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微服私访解决民生?谁尿黄赶紧滋醒他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4-05-27 发布于北京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5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在很多古装影视作品里经常会出现这种桥段:皇帝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当地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算他们倒霉恰巧被微服私访的陛下碰上,双方展开斗智斗勇的故事,最后,正义感爆棚的皇帝陛下及时亮明自己的身份,把坏人嘁哩喀喳处理掉,成功伸张正义,为民做主,替民伸冤。

◇ 相关影视作品截图

看上去皇帝把微服私访当成了治国的重要手段,然而历史上真有这种故事吗?皇帝微服私访真会惩奸除恶吗?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普通人眼里,微服私访好像是皇帝可以真正体察到民情,进而做一些改善民生决策的重要手段。在先秦时期确实有过这样的案例,《韩非子》就记载了“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的故事。齐桓公隐瞒自己国君身份,穿上普通民众的服装去视察民情,了解到贫民无财娶妻而外出谋生,以致家中老者无人供养。他回去后与相国管仲商议。

◇ 影视剧中齐桓公形象

管仲说:“朝廷的积蓄中有腐败的财物,民众就得挨饿。宫中有年长而不能及时出嫁的女子,民众就娶不到妻子。”于是缩减朝廷的财政开支,让宫女提前回到民间嫁人。几代人之后晏子也带着齐景公微服私访过,两个人走进一家店,发现没有多少人愿意买鞋,而卖假肢的倒是挺畅销。齐景公就问晏子是怎么回事,晏子回答说:“我国的刑罚非常重,百姓偶犯小错,就会被施以刖刑,不买假肢日子就过不下去。” 齐景公很受震动,回宫之后,传令废除了一批酷刑。

等到建立大一统王朝后,皇帝们大多是在皇宫里深居简出,不过也有少数人出于爱好或是其他原因,愿意微服私访的。赵匡胤就是一位微服私访爱好者,《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上自即位,数出微行”,所谓“微行”就是微服私访,有大臣从安全角度劝谏陛下不要这么做,赵匡胤认为自有天命所在,不必多虑。

◇ 宋太祖赵匡胤

蔡京的儿子蔡绦著书《铁围山丛谈》就记载过赵匡胤一起怪异事件,在太祖爷刚刚登基的时候朝廷没银子,他准备发起灭佛运动,把庙拆了佛像熔了换钱花,然而在一次微服私访时他经过大相国寺,门口一个醉汉吐他一身。醉汉说:您别嫌弃我,听我的赶紧回宫,当心有人害你。等到赵匡胤回宫后衣服上的呕吐物已经变成了香灰,如此神迹让赵匡胤打消了灭佛的念头。《铁围山丛谈》收集了不少民间传说,野史杂谈,这个故事纯属民间传说,不过侧面印证出赵匡胤是真爱微服私访。

◇ 一脸大富大贵相的朱瞻基就算微服私访也很容易被人认出来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也有微服私访的经历,有一次,他去十三陵祭完祖回宫的路上,看见几个农民种地,就化装成路人去搭话。农民对他说了点实话:种地太辛苦,朝廷苛捐杂税太多,一年到头,也只够糊口而已。皇帝不信非要亲自试试,扶了一圈犁下来差点没给自己累成孙子,于是深受感触,回宫后立刻写文通告全国,要各地官员爱惜民力休养生息。不过,深入了解咱们老祖宗历史的都知道,大部分时间皇帝的本意是好的,下面执行歪了。底下层层加码,巧取豪夺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后来估计是他自己早忘了犁地拧螺丝的辛苦,还组织了一次郑和下西洋,带头劳民伤财。

这些君主甭管解没解决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去微服私访是真奔着体察民情去的,其他人那就是有自己的私心了。其中不乏有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所谓“明君圣主”,秦始皇就是其中一位。

◇ 秦始皇画像

眼看自己求长生总是求不得,老东西严重怀疑是不是手下官员在求长生不老药的时候都吃回扣了,于是只带了4个侍卫出行找药,《史记》记载,他们一行人刚走到咸阳城兰池附近就遇到了盗贼,皇帝本人差点被杀,经过这一遭皇帝哪还有什么心情看神仙,马上回宫,下令通缉那伙强人。咸阳城为此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严打工作,直到抓了一批嫌疑人杀掉才算完事。

汉武帝在刚登基的时候由于权力都在他奶奶手里,他这个皇帝就好比天上的星星——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他只能不问政事,出外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带着随从出游,晚上到店家投宿,由于深更半夜,店老板嫌吵到了自己休息,对他们态度极差,汉武帝进店后就向店老板要酒,店老板直接回了一句:“没有酒,只有尿。”好在是老板娘眼光毒辣,一瞅这群人就不是一般人,于是偷偷杀鸡招待他们,这顿饭也是店家两口子的转折点。汉武帝回宫后感念老板娘的款待,赏赐千金,还顺带给店老板一个羽林郎的官做。

◇ 明武宗朱厚照画像

当然论微服私访最能玩的还得是明武宗,这位老兄的行事风格一向以荒唐著称,自他登基开始就经常到民间找乐子,甚至为此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宫里的太监们加强对皇帝的保护,省的他再出去惹祸,对武宗进行网格化管理。然而武宗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他眼看白天出不去,只好偷摸在夜间出行,好在是他都是一个人出去走不远,玩累了就回宫了。

明朝正是评书演义行业火热的时候,皇帝这么能闹简直是给各位小说家提供素材,于是大伙编出了一个故事,说他想吃刀削面,就微服私访一路跑到了山西大同,爱上削面老板家的女儿李凤,后来又喜新厌旧将她抛弃。这个故事后来被写成黄梅戏,名叫《游龙戏凤》。

◇ 根据《游龙戏凤》改编的影视作品

其实,真实历史中很少会出现影视作品里那种皇帝微服私访的情况,即便是有也都是两三天就得回宫,不可能在外面一待待一两个月。在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皇帝可以说是垄断了一切,皇帝要是真跑出去那么长时间不回宫,朝廷里早就乱套了。到时候皇子们发现自己爸爸没了,还不得想办法赶紧政变登基,对于皇帝来说自己座位稳固要比体察民情重要一百万倍,所以要不是特殊情况,他们绝不会微服私访。

至于现代人拍的皇帝微服私访的影视作品,则是来自清末社会上流传的评书,由于清王朝每况愈下,朝廷里吏治黑暗皇帝懦弱,大家都渴望能出现一位盛世明君来改变当时的局面,而康熙正是一位十分符合大家期望的好皇帝,于是乎,对他生平事迹的改编就兴起了,因此康熙微服私访就成了民间流传最广的故事。

好巧不巧的是,真的有官员给康熙写奏折说:宋太祖明太祖都微服出访过,陛下也要向古人学习。康熙给出回复也很干脆说:朕很忙,还有很多活儿要干,根本没闲工夫溜出去玩,你们就趁早断了这个念头吧。不过话说回来,就算真的微服私访了,全国这么大也没法都看一遍,当时也没有大数据,去私访也无非是管中窥豹,像明宣宗这样能良心发现就不错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