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余年2》庆帝下棋众人皆棋子,如果没有林相,范闲永远不知道

 伊说说 2024-05-27 发布于陕西

无论您远走何方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电视剧

《庆余年2》

里的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不迷路及时看到伊说说的更文,顺手点个星标关注呗

当初,范闲知道他要娶婉儿的时候,大概没想到,自己也被庆帝不着痕迹地就拉进了棋局里。

庆帝一直都在下棋,而且棋子是信手拈来,能与之对弈的人,放眼朝堂也就那么几个,屈指可数。

在这几个对弈之人里,只有林相是和其他人不同的。范建和陈萍萍是一路跟随庆帝上位的人,而林相是庆帝做了皇帝后,从白衣参加科举,一路走到相位的。

范闲从北齐回来,要查清二皇子和长公主的勾结,要实现他娘留下的宏大的理想。本以为这是他勇往直前,开辟荆棘之路开始,殊不知这只是庆帝下棋的第一步。

所有人包括林相都看到范闲和二皇子斗法,一路斗到春闱科考。范闲也为春闱扫除积弊,要还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的机会。

范闲步步为营,让春闱科考顺利进行,哪怕是最后杨万理被冒名替换,范闲都能纠正皇榜,一切看上去完美,可这并不是范闲的胜利,这一点范闲直到林相辞官告老还乡,都没看明白。

一开始范闲不明白,为什么庆帝让他做孤臣。其实想明白这个问题不难,难在范闲没有意识到掌管内库和鉴查院的重要性。

范闲娶婉儿不为别的,只为情之所钟,就会忽略娶婉儿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他们大婚之日,就是范闲接手掌管内库的日子。

在这之前,内库由长公主一直管理。也就是说,不是范闲娶婉儿可以掌管内库,而是娶婉儿的人就可以掌管内库。

所以,二皇子才会一直从中作梗,想要阻止范闲和婉儿成婚,其目的不言而喻。

站在庆帝的角度,不难看到对范闲的忌惮,他要用范闲,范闲身上有别人都不具备的勇气和认知,但是他也忌惮范闲,就像从前忌惮范闲的娘,叶轻眉一样。

庆帝对每个人都有感情,但是不多,而且都要为他自己让路。

这一年的春闱科举公平干净,可庆帝也让范闲追查之前的春闱舞弊。从这个时候开始,事情的发展进展很快,或许是庆帝也有点按捺不住了,毕竟这盘棋局的结果,他等待了很久,也筹谋了很久。

很快就有苦主来找范闲,告林相在去年的春闱科举时候,营私舞弊还杀人灭口。

范闲只问林相有没有做,林相开始以为这是手下门生众多,哪一个门生所为,他担了这名,也有可能。

可仔细一想,又不大对劲,他提醒范闲,范闲才在宫里接到圣旨让查案,苦主就送上门了。

未免太巧合了一些,林相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庆帝在推波助澜。

苦主当街被刺杀未遂,所有人都看到行刺之人是林相最倚重的门客,袁先生。

到这里,范闲都是,林相没那么傻,这样做咋栽赃的痕迹太明显了。

林相拉着范闲入宫了,这一段让人感动的是,林相对范闲的提醒,他说自己庆帝下棋,终究是输了。

可以说,他输在了亲情。

林相位极人臣,百官之首。可家中一儿一女,是他心头之痛。女儿林婉儿身体孱弱,婚配找一个良人很重要,因为婉儿的身后还有一个傻哥哥大宝。

林相唯一的儿子智力只有孩童大小,想要护大宝一生平安顺遂,不是林相能做到的,他只能寄希望于婉儿所嫁之人。

林婉儿和范闲相遇,是两个人的幸运,林相也看到了大宝的未来有着落,所以对这个准女婿可以说是倾囊相授,还为其筹谋。

春闱科举,为范闲准备了随时接锅的后手,虽然范闲没有用,可这一片苦心范闲明白。

林相拉范闲入宫,也告诉范闲只看不参与,让范闲多学习。

这是林相和庆帝最后一次博弈了,其实也像极了打工人的困境。

他主动辞官,只求告老还乡,到这一步,他还只是认为庆帝是为了换相,忌惮他多年居百官之首,功高盖主了。

就这一系列的博弈,范闲都有点看不明白,还是林告诉他,他只能做一个孤臣。而林相把大宝送到范闲府上寄养,多少可以缓解众人对范闲的嫉恨。

庆帝让范闲当孤臣无可厚非,前有叶轻眉的教训,后有围绕范闲的资源太多过于集中了。

从庆帝的角度俯视范闲,等到范闲大婚后,是掌管内库的人,其父还是户部尚书,也就是说庆国从皇宫到国库的钱都在范闲父子手里。

范闲还在鉴查院当提司,地位仅次于陈萍萍,所有人都知道范闲终有一日是要接管鉴查院的,鉴查院还有黑骑。

庆帝的所有钱和最强的兵力都集中在范闲一人手里,而且范闲的老丈人还是林相,是百官之首。更重要的是,范闲还是庆帝和叶轻眉的孩子。

是个皇帝都会忌惮这样的权臣,何况是八百个心眼子的庆帝。

可林相还是棋差一着,猜错了庆帝的最终目的,这一盘棋下得好大,范闲如果没有林相的一路点拨,是永远都猜不到的。

庆帝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废相,废除宰相制。或许在他上位之初,宰相统领六部的确办事效率高,会为他分担很多压力,但是时间一长,宰相制的弊端还会出现,很容易出现帝位被架空。

坐在那把龙椅上的庆帝是没有安全感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并不是一直都是宰相制。

当黑骑出现,范闲拦下黑骑的时候,林相才明白了庆帝真实的目的,他说猜对其目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林相说他会上奏折牵头提出废除宰相制。

这一盘棋总算告一段落,庆帝最想要的结果有了,还让范闲成为孤臣,而且是范闲自己选择走的路。

看似一切都在庆帝的掌控之中,可范闲永远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这或许是庆帝唯一低估的错误。

安之若素,

左手握理性的思考,

右手写温暖的文字,

成长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