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玉十年,竟亏损两百万,皆因不知这个道理……

 藏玉APP 2024-05-27 发布于北京

有一位玉友,十几年前就开始玩玉了,刚开始也是兴趣使然,后来了解籽料行情一直高涨,也看到一些富豪家们收藏和田玉,他更心动了,于是,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陆陆续续花费了两百多万元,购买了五六十块大小不一的籽料。

可能有些玉友会觉得,买的时间较早,应该赚了不少,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因为这些籽料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用山料做皮并进行染色的,算下来它们的真实价值远远不值花的钱,可谓是亏大了。

细聊之后,他说很多都是在市场上或地摊上看到的,他一眼就喜欢上了,再加上价格便宜,便冲动地购买了。如今,他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损失惨重。

论语有云:“欲速则不达,欲求则不得。”很多时候,越是着急,越是想要,越是得不到。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心急,特别是玩玉,千万不能急!

不着急买

许多玉友在刚开始玩玉时,都会有忍不住的时候,往往一看到好看的玉,心中就难以自制地想要将那些美玉全部收入囊中,然而冲动之后,往往不是懊悔,就是气恼。

特别是买到了很多假货的情况,心态好的,可能就吃一堑长一智了,若心态不好的,可能会因此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对整个玉石市场产生怀疑。

所以,买玉不能着急,要忍得住诱惑,如果不是特别喜欢的,切勿匆忙决定购买,更无需争分夺秒到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多看多比较,先弄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会比买什么更重要, 多细致观察、多方比较,认清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玉石,这比决定购买什么更为关键。

若经不住诱惑,什么都是买买买,结果最后看到了一块好玉,手头却没钱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对于新手玩家而言,关于和田玉的品质好坏、是否值得收藏,以及自己赏玩或收藏的方向,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

因此,可以先以学习和欣赏为主,多看、多问、多了解,不要急于购买,以免走上弯路、花费不必要的钱财。

特别是如今造假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要想学会辨别,更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所以不如等到对和田玉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再购买,这样也能避免不少风险。

寻找美玉,如同寻找人生的知己,需悉心经营,慢慢品味。急于求成,往往容易忽略了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玉石。

不着急卖

近年来,一些和田玉拍卖行屡屡出现高价交易,成交记录不断被刷新,因此,许多玉友也想将自己手中的和田玉变现。

然而,或许是因为当初购买时,对玉石的鉴赏能力不一,花高价购买了许多普货,如今想要以高价卖出就变得十分困难。

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对市场行情的了解不足。许多优质的和田玉本可以继续保留,但因为急于出售,结果被别人以低价购得。长期发展下去,好的玉无法保留,普通的又卖不出去,最终只能被市场边缘化,看着别人获利。

其实,关于玉石变现的问题,其本质很简单。

曾有一个老玩家是这么说的:“很多人觉得变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手上的玉品质还不够好!品质足够硬,是不用担心变现难的!”

这句话确实非常有道理。有时候,变现并不是难题,真正关键的是你想要变现的玉石是否足够优质。

如果玉质各方面足够好,都能达到高标准,那么根本不用担心变现的问题,而如果急于求成,反而可能会导致既失去美玉又未能实现其价值的情况发生。

所以与其担心变现难这个问题,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经验和鉴赏能力,更多地收藏一些精品玉石。

甚至,很多精品,玩家也是不舍得变现的,另一方面,不着急变现,是因为玉的价值并非体现在金钱方面,如果过于急切地寻求利益,反而容易忽视了和田玉本身的美好。

不着急变富

我们常说“人养玉,玉养人”,玩玉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品味的体现,而非简单的金钱交易。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玩和田玉并不是一条迅速变富的捷径,它和所有的收藏一样,都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看到回报的。

和田玉的价值在于其自身的品质、历史和文化底蕴,而非短期的投资回报,因此,应当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欣赏和田玉,而不是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赚钱的工具,否则是玩不好玉的。

如今全民收藏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和田玉,然而高端的和田玉却本就稀少。有些心急的玉友便试图寻找捷径,结果往往可能是被漏捡。

因此,我们不应只关注和田玉的投资价值,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文化藏品的属性。若仅仅以回报率来衡量和田玉的价值,可能也会失去了赏玩玉石的乐趣。

其实,每一种玉石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如果因为急于求成或盲目跟风,便会失去了“玩”的初心。

随着对玉的理解越深,越能理解急不得、快不得,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才能在玩玉中收获真正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