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3690期:管10岁孩子与管20岁孩子完全不一样,西游和水浒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两种力存在

 凯哥好心情f6v8 2024-05-27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要想管好比你自己差的人,就用约束力;要想管好比你自己强的人,就用统御力。


文 | 趙玉平

图片


平讲平说3690期#

有位家长很感慨地说,管10岁的孩子跟管20岁的孩子真不一样,10岁的时候困难多、问题多,但是想办法还能管一管,这孩子20了大了,真的管不了了。在和他探讨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提到了在职场上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有一位基层干部因为表现好、能力强,被破格提拔了,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就被选进了公司的领导班子。结果成为高管以后,他就感觉没法开展工作,日常管人管事哪哪都别扭,但是又说不清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其实我觉得以上这两件事儿,一件发生在家庭,一件发生在职场,其实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那个家长就表示很不理解,说这两件事没有什么关联呀,怎么能说他们是一样的呢。因为我们双方都是搞教育工作的,所以我又给他举了一个当老师的例子。我的问题很简单,同样是当班主任,给小学生当班主任和给大学生当班主任有什么不一样?对方想了想,然后说这个区别可大了,有很多不一样。那我就问他,最显着的、最明显的、最表面的不一样是什么?这次他很笃定地说,给小学生当班主任是管孩子,给大学生当班主任那就变成管大人了。

确实最大的不一样就在这一点上,不过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看的年龄数字的问题。大家想一想,小孩子不成熟,无论是认知是情感,是意志品质还是价值观,都是不成熟的。但是大人就不一样了,认知、情感、意志、品质、习惯、性格、价值观都已经成熟,都已经定型了,这就是一个成熟度高和成熟度低的问题。

一个小学老师,他管理的是成熟度比较低的一个班级团队,但是如果给你20多个大学生让你当班主任,你管理的是一个成熟度相对偏高的团队。同样的道理,当你是家长你的孩子只有10岁的时候,你的管理对象成熟度比较低,但如果你的孩子是20岁了,那你的管理对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熟度就已经非常高了。

很明显这两种管理方式有非常明显、非常重大的区别。如果管理对象成熟度比较低,这个时候领导力的核心就是约束力具体来说就是定流程、定标准、做检查、做考核,如果再能严格要求培养习惯,那效果会更加明显。但是如果管理对象成熟度比较高,这种以约束力为核心的领导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约束力就要退到二线了,领导力的核心就变成了统御力。具体来说,叫综合使用文化手段、情感手段、心理手段。比如说可以启动“当众承诺、荣誉锁定”,比如说需要“榜样示范、以身作则”,另外还需要氛围引导和信念的灌输。

我们大家考虑一下前面讲到那个基层干部的例子,当初他在做基层管理工作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以约束力为核心,定标准、定流程、做检查、做考核,这个时候工作做得得心应手,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但是一旦提拔进了公司领导班子,他主要管理的就是一些各个领域、各个赛道上的高管,很显然管理对象成熟度明显提高了,这种情况下约束力就不起作用了,就要使用心理手段、情感手段、文化手段,就需要明显增强自己的统御力。但是在这些方面既没有人引导他,他自己又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智慧增长,所以他就会觉得很别扭,就会觉得管人管事都很被动。

有人还是搞不清约束力和统御力的重大区别,我们就来看《西游记》的故事。在团队当中很明显要讲神通法术、个人的核心本领,那肯定是孙悟空最强,所以孙悟空比猪八戒强。当孙悟空来管猪八戒的时候,这就叫约束力。很明显唐三藏在神通法术上面是不如孙悟空的,但是当唐三藏要管孙悟空的时候,这就叫统御力。

放眼望去我们看看经典的故事,三国里的刘备,水浒里的宋江,西游里的唐三藏,他们的成功都是统御力的成功,而不是约束力的成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干小事管普通人靠的是约束力,做大事管高人靠的是统御力力。要想管好比你自己差的人,就用约束力;要想管好比你自己强的人,就用统御力。这一点是带队伍的核心智慧所在。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