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岂在多杀伤:平型关大捷的若干历史真相(五) ——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

 [南国风] 2024-05-27

图片

绥远抗战中的晋绥军部队

前文记述,1937年9月20日左右,国、共、日三方军队先后来到平型关附近,战争一触即发。

进入正题之前,需要搞清几个概念——会战、战役、战斗有何区别。据《军事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解释:

会战,是指战争双方主力在一定地区和时间进行的决战,包括统一计划的一系列进攻和防御作战。目前在规范的战役用语中,已经很少使用这一表述;

战役,是指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胜利,根据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战斗,是指敌对双方兵团、部队、分队、飞机、舰艇间进行的武装冲突,是实现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分为进攻和防御两大类型,战斗是战役的组成部分,同战役之间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简言之,若干战斗组成战役,若干战役组成会战。

国内抗战研究领域一致认为,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上,中日双方一共进行了二十二次大型会战,譬如1937年9月13日至11月8日,中日双方在华北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平型关战役,主要包括团城口战斗,平型关大捷(也称平型关战斗,即9月25日一一五师伏击日军战斗),东跑池、鹞子涧战斗等。

日军战史称平型关战役为“内长城线附近的会战”。主要包括小寨村战斗、关沟村战斗、平型关口战斗、团城口战斗、大营镇战斗、鹞子涧战斗等。

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中的一次战斗,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中的一次战役。

明确上述概念后,我们言归正传。

1937年9月21日,板垣师团兵分两路,从东、北两个方向对平型关及其附近地区发起攻击。

东路日军,由第二十一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率领,以粟饭原秀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和第九旅团(旅团长国崎登)长野佑一郎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等为主力,从灵丘出发, 沿着灵丘—平型关公路尾随后撤的刘奉滨七十三师,向大营镇攻击前进。

北路日军,由粟饭原秀率领第二十一联队第一、第二大队主力,由浑源南下经小道沟、西河口,企图偷袭团城口,待得手后直扑大营镇。

9月22日晨,东路日军在蔡家峪附近与正在破坏公路的孙楚三十三军章拯宇独立第三旅文焕新编第十一团的一个营发生遭遇战。该营与日军战斗半日,几乎全军覆没。黄昏时分,这股日军与高桂滋十七军第八十四师(高本人兼任师长)派往蔡家峪地区的一个营发生遭遇战。日军将八十四师部队击溃后,即向平型关——守军孙楚三十三军孟宪吉独立第八旅郎春生第六二三团——前进阵地发动进攻。守军六二三团一个连奋起抗击,伤亡过半,终于将日军击溃。

入夜后,日军调整进攻方向,向灵丘——平型关公路两侧(即东、西跑池南北侧)的各高地猛攻。守军六二三团一部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数次肉搏,终于阻止住日军攻击。北路日军在中庄铺与中国军队遭遇,粟饭原秀要求日军不要恋战,尽快摆脱中国军队向团城口一带突进。当天傍晚,北路日军猛攻团城口、东跑池,与八十四师展开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

9月22日夜至23日,日军主力陆续到达前线加入战斗。

9月23日凌晨2时,日军分两路进攻平型关及团城口,另以坦克车数十辆进攻蔡家峪:

蔡家峪守军孟宪吉独八旅的一营被迫退守平型关;守备平型关附近阵地的孟旅两连与敌激战,全部殉国,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副总司令急忙调动部队反击,血战至当天下午1时将敌击溃,克复东西跑池附近高地;团城口高桂滋师艾捷三第五O二团,与日军激战整日,艾团长腹部中弹重伤,属下三名营长一死二伤,连排长伤亡20余,士兵伤亡六七百人,终于下午4时将日军击退。

鉴于平型关战事,阎锡山认为日军受挫,后续部队难以为继,反攻时机已到,准备9月24日出击。一面调动部队,一面命令傅作义任“出击军之指挥”,赶往平型关战场,协助杨爱源、孙楚指挥。同时电令十八集团军(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将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我决歼灭平型关之敌,增加八团兵力,明拂晓可到,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这一反击计划因为部队行军疲劳,被迫推迟到9月25日。

9月23日上午9时,朱德、彭德怀向一一五师下达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的命令。

图片

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图片

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

中午时分,林、聂在小寨镇小学的土坪上召开全师连以上干部会议,准备在灵丘至平型关公路伏击日军:以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六八六两个团担任小寨村至老爷庙地区的主要伏击、歼敌任务;以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七团在东河南至韩家湾一线阻敌援军;以师属独立团和骑兵营前出到灵丘至涞源间活动,打击敌交通运输;以第六八八团为师预备队。

具体部署是:六八六团埋伏在老爷庙至小寨(含)一线;六八五团埋伏在老爷庙东南一线;六八七团在小寨(不含)蔡家峪至东河南镇一线打援;六八八团为师预备队;独立团和骑兵营分别在灵丘至涞源和倒马关、走马驿至涞源间活动,保障全师侧翼安全。

据王耀南回忆战斗动员会上,

林师长亲自进行战斗动员,并宣布了严厉的战场纪律。

图片

六八五团团长李天佑(右)和副团长杨勇

9月23日下午1时,几乎与一一五师开会同时,国军傅作义这边接到阎锡山命令后,立刻电令三十五军(傅本人兼任军长)第二一一旅(旅长孙岚峰)、二一八旅(旅长董其武)车运金山铺东西两侧地区待命。

一一五师战斗动员会结束后,各部陆续出发:三四三旅由上寨、大兴庄出发,沿独峪、站上、长沟、王巨村,午夜前到达距平型关15公里的冉庄;三四四旅两个团分别由下关出发,要求当晚六八七团到达冉庄南面的斗方石,六八八团到达独峪。

9月23日晚7时,平型关方面战况愈发激烈,傅作义留下副军长陈炳谦中将指挥调动部队,亲自率领一部分幕僚乘车向平型关进发。

9月23日晚8时,朱德、彭德怀致电中央,汇报当前敌情、一一五师部队展开以及总部行动情况:

毛主席并致徐、刘:

(一) 灵丘之敌于昨晚返平型关附近,正在激战中。

(二) 我一一五师今晚以三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平型关部队侧击该敌,另以直属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出动于灵丘以北活动。

(三) 贺师正在宁武车运中。

(四) 总直大部今在侯马待车。

(五) 我们今晚到五台以北之南茹村宿营。

9月24日凌晨2时,日军再度猛攻1886.94高地,与高桂滋十七军发生激战。阵地几经易手,双方伤亡惨重。

图片

鬼子战车

9月24日上午9时,杨爱源、孙楚、傅作义和一一五师高参联络代表袁晓轩开会决定:二十五日出击关前敌人,傅作义为出击部队总指挥。这么重要的会,一一五师为什么只派了一个联络代表出席呢。林、聂等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干,他们率领全师营以上干部来到伏击现场再次进行实地勘察。

9月24日下午3时,十七军终于击退日军,稳固住1886.94高地。

9月24日晚,天降大雨。一一五师接到阎锡山部队送来的一份作战计划,明天由国军担任平型关正面的出击。

睡觉前,林、聂根据侦查员送来的消息,要求孙毅通知部队:今夜12时出发,天亮前进入埋伏阵地。并强调:暴露与否,是胜败关键。王耀南回忆,在部队进入阵地前,再次强调了保密纪律:

不准抽烟,不准在战场周围做饭,不准随意走动,任何人不准暴露目标,没有命令不许开火。在我设伏地域,任何友军、零散人员及老百姓只准进不准出,进入者一律扣留,待战后放行,严防走漏消息。

图片

聂荣臻(左)与孙毅

9月24日晚10时,据独八旅六二二团三营营长秦駧回忆,

通讯兵忽然告我说,一一五师林彪师长在电话上与孙副总司令说话。我即拿起电话机听,林彪说:“萃崖(孙楚的字),我师已到达目的地,准备明日拂晓开始出击,希望你部协助,先把这股敌人歼灭了,再定下一步计划。”孙楚答:“好极了,我命令郭宗汾师长率四个团从平型关侧翼出击,共同消灭这股敌人。”

9月25日凌晨4时,日军向团城口一带十七军阵地猛攻,战至拂晓八十四师不支,被迫后撤,东西泡池以北的要点全部丢失。原本计划由此地反击日军的郭宗汾师,先是因下雨导致行动迟缓,八十四师一撤局面该师更为被动,只得先恢复阵地。经竟日血战恢复了大部分阵地,并在陈长捷部配合下进行反击,将公路两侧的敌人,包围在东西跑池的深沟之内。

9月25日上午,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外伏击日军,激战至下午,予敌以重大杀伤并缴获大量军用品,截断平型关通灵邱间交通。史称“平型关大捷”。限于篇幅,平型关大捷具体细节暂不展开,另文详述。

9月25日下午4时,一一五师一部将占据1886.94高地的日军击退,很快又被敌夺回。

9月25日下午5时,傅作义接到林彪师长通报:

我军各纵队均于正午顷完全达成任务。在小寨村焚毁敌汽车八十余辆,并将敌步兵一营完全解决。

9月25日下午6时,郭宗汾师挡住日军攻势,并占领鹞子涧南方高地。

9月26日拂晓,郭宗汾师再度对当面之敌反击,但战至上午9时仍无大进展。

9月26日上午10时,板垣师团援兵数百人加入六郎城、鹞子涧一带战斗。傅作义调动陈长捷师部支援郭宗汾师。

9月26日下午2时,一一五师向傅作义通报:

一.敌由灵丘方面开来汽车五十余辆,满载步兵,今晨到东河南附近。又约步兵两营、炮十余门之敌由浑源南进,今午到达王家堡附近。

二.敝师因与郭师未取得联络,现已撤回关沟、白崖台、小寨村一带相机再进。

9月26日下午3时,陈长捷部对六郎城附近日军发动猛攻。战至下午7时,该师四三四团团长程继贤阵亡,该团仅余数百人。

9月26日晚9时,傅作义亲临郭宗汾师阵地视察,要求各部于次日5时继续对当面之敌展开攻击。

9月26日晚间,阎锡山致电杨爱源、傅作义、朱德,通报日本关东军蒙疆兵团南下攻击茹越口,企图攻占繁峙、朔县包抄我军后路情况,并命令:

六集团军应联合十八集团军及总预备军,迅速击破平型关之敌。七集团军之杨澄源军迎竭力抗拒茹越口一带之敌。其余各军固守阵地,以待我主力转移反攻该敌。

9月26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八路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据赵洪波《平型关大捷65周年大事记》载,9月26日,一一五师在东长城、下关分别召开祝捷大会,朱德亲到一一五师驻地。

9月27日拂晓,郭宗汾、陈长捷两部继续向平型关附近日军反攻,战至上午7时,夺回鹞子涧及其南侧公路两侧高地,日军残部仍占据六郎城。

9月27日上午8时,敌援军到达,立即向鹞子涧及公路两侧高地反击,激战至中午12时。

9月27日晚9时,李仙洲报告浑源方向千余名敌人向王庄堡急进。该师一部前往阻击。

据第七集团军情报,9月27日当面之敌已达到九千余人,明日将继续进攻。郭、陈两师因协力攻击,彼此部队混乱指挥极感困难。

9月27日晚10时,为应付次日战斗,傅作义对各部防守阵地做了调整,要求各部务必于9月28日凌晨4时以前完成阵地交接,等候攻击命令。

9月28日拂晓,各部对当面之敌展开攻击。

9月28日上午6时,郭陈两师进展顺利,新二师遭敌反击后退一公里。

9月28日正午过后,敌援兵千余向郭师阵地猛攻,并派飞机助战。傅作义急调二一八旅增援。

9月28日晚8时,阎锡山从岭口赶至大营镇东底下村,电召杨爱源、傅作义等主要将领开会做出详细反攻计划。

9月28日当天,茹越口失守,二0三旅旅长梁鉴堂殉国,残部撤退至繁峙以北铁甲岭防守。

9月29日白天,双方处于对峙状态,补充弹药粮秣,傅作义准备在黄昏后由孙、董两旅对敌夜袭。

图片

鬼子摩托部队

9月29日中午11时,铁甲岭失守。阎锡山将二一一旅调往砂河镇,夜袭计划落空。

9月29日下午5时,第六集团军总指挥部发给平型关各部撤退命令十一份,要旨为:军拟撤至五台山山阴峨口至淳县一带占领阵地。

图片

鬼子重机枪阵地

9月29日夜,繁峙县城失守。

9月30日凌晨1时,第七集团军各部接到撤退命令,集团军总部于凌晨3时离开大营镇。

9月30日上午9时,三十五军各部到达东山底、南童子崖附近占领阵地,掩护各部转移。

9月30日深夜,阎锡山在砂河镇南一个村子里召开高级将领会议,研究进一步作战方案。会议期间,接到平型关、代县两个方向情况紧急的情报,代县一旦失守,日军将彻底切断西撤道路,阎无奈讲道:

我看这种形势,已无法补救了,拖下去更要不好。星如(杨爱源字)、宜生(傅作义字),就下令全线撤退吧。

最后会议决定,各军向五台山、云中山、芦芽山之线转移,集中主力于忻县、忻口之间组织防御,保卫太原。

10月1日凌晨2时,高桂滋、李仙洲等部先行转向五台、定襄两县以北地区集结。

10月2日夜,郭宗汾、陈长捷两部交替掩护撤出阵地,郭师向忻县集结,陈师则负责五台山守备。

至此,平型关战役结束。中日两军在平型关附近血战十余天,最终以日军占领平型关,中国第二战区主力向忻口一线撤退告终。(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