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海螺

 chh71 2024-05-27 发布于吉林

    想必大家对这腹足纲( Gastropoda)不会陌生。一提这词,估计您会很快联想到软体动物门(Mollusca),联想到那些腹足纲最常见的生物,什么蜗牛呀、蛞蝓、海螺之类的,还有它们那滑溜溜满是粘液的腹足以及驮在“背”上的移动别墅——螺壳。

腹足纲是个神奇的大家族

    螺壳作为保护它们柔软躯体的一道重要防线,从寒武纪一直沿用至今,螺旋的结构高效而精巧。但在亿万年的进化历程中,腹足纲生物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也在不断改进着自己的小房子,这其中就诞生了很多奇异的案例:

    比如为了喝退掠食者,骨螺(Murex sp)进化出布满棘刺的壳;

骨螺

    比如为了伪装,衣笠螺(Xenophora sp)“学”会了在壳上粘附各种沉积物,甚至是其他贝壳;

衣笠螺壳
衣笠螺真身

    比如为了适应沿岸海浪的冲刷拍打,笠形腹足类(Patellogastropoda)和裂螺科(Fissurellidae)等类群的贝壳螺旋消失,进而形成扁平且阻力小的帽状贝壳;

帽贝

    还有如为了适应漂浮生活,翼足类(Pteropoda)的很多浮游海螺将本应厚重的壳进化得薄如蝉翼,并呈现低阻力的锥形。

翼足类

    当然更有甚者,已经找到了不需要外壳的生存策略,完全抛下了这累赘,如那些花枝招展的裸鳃类(Nudibranch)和其貌不扬的肺螺类(Pulmonata)蛞蝓。

蛞蝓
裸鳃类

    刨除那些没有壳的“叛徒”,你依然会发现,这些神奇的螺依然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只有一个贝壳!但是你可能猜不到,腹足纲中真就有这么个特立独行的家族,它们的壳不值一枚!

    好吧,有请本篇的主角,长着两片贝壳的珠绿螺家族(Juliidae)!

    当当当当!

珠绿螺
珠绿螺

    首先简单说一下珠绿螺家族(科)在腹足纲的分类。它们属于腹足纲,囊舌类(Sacoglossa)长足螺总科(Oxynooidea)。珠绿螺科下有两属,珠绿螺属(Julia)和双壳螺属(Berthelinia)大约22个现生种,珠绿螺七种,双壳螺十五种。

    然后简述一下珠绿螺家族的形态特征。这个科的生物都有一对触角和翠绿色的外表,触角是嗅觉器官,珠绿螺的眼睛长在触角后面,没有眼柄,只是一对很不发达的简单眼点。珠绿螺和亲兄弟双壳螺非常相似,不过依然有所区别。珠绿螺的壳凹陷深而且壳尾端有一角状突起,而双壳螺的贝壳很浅,壳形要圆滑些。

双壳螺
双壳螺
双壳螺
珠绿螺

再插播几条知识。

    囊舌类的特征如字面所说,这一类腹足纲生物在嘴巴里多进化出了一个囊状结构用来容纳齿舌。要问齿舌是啥——那是软体动物门特有的口器,形状和结构类似脊椎动物的舌头,但舌上布满硬而锋利的的角质齿,可以研磨刮取食物。

    不得不提一下,为啥叫囊舌类,而不是囊舌目呢?这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流行起依据基因差异进行类群划分的分类方式,这一研究方法在腹足纲一应用,腹足纲的分类一下就炸了锅!以往对腹足纲下一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界定受到了很大挑战,最近十余年,很多该领域的学者都试图建立一个更完善的分类体系,为此也是各家争鸣不断,几乎每隔两年就会有全新的分类方式出现。囊舌类原本是被视为一个目或总目,但由于突然涌现了不少新分类方式,所以暂且以囊舌类代替。当然了,囊舌类这个词在学术领域依然是接受度很广的分类单位。

回归正题。

    看图片就知道了,珠绿螺科的壳极富个性,由两片形状如蚌壳的壳片构成,而且两片壳形状相同,外形对称,两壳都有闭壳肌链接,可以以酷似双壳纲(Bivalvia)生物那样的方式闭合螺壳,将柔弱的身体完全躲进壳内。

    虽然酷似蚌类,但在壳的一些结构上,珠绿螺和蚌类依然有着显著差别。

    双壳纲的两片壳有绞合的齿状结构连接,而珠绿螺的两片贝壳虽然看似连在一起,但实则没有绞合结构;双壳纲有两组闭壳肌,且位置靠近壳绞合处,而珠绿螺只有一组闭壳肌,位置在壳中央。有趣的是,珠绿螺们的壳内部不对称,在闭壳肌着生处,一侧壳片有个向内凹陷的小坑,而另一壳片对应的地方则是一个轻微的突起。

珠绿螺壳手绘图,可见凹陷
珠绿螺

    珠绿螺家族虽小,但历史可长得很呢!话说早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就出土了一类奇异的贝壳化石,地质年代可追溯到始新世早期(约5300万年~距今3650万年前),虽然与双壳类有些许差别,但毕竟是两片壳构成的化石,当时的学者暂且将其划入了双壳纲。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一群学者在日本附近海域采集到活体的珠绿螺,经过解刨分析,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小巧的生物竟然和远在欧洲发现的古老化石有着惊人的相似,最终学者们断定发现于欧洲的奇异“双壳纲”化石实则属于腹足类,与日本发现的双壳海螺是同一类群。如今,珠绿螺的化石祖先已经发现了十余种。至于他们的起源,普遍认为,应该可追溯到更早的古新世时代。

双壳螺
双壳螺
双壳螺腹面

    现生的珠绿螺都是小巧的素食主义者,成体壳径通常在五毫米左右,喜欢躲避在浅海的绿藻上,悄悄进食绿藻。有些种类的珠绿螺甚至进化出了专一食性,没错,就算吃素也挑食,它们会栖息在特定藻类上,度过一生。

珠绿螺
珠绿螺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珠绿螺有一种超能力,那便是盗叶绿体(Kleptoplasty)的本事。没错,你没听错,珠绿螺一边吃掉海藻的同时一边也会通过一种特殊的消化机制将藻类中的叶绿体抽取出来,存储在身体里。当然了,盗叶绿体的能力并非珠绿螺科独有,这是一项被几乎整个囊舌类生物共享的专利(有一小部分囊舌类没有这种能力),动物界的其他成员都做不到。有些囊舌类,更是把这项技术演练得炉火纯青,比如海麒麟总科(Plakobranchoidea)的大部分成员,不仅能够在体内存储偷来的叶绿体,而且还能让这些叶绿体在其体内保持活性与功能,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叶绿体的工作生产糖分,为“盗贼”提供能量,海麒麟家族的蛞蝓可以晒着太阳就不饿肚子,有些种类在不进食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光靠晒太阳就存活半年之久!然而,我们的珠绿螺却没有这么强大的天赋,尽管能偷走叶绿体,但现在的研究都表明,珠绿螺只能偷,但却用不了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能力,当然盗叶绿体行为也有其他作用,比如可以为珠绿螺提供天然的色素,作为保护色。珠绿螺实在是一群小众生物,对它们的研究很少,也许哪天就能发现它们有使用这些盗来之物的能力也说不定。

有超能力的海麒麟
双壳螺

但愿介绍了这些神奇的海螺,能够让你对大自然产生更多兴趣(✺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