的棋子,这位兵法家的结局依然是不被重用。

因为齐景公本人也是有猜忌心的,一个同样出身贵族的老臣,政治声望比自己高,影响力比自己大,不趁着其他大臣排挤他的时候疏远他,难道要等到他坐大不成?就这样司马穰苴被赶下了历史舞台。

作为大司马的司马穰苴最害怕的就是齐国的失败,只可惜,他一厢情愿的忠心,齐景公并不能理解,换来的只是讨厌和怀疑。

第二,兵圣孙武。孙武和司马穰苴一样都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贵族,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兵法家,他创作的《孙子兵法》在国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很多日本读者都把他当作军事思想的教科书。

事实上,孙武并不是故事里那个非常神奇的人物,他也仅仅是一个心怀天下的普通人。

孙武出身贵族家庭,生下来就占有大量的田地,而且名望特别高,但是,这样家庭出身的孙武想过的不是吃喝玩乐的一生,而是可以获得上位的机会。

后来他结识了伍子胥,进而投靠了吴王阖闾,交出了兵法十三卷。最终成为吴国击败出国的法宝。在吴楚两国的战争中,吴国能获取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孙武的精心谋划。

他认为要对付楚国,实现以弱胜强,关键在于兵不厌诈,要采用火攻,断其粮草,这样就会大量挫伤楚军的战斗力。后来,果然被他一一说中。

诈兵之术后来被记录在了《孙子兵法》中,火攻之法也成为了后世发明火器克制舟兵的前身。

更重要的是,孙武从来没有功高震主的倨傲。这种把握分寸的能力伍子胥要是学到一点也不会落到那么悲惨的下场。

在伍子胥死后不久,孙武也隐居乡野,不久吴国也走向了灭亡,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

第三,能屈能伸的兵法家孙膑。在战国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兵法家就是孙膑了,事实上连膑这个字也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他抚平膝盖伤口的一段悲苦的记忆。

他与师兄庞涓的厮杀的故事已经被后世重复千万次,这里就不再细表了。不过,他与庞涓的争斗之所以能赢,是因为他的格局更大。


作为一个军事家,孙膑看到的是战争或多或少会造成百姓的死亡,所以真正厉害的兵法家从来不会擅自兴兵用流血牺牲来危害百姓,而是要以战止战,尽量少兴不义之师,这种远见卓识甚至可以说远远大于同时期的其他兵法家,也值得后人借鉴。

利国利民的兵法家吴起。自古以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们从不以自己是否收到优待,生命权能不能被保护作为名人的评价标准,而是更在乎私德,吴起就是这样一位被后世诟病了许多年的兵法家。

作为兵法家,他对外主张兴义兵,从来不杀敌对国家的百姓。对内主张通过打击贵族,减轻百姓负担,进行改革。

在法度上,他认为贵族犯法也应该被制裁,绝对不能因为托了关系就了事,可以说楚国的政治经济水平在吴起的帮助下获得了极大提高。

然而,最终,吴起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楚王死后,他也被残害致死。兵法家们对楚国的改革再一次不了了之,可怜吴起一生心血,最终还是敌不过历史的洪流。

沧海桑田,日月轮转,这些水瓶座一样的兵法家们都已经埋葬在坟墓中,消失在时光里。

就像一盏孤灯一样灰飞烟灭了,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忠诚、智慧的形象依然会通过各行各业的百姓们不断地传播,流传千古。

他们的灵魂会一直附着在武庙的牌位上,让善男信女们得偿所愿。

其实上天让他们早死,也是一种厚待,这样在他们的心里,所效忠的国家会永远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形象。

喜欢他们,喜欢春秋战国的我们依然会把他们放在脑海里。如果有幸参观他们的墓,我想说一声谢谢你们曾经来过。

想要观看更多春秋战国与星座的故事,请点击:

春秋战国话星座:张仪是什么星座?

春秋战国话星座:巨蟹座与樗里疾

春秋战国话星座:狮子座与秦王嬴政

春秋战国话星座:处女座与春申君

春秋战国话星座:天秤座与宋玉

春秋战国话星座:天蝎座与范睢

春秋战国话星座:射手座与魏无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