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压高也和“肝郁气滞”有关?中医一名方,疏肝解郁,降血压

 勇无止境879 2024-05-27 发布于广西

近来,我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高血压病患者虽然多半是“肝阳上亢”所致,但是也有一部分与“肝郁气滞”密切相关。今天我就以一例患者的诊疗过程,跟大家探讨一下高血压和“肝郁气滞”之间的关系。

以前遇到了一位男性患者,45岁,高血压病史长达七年。尽管曾接受多种疗法,但病情仍反复不定。最近还因为和家里人吵架,情绪激动,导致头晕、烦躁、失眠加剧,连日常工都无法正常完成了。

初诊时,患者舌质红,苔黄腻,目赤,性情急躁,伴大便干燥、口苦、尿黄、夜间难以入睡及梦多等症。测量血压显示,收缩压高达172mmHg,舒张压达108mmHg。

针对此种情况,我开具处方如下: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香附、黄芩、黄连、夏枯草、栀子、龙胆草、甘草。共六剂,每日一剂。

服药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不再多梦。随后加入生地黄,继续服用十剂,诸症悉除,血压亦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复诊之际,患者惊叹不已,原本仅期望缓解头晕失眠,未料血压竟得以稳定。实际上,此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颇为常见,往往因情绪激动引发头晕、失眠等不适。

究其原因,乃长期肝郁气滞,体内积聚“火邪”,进而生热。肝火扰动心神,所以才会失眠多梦。

那么肝郁化火与高血压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血液运行需得“气”之推动,如遇肝郁气滞,血液流动受阻,想要冲破阻碍,只能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使血压上升。所以,如果能化解肝郁气滞,血压自然就能降低。

因此,治疗关键在于疏肝解郁、清肝降火。具体而言,香附、陈皮、甘草、川芎、柴胡、芍药等药材具有疏肝解郁之功;龙胆草清热泻火,黄芩、黄连则清火解毒。

然而,高血压患者在考虑“肝阳上亢”的同时,若病程较长,常可见舌苔黄腻、脾气暴躁、夜间难眠等症状,此时应警惕“肝郁气滞”的可能性。

在此,我想提醒各位朋友,即使无高血压困扰,也应尽量避免情绪过度波动,以免对肝脏乃至血液流动、血压产生不良影响。由于个体差异较大,用药剂量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疗效最大化。

希望以上分享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医治病之道,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