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人驾驶,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百年张裕88 2024-05-27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自1908年亨利・福特发明了大众都能买得起的T型车后,驾驶体验成了汽车消费的关键要素。

百年来的汽车迭代,无数厂商都在为优化人的驾驶体验,不断设计、调整关于车的一切。

但与此同时,无数科幻小说却也开始勾勒人类对未来汽车的想象——汽车可以摆脱人类操作的框架,能神奇地自行在路上行驶。

而这一天,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到来。

图片

1939年,在纽约的世界博览会上,通用汽车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未来世界”的科技展。

那时候,汽车精英们构想出了科技进步将怎样改变生活:未来,遍地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不过无人驾驶最先实现的领域,是在航空界。

这是因为长时间在空中驾驶过于沉闷,飞行员难以集中精神,而在天空中遇到障碍物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所以早在20世纪初,便有人设计了基于指南针和陀螺转动原理的自动导向和驾驶系统。

图片

1947年,美国空军的运输机就开始利用这个系统跨越大西洋,其间完全不经人手(包括起飞和降落)。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达,今天的远程大型飞机大多都装备了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然而,相比起飞行时的海阔天空,地面交通情况既挤拥又瞬息万变,无人驾驶可谓谈何容易。

数十年来,受制于技术水平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无人驾驶一直停留在少数企业的试验阶段。

直到今天,AI科技所带来的技术大爆炸,为汽车的无人驾驶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图片

借助高端芯片的计算和算法的构建,无人驾驶系统比人类能够更快预测行车状况,也更能快速对危机做出反应。

理论上,今天最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可以超过真人驾驶水平。

但AI和算法要真正应用到真实道路场景,取信于人类,还需要经过海量的训练和验证。

而数据训练,恰恰是中国的优势。

根据公安部最新发布数据,截至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23亿人,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总量均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中国公路总里程544.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数世界第一。

中国政府在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落地上,也不遗余力。

拿武汉来说,其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的测试道路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旧金山,触达人口超770万,远超全球第二大自动驾驶示范区的硅谷。

今年5月,北京市也首次向公众开放了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示范运营区。

几乎在同一时期,京津冀率先开通自动驾驶干线物流货运场景。物流车辆可以全程无需接管,自主应对各类交通场景,实现了高速干线点对点自动驾驶。

显而易见,有着天然数据训练量的中国科技企业,在无人驾驶上,比美国有着更大的“规模效益”。

图片

据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预计,中国2030年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将达到2600亿美元,并占到乘客总里程的13%。

尽管无人驾驶还面临着法律、伦理上的挑战和瓶颈,比如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有许多安全和责任问题需要厘清。

但趋势无法阻挡,无人驾驶作为未来产业具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图片

在对未来的探索中,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有时候,具备后发优势,反而更容易取得市场领先。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源地——美国,这些年在商用汽车上的探索发展颇为曲折:

福特、大众、通用、亚马逊等企业先后通过入股、并购等方式涉足无人驾驶领域,最后无一例外都铩羽而归。

目前,美国无人驾驶产业的领头军和希望,主要在特斯拉。

特斯拉今年3月曾宣布,为了推进自动驾驶普及,向美国客户提供全自动驾驶(FSD)为期一个月的免费试用。

其后不久,马斯克又在社交媒体宣布:特斯拉将进军无人驾驶出租(Robotaxi)领域,并将发布相关产品。

图片

业界的共识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将是最先实现大规模无人驾驶商用的场景。

因此马斯克合并了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两大部门,开始“All in Robotaxi”。

近年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中国公司里百度、AutoX、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自动驾驶等公司,纷纷入局无人驾驶领域,引起业界瞩目。

这些公司的技术实力各有千秋,其中不乏全球领先者,大多都将Robotaxi作为主要瞄准的商用市场。

而其中的佼佼者,是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特斯拉宣布搞Robotaxi两年前,萝卜快跑就已经在国内实现了全无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

2021年,萝卜快跑在国内率先开启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探索,迄今已面向公众累计提供超过600万次乘车服务。武汉、北京等城市在内,都可以看到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车辆在路上运营。

目前,萝卜快跑的累计自动驾驶里程已经超过1亿公里,从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

安全、可靠、领先,真实运营表现向最先接受无人驾驶的人们证明了自己的可信赖,也赢得了更大的信赖。

以萝卜快跑为例,其在武汉目前已经实现了城市全域、全时空场景覆盖,为近半数的武汉市民提供便捷的无人化出行服务。

图片

百度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路测

图片

体验过Robotaxi的人们,很少有不惊叹于无人驾驶技术先进的。

“它”居然真的可以没有司机,真的能做到稳稳送达。

图片

百度萝卜快跑载客运营车内实拍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实际上,中国企业要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深耕技术,是唯一之路。

今天,以百度、小马智行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企业,正在将中国无人驾驶技术水平推向世界前沿。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自动驾驶发展在全球来看还是处于领先态势,目前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中已经有显著进展并加速迈向下一阶段——即大规模商业化。

以提供无人车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小马智行为例,其最新发布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可以精准感知和预测路况,并且能从容应对恶劣天气(风沙、暴雨、雪天)、狭窄路段、高速公路等场景,是目前全球少数几家实现常态化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对外运营的公司。

而百度从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领域,11年来,一直坚持压强式的、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

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阿波罗(Apollo),汇聚了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多名开发者。

深厚的技术积累下,百度无人驾驶安全运营测试里程累计已超1亿公里,拥有自动驾驶专利族超5000件,其中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全球第一。

今年5月,在武汉举行的百度Apollo Day2024上,百度拿出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全方位展示了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前沿科技。

图片

Apollo ADFM基于大模型技术重构自动驾驶,可以做到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

这意味着,中国无人驾驶领军企业,已经站在了世界前沿。

图片

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正式亮相

今年4月20日,马斯克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特斯拉FSD可能很快就会进入中国。

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

对于马斯克宣布进入Robotaxi市场,百度曾表示:欢迎入局。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则更进一步亮明了自己的底气:特斯拉想在武汉做到当前百度的全无人运营水平,还需要挺长时间,可能要三年五载。

然而,在已经取得市场优势之下,中国无人驾驶领军企业要保持持续领先,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就目前来说,尽管2023年,萝卜快跑的营收增长了9倍,亏损减少了一半,百度第六代无人驾驶车辆的成本也相比前代降低了60%。

但能否大面积地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运营,实现收支平衡,成为真正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还有待观察。

现在来看,在11年埋头的潜心修炼中,百度已经通过智能驾驶这一领域的“豪赌”,打破了外界对其只是“搜索引擎”的刻板印象,拿到自动驾驶时代的一张船票。

在押注未来科技的道路上,曾经的老厂微软赌赢了,今天的新秀英伟达也赌赢了。

今天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处处都能看到汽车在奔跑,中国的汽车出口量也达到了世界第一。

未来的中国,能否书写无人驾驶产业的新篇章,还需要更多的科技企业勇于探索,打破关于未来的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