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用电量占全球50%,有什么大意义?

 东方不黑 2024-05-27 发布于湖北

1. 如果算发电量,2022年中国大约是美国两倍。2023年中国又增长了6%,美国没增长。后面是印度,增速上来了,拉开了和俄罗斯与日本的差距。主要看点是能不能追上美国。

2. 发电量不是中国的优势,只占全球31%,从规划看,肯定需要大幅提升占比。就像汽车产量,只占全球只30%,还有很多合资的,这根本不够,需要到全球吃份额。而芯片更是惨不忍睹,用制造来评估,中国大陆只有全球约20%,成了最大短板。

3. 发电量占比不行,不是发不了电,是用电量不够,主要是第三产业用电不行,还不如美国多。工业用电量占比还可以。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度,第二产业6.07万亿度,占比66%。美国工业用电量占比只有26.4%,这样工业用电量还不到中国五分之一。但美国已经算可以的了,中国占全球约50%,美国10%。印度工业用电量占比是41%,有中国八分之一全球6%,也不错了。印度一些工业产品,钢铁水泥是全球第二,档次不高,工业规模是有的。

4. 这事的意义就是整体的规模效应,工业用电量说明制造业产出占全球就是约50%。美国只占10%就没有整体规模效应了,因为金属冶炼、汽车、运输设备、机械等大户就是主要的工业用电,其它产业很少或者没有了,点缀一下,短板严重。感觉总要全球30%以上才能谈整体规模效应,也不一定够。

5. 一旦真有整体规模效应了,就会出现全球经济史上没有过的事。以前规模效应是局部的,造得多,摊平初始投入,成本下降,还能优化。但是原材料和零部件是外购的,工业很复杂,供应链体系非常长。局部规模效应不会多厉害,降一阵子就到头了。整体规模效应就厉害了,规模降成本的压力和动力会传导到整个产业链。最后就是新质生产力这样,持续优化居然电动车成本比燃油车低了,光伏风电发电成本比煤电低(有电网稳定性问题,还没成功)。

6. 搞到最后,就是一次持续优化整体规模效应降成本为特征的,工业革命,基础数据是全球50%的工业用电量。有些情况下,工业革命就是降成本。例如几个航天员可以进入太空甚至登月,但是成本太高。如果成本降到普通人都能太空旅游,人类就进入太空时代了。汽车也是工业革命,最早的1881年的汽车是用电池的,燃油车成本低性能好淘汰了电动车。现在电动车成本低性能好智能化,又淘汰燃油车,这也是工业革命。当然有新功能更好,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推理和人交流输出内容,但也需要降低成本,芯片和能源成本不低。

7. 现在就是两个工业革命路线在竞争,中国新质生产力规模效应路线,和美国人工智能路线。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事,两个路线,看上去还都很牛逼。

5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