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老了,不管你多善良,也别轻易借这4样东西给子孙

 布衣粗食68 2024-05-27 发布于湖南

人老了,需要子孙多关照,这是肯定的。

但是老人能不能得到关照,还得在内心打一个问号。

一旦遇到自私自利的子孙,老人就是走不动了,还得靠自己。

凡事要多留一个心眼,别因为血脉关系,就对子孙深信不疑。

我的老家,对老人们有句忠告:“老虎借猪,狗借骨,有借无还。”

人老了,不管你多善良,也别轻易借以下几样东西给子孙。

01

借房:子孙可以小住,但不能长住。

不管在城里,还是农村,并不是所有的子孙,都能有新房子。

一些没有什么成绩的子孙,就是结婚了,仍旧在老人家住着,吃喝拉撒,一概都是老人负责。

在城里,有的老人有几套房,因此其中一套房子,就用来出租。若是子孙借住,那么租金多半不会给,导致老人的收入减少,养老的问题就凸显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人的房子,比较靠近学校,因此孙子可能长期住在老人家。当老人回老家,或者去另外一套房子居住的时候,孙子儿子就有可能“鸠占鹊巢”。

最可恶的是,儿子要结婚,但是买不起婚房,老人的房子,顺理成章就是儿子的婚房。一家人一起住,没有问题。但是儿子儿媳很子孙,逼着老人外出租小房子,或者让老人回农村老家。这样的占有方式,显然的不合理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哪能给儿孙做马牛?房子是老人的,欢迎子孙来做客,但是不欢迎子孙一直住着,还耀武扬威。

就是农村的房子,也不能单独给哪一个子孙,也算是祖辈的财富,要合理管理和分配。

02

借钱:子孙可以用钱,但要立规矩。

人都有难处,亲人不帮忙,谁能帮?

老人手里有钱,借一点给子孙,解决燃眉之急。这是一份善意,值得点赞。

可是借钱就要有规矩,正所谓,亲父子,明算账。

从家庭关系来分析,老人借钱给孙子,其实是借钱给某个儿子。三代人的关系,要扯清楚。

在借钱之前,最好和所有的子女都沟通,说明钱的来龙去脉,避免以后子女反复跟踪钱的去向,引发矛盾。

建议老人,借钱的时候,要有见证人在场,有必要的话,写个借条。

对于晚辈,若要花三五百块钱,给他们也可以,不要还。但是对于大量的钱,不得不谨慎。

想一想,老人把钱借出去了,但是收不回来,自己也要住院。几个子女要平摊费用,就马上会有人反对,因为老人有钱,只是某个人独吞了。

子女在扯皮,老人在病痛中,这不是闹着玩的。

03

借地:子孙可以种地,但不能独占。

我的老家,家家户户都种柑橘。

三伯父有八亩果园,年收入八九万。

当三伯父很老的时候,小儿子主动接管了果园。

在接管的时候,三伯父让城里打工的大儿子回家,并且当着两个儿子的面,把果园一分为二。

三伯父说:“虽然在城里的人,不一定会回家种果园,但仍要继承果园的一半。同时,把果园租给在家种果园的兄弟。要不要给租金,租金多少,另当别论。起码家业的分配,是合理的。”

人要往后看。今天在城里的人,不一定老了还在城里。当他回到农村的时候,土地就很重要了。

很多老人,自己走不动了,随意把菜园、果园、稻田、林地交给某一个子孙耕种。等其他子孙回农村的时候,矛盾就来了。

当子孙提出要借地的时候,老人就要考虑长远,最好是召开家庭会议,根据每个子孙的实际情况,来分配土地的管理权,收益分配。

最要注意的是,老人的子女都外出谋生,老人的侄儿、侄女来借地,情况就更复杂。一定透明化,不能擅自做主。

对于土地出租给外人的情况,老人应该如实告知子女,免得自己过世,或者病入膏肓的时候,外人做一些暗度陈仓、移花接木的事情。

04

借宝:子孙可以看看,但不能拿走。

从祖辈手里,我们会接过一些传家宝。例如,古董,古画,金玉等。

传家宝是很值钱的东西,一旦借出去了,可能就不见踪影了。

想一想,一样传家宝,如何分配给三四个子女?分不开的,只能是给某个子女管理。或者进行折价处理。

我的祖父,有很多银圆。

祖父很老的时候,我的小叔叔拿走了很多银圆,可是后来不承认。因此,引发了家庭的争吵。

小叔叔的做法,到底的借,还是祖父送的,说不清。

大部分的宝贝,是隐藏不住的。子子孙孙都知道,如何处理,仍旧要公开化。不管谁单独来借,都要一口拒绝。

对于凄苦的老人来说,自己晚年也没有什么钱,可以把宝贝变卖,用来养老,不一定要传下去。子孙都不孝顺你,你又何必顾及那么多呢?

古人的智慧,传家宝是给孝顺的子女,而不是让子女用来败家的。最好的传家宝,就是好的家风。

家风毁掉了,还留着宝贝干嘛?这不是老人不识大局, 是子孙太不懂道理。

05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亲戚朋友打交道,借东西比较规范,也很较真。若是对方不还,指不定就打官司了。

老人和子孙之间,关系很特别,借了不还,也是常见的事情。也不好黑着脸,更不能轻易打官司。

因而,处理“借”的问题,最好是“丑话说在前头”,规矩很重要。

人老了,还得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让家贼算计。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