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杭州行2——走进浙博

 乐儿小筑 2024-05-27 发布于福建

因为良渚文化关注了浙博,因为国家宝藏现身的那个玉琮王期待了浙博,更因为博博会上浙博蔡琴副馆长的理念向往了浙博。在杭州的第二天是11号,晚上是音乐会,整个白天就交给了浙博。非周末与节假日可直接凭身份证入馆,出于求保险心态,我还是提前七天在线上做了预约。

我们到达时,才开门,已经有若干辆大巴满载了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各年龄学生排队等待入场研学。那叽叽喳喳的声音直冲大厅顶部再四下散开,无处不在。在负一层租了讲解器,直接上了四楼,从富春山居馆开始本次的浙博之行。

这面墙上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富春册居图的概况。剩山图,纵31.8cm,横51.4cm,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无用师卷,纵33cm,横636.9cm,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浙博每年8月29日到9月29日展出剩山图真迹,其余时间以临摹的以及动态展方式与大家见面。无用师卷则是常年以上述两种方式展出。

排拉达生呢贝叶经,为康提时代的巴利文书写。从锡兰(现斯里兰卡)来到中国,后成为一份寿礼。

四楼还有古琴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这种传统拨弦乐器的前生今世,可以见到史书上记载的人物抚过的古琴,可以亲手拨弄琴弦感受古琴,还可以选择《阳关三叠》等古琴经典曲目的演奏碟片来听。

落霞式唐彩凤鸣岐七弦琴,是出镜过国家宝藏的藏品,也是浙博十宝之一。为“中华第一制琴师”四川雷威于唐开元二年(714年)所斫,至今“仍有钟磬金石之声”,奏响唐乐。

民俗文化馆在三楼,展示浙江的婚嫁习俗。第一次知道嫁妆里还有棺材,意思是生养死葬都包含了,不愧为十里红妆之地。这张清代的朱漆木雕千工床就是一处房中房,胜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内宅生活。

这也是上过国家宝藏的藏品,清代民初的宁波花轿“万工轿”。木雕彩轿,朱漆泥金,犹如一座黄金造就的宝龛。完全被震憾到,坐着它出嫁真的可以骄傲一辈子。

行进的时候,四面舞台玻璃上的人物会转动开演,玻璃风铃会发声。新娘上轿前,由两个专业的师傅把轿门拆开,等新娘落座后再装上,然后跟着花轿一起出门,到新郎家再拆开请出新娘来。

三楼的青瓷文化馆,是从原始瓷开始介绍的。这是一尊战国时期的原始瓷鼎,我楞是看出了青铜器的感觉。

战国时期的原始瓷烤炉,已经精致到了这般的程度,着实钦佩古人的聪慧。

东晋时期的瓯窑青瓷牛形灯,造型独特,蛮别致的。

总有让人一见倾心的藏品,这把明代的龙泉窑青瓷执壶就是。这偌大的酒壶,宴过谁家宾客?又被谁执壶痛饮?

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是难得一见的精致砚滴,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感觉它的主人是一个足够讲究却读书不够专注的人。

午餐在负一楼外侧,有浙江各地的美食总汇,我选了桐庐大馄饨,皮蛋肉馅的第一次吃到,极佳。餐后从一楼的通史A馆(史前至隋唐)开始逛,去探知浙江的一万年。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猪纹陶钵。那瘦长的身形长且粗硬的鬃毛,与野猪无二。两侧猪的姿态略有不同。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双鸟纹象牙蝶形器。关于它的用途,专家们尚未达成共识。

在进入良渚厅之前,先得了解当时的聚落概况与社会等级。它有别于我之前对原始社会的认知,除去在制陶、玉器、木漆等行业的绝对领先,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有规划的城市。我始终认为良渚文化填补了五千年之说的考古空白。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王重6500克,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整体纹饰中大量填充卷云纹、直线、弧线,刻画及其繁缛细致。中间有对钻圆孔。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铖、玉铖帽、玉铖镦。铖由斧演变而来,象征着权威。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权仗瑁。器身整体刻纹细如游丝,底纹布满细密的螺旋线,顶面也有螺旋线纹饰,非常特别。我被那发丝般的底纹惊呆了,完全不能想象这是五千年前纯手工的制品。工作人员说可能是以鳄鱼的尖牙为刻刀,才勾勒出了这般细腻有致的花纹。

不仅仅一个玉琮王,是有许多刻了相仿纹饰的大小玉琮、玉柱、半圆形饰品,以及光滑无比的打孔玉璧。展厅还有现代机械工艺下仿照的玉琮王制作步骤,供我们加重心中的惊叹。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首饰。我相信装扮是在温饱无忧的基础之上。这些首饰,尤其是手镯,与现在的一般无二。

春秋时期的伎乐铜屋模型。室内跪坐六人,二人双手相交于小腹,似为乐伎;其他四人或作吹笙状,或作抚琴弹拨状,或执槌作击鼓状,或执小棍作击筑状,似为乐师。边上有动画展现,掀开屋顶清晰完整地见到这六人。

战国时的越王者旨於睗剑,主人是越王勾践之子鼫与。可惜的是越王勾践的那把剑在湖北省博,若剑有灵,那父子俩便只能天各一方日夜隔空相望了。

西周时期的龟纹青铜盂。这繁琐立体的纹饰,唯有失蜡法可解惑。

二楼的通史B馆,吴越两宋时期的浙江。这是钱镠的金书铁券,就是小说里的免死金牌:“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足以见得钱镠这位吴越国开创者当时的荣耀。此为复制品,原件在国家博物馆。

五代十国吴越国时期的鎏金纯银阿育王塔。四面皆为透雕的佛本生故事。

北宋的彩塑泥菩萨立像,制作工艺表现了“瓯塑”的地方特色。

北宋庆历二年的檀木识文描金舍利函,底部有金字题记,记录了供养施主的明细。

宋代的金龙,于西湖底清理时发现,约为宋真宗时投入西湖水府的金龙玉简。

明代的金饰。做工之细致,款式之典雅,气韵之清贵,是现代黄金饰品无法比肩的。

元代赵孟頫的鸥波残字册。管夫人管道升的夫君。

从通史B馆出来又匆匆捡了宋韵馆,这是南宋时期的金鱼袋饰鱼,三品以上官员方可佩戴。

宋元时期的青白瓷梅花纹双耳瓶。这粉粉的,瞬间让我想到了雍正四大爷。

一天时间非常紧张,除去午餐没休息过,大门都没来得及拍。赶在闭馆前还了讲解器,搭地铁从西到东去金沙湖大剧院。必须记录的是夫重复了多次的建议:租个轮椅吧!被我果断地拒绝。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十大镇馆之宝,如下:

1楼 通史陈列馆A

  1.河姆渡双鸟纹象牙碟形器

  2.良渚文化玉琮王

  3.春秋伎乐铜屋模型

  4.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

2楼 通史陈列馆B

  5.五代十国吴越国鎏金纯银阿育王塔

  6.北宋泥塑彩绘菩萨立像

3楼 青瓷馆

  7.元代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3楼 民俗馆

  8.清末民初宁波万工轿

4楼 古琴馆

  9.唐代落霞式彩凤鸣岐古琴

4楼 富春山居馆

  10.元代富春山居图

PS:相关文物资料来自于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内文物简介。

记录是最长情的陪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