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禅投降掏出一账本,揭开残酷事实:诸葛亮下辈子也赢不了司马懿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4-05-27 发布于山东

#精品长文创作季#

诸葛亮,蜀汉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三国时代唯一进入“武庙十哲”的全才。后世文人马允刚称赞他,“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就是同时代的智者贾诩,也心甘情愿说一声:“诸葛亮善治国”!

但就是这样的诸葛丞相,刘禅完全放权,任其自由发挥了十年,仍是毫无悬念输给了司马懿。

刘禅投降掏出一账本,揭开残酷事实:诸葛亮下辈子也赢不了司马懿

除了一出祁山时出其不意,打得魏国手忙脚乱外;后面准备一次比一次充分,战果一次比一次平淡;到最后天府之国的蜀地,竟然因为民有菜色而降。

这是什么原因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本文将完全抛开英雄本身,以刘禅投降时的国库账册入手,来分析诸葛亮永远也赢不了司马懿的唯物原因。

一、邓艾收到的账册

邓艾偷渡阴平,绕开阳平关姜维,一举歼灭诸葛瞻率领的蜀汉禁军。而后刘禅不战而降,派尚书郎李虎给邓艾献出一份账单:

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两千,吏四万人,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两千金,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 ——《蜀书.后主传》

大概是说,整个蜀国能控制的人口,也就是二十八万户百姓、九十四万个男女,官吏有4万、士兵共十万两千人。

刘禅投降掏出一账本,揭开残酷事实:诸葛亮下辈子也赢不了司马懿

当然,因为战乱不在官府名册的人有没有?肯定有,但官府连统计他们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向他们征收赋税了,所以蜀汉政权能利用的人口就是这男女九十四万。

九十四万百姓,就要养四万官吏、十万两千将士,平均每6个人就要养一个脱产官吏或者将士。此外还要服徭役,自备口粮运输北伐粮草,一年几个月不等。

在当时的粮食产量下,这是怎样的恐怖比例呢?以两千年后的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德国的动员率是24%,美国是12.2%,苏联是17.7%,英国是20%。

而蜀汉的动员率,在美国和苏联之间,运输徭役压力更大。粮食产量更是天差地别,且当时农业为绝对的第一支柱,缺乏二战时期工商业分摊压力,民众对战争体感更加直接强烈。

这就不难看出,刘禅投降后邓艾等魏国人眼中,蜀汉百姓民有菜色的原因了。蜀汉内部压力如此之大,那么魏国、吴国情况如何?

二、古典军国主义的时代

同样,晋国将军王浚打到石头城,东吴孙皓投降时也交出了准确的户籍数字:

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吴书注.晋阳秋》

从人口来看,吴国能控制的人口接近蜀国2.5倍。这也不难理解,蜀汉只剩下了益州一个州,东吴却有绝大多数扬州、大半个荆州和完整的交州,无论人口、物产都远多于蜀汉。

但是吴国有二十三万将士、官吏三万两千,百姓的供养压力也不小。动员率大概是11%,率低于二战时美国,低于蜀汉1/3供养压力。

刘禅投降掏出一账本,揭开残酷事实:诸葛亮下辈子也赢不了司马懿

而魏国的人口,要多于蜀、吴两国之和,因为他们占据着肥沃的中原、河北、关中:

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 ——《续汉书.郡国制》

在灭蜀之后,魏国有537万人口,除去蜀汉的九十多万,原本魏国至少有440万人口。而吴国和蜀国加一块,也只有330万人口。

可惜的是,魏国没有准确的官吏、将士数字,但就同时与吴、蜀开战兵力不落下风来看,推测魏国至少有四十万将士。动员率也是10%左右,对比吴国没有明显降低。

由此可见,蜀国由于人口最少,一个国家有最基本的管理、将士需求,供养压力高于魏国、吴国1/3左右。而吴国的二百三十万人口,已基本满足一个国家的最低需求,与人口更高的魏国相比,供养压力没有明显提升。

但就当时时代来看,魏蜀吴三国在落后生产力下,一致达到了10%以上动员力,都是毫无疑问的古典军国主义国家,百姓供养压力都非常大。

三、国之能臣,未必是民之福音

长久以来,百姓有个朴素观点,有了好官就能过好日子。但官员首先是服从于国家的,94万人口的蜀汉为什么有4万官吏,而230万人口的吴国只有三万两千官吏?

民与官其实是一个博弈状态,官吏想收更多粮食满足蜀汉需要,但百姓也想少交填饱肚子。动员率越高,需要供养的人越多,百姓压力越大就越难征收赋税。

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五口之家收了两千斤粮食,他们一年口粮至少要一千五百斤。你收他四五百斤,他家人饿不着肚子,你派一两个小吏就能收一个村的粮。因为民不与官斗,但凡能填饱肚子,这片土地上的民众有着难以想象的温顺。

但蜀国人口太少,一个国家南北上千里,十万两千将士多么?一点都不多,但是在册缴纳赋税百姓只有九十四万,他们一家可能就要交1000斤粮食满足蜀汉需求。

可交了一千斤粮食,他们一家五口今年就要有人饿肚子,那百姓就会想不交或者少交。征收赋税的难度自然倍增, 一两个小吏可能就要带着一群衙役强行来征收了,这就是蜀汉人口不到吴国一半却有四万官吏的原因了。

我们为什么佩服诸葛亮,因为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本不应该能再成一国的蜀汉,有了六次北伐的高光。

刘禅投降掏出一账本,揭开残酷事实:诸葛亮下辈子也赢不了司马懿

但蜀汉只有九十四万在册百姓,填饱肚子就养不起十万两千将士时,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是会先满足谁?所以当诸葛亮出其不意的一出祁山,因为马谡失街亭破产后,诸葛亮就没有了机会。

蛇口吞象只有一搏,一搏失败剩下的只是恶性循环。魏国越来越谨慎,司马懿越来越固守,诸葛亮就更需要打持久战;打持久战就需要更多粮草,94万在册百姓负担就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更多官吏来催收,进而百姓压力更大。

从诸葛亮二次北伐开始,到姜维九伐中原,在诸葛亮的高效吏制下人口过少的蜀汉就像一个高压锅。一直在靠着打激素不断进行不符合体能冲刺,先是消耗完体内能量,接着消耗脂肪,最后连蛋白质都快消耗不起的时候。

民有菜色的蜀汉,也就走到了历史的终点。但是诸葛亮错了吗?如果诸葛亮停止北伐,弱小的蜀汉又没了这口气,恐怕早就没了。

所以诸葛亮输给司马懿的是什么?是国力、是人口、是天下大势,是知天易、逆天难的无奈,而不是输给了司马懿本人!

刘禅投降掏出一账本,揭开残酷事实:诸葛亮下辈子也赢不了司马懿

更残酷的真相是,哪怕诸葛亮本人也知道这种高压锅式的北伐不能持久下去,他也不得不一次次北伐直至生命的终点。这就是现实的残酷,赤裸裸的国力差距下,一丁点的侥幸成果失去后,无论再崇高的理想、再高超的智慧也无法弥补。

但就像与官吏博弈的百姓,还是希望来个好官一样。当这一代蜀人老去之后,后来者还是会不自觉喜欢上崇高理念的诸葛亮。因为这就是理想,现实有现实的残酷,理想有理想的璀璨,人活在现实中,又不甘只是现实的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