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鬼才倪海厦:天赋异禀精通五术,称:除牙医,西医没必要存在

 ckeliter 2024-05-27 发布于陕西

他被称为“中医鬼才”“旷世神医”,是众人眼中精通中医五术。

生来便要踏上行医治病道路的“神童”。
在传播中医理论与中医文化的道路上,他的名誉响彻海外、他的医术世人惊叹。
图片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在中医史上具有卓越代表性的人物。
他所得到的评价却是高度两极分化。
有人称他是“中医第一人”,对其丰富的理论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精准的临床技术大加称赞,而出自他手下的著作“中医药典”更是被誉为“百科全书中的百科全书”。
也有人指出他不过是“哗众取宠”,认为其对待经方治疗“温病”的态度过于乐观。

图片

对于现代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态度过于极端偏执,盲目推崇中医诊疗。

甚至斥责他不过是依赖于他人的研究成果,从未拥有世人称赞的丰富学术造诣。

那么,这样一位名誉世界的神医,究竟为何饱受争议呢?

一、天赋异禀

1954年,倪海厦在我国台湾省出生,自幼便是大家眼中的“问题儿童”。

从读书时开始,倪海厦便表现得十分顽劣。

他总是喜欢逃课与同伴一起前往海边捕鱼,躺在海边大谈理想。

图片

虽然偶尔被老师抓到,严厉批评。
但是,即便是假装乖顺的去往学校上课,倪海厦也会偷偷捧着课外书阅读,丝毫不理会课本上的知识。
即便老师软硬兼施,可倪海厦依旧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这样的情况反复上演,直到老师再也忍无可忍,将其父亲倪志凌请来学校会谈。
从老师口中得知了倪海厦的学习状态,倪志凌十分无奈。
虽然儿子的读书态度令人难以忍受,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却是真正的“天才”。

图片

但凡是倪海厦充满兴趣与热爱的事物,他只要稍加琢磨,便能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童年的生活在倪海厦无忧无虑、肆意妄为的状态下一晃而过,转眼间,他升入高中。
那时候,台北的高中兴起了摇滚乐的热潮,学校中也满是畅谈“乐队理想”,渴望站上舞台挥洒青春汗水的男孩们。
“吉他热”虽然吸引了倪海厦的注意,可当时的他还是认为漫画书让自己更有兴趣,便一直没有接触这个当时成为众多男孩梦想的乐器。

图片

直到后来,倪海厦的同学向他抱怨,吉他的课程费用太过高昂,他再也无法无法实现梦想。
眼看朋友陷入苦恼之中,倪海厦二话不说的保证,自己一定会教会他吉他的弹奏。
听到倪海厦这样的回答,他的同学十分震惊,急忙询问他怎么从来不说自己会弹吉他的事情。
对此,倪海厦只是淡然一笑,并没有回答。
放学后,他来到一家乐器行,使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了一款吉他与一本自学课程,开始钻研了起来。

图片

原来,倪海厦根本不会弹吉他。
而他在同学面前夸下海口,也是源自于对自己“天赋”的认知——从小到大,只要是其产生兴趣的事物,他都能自学成才。
果然,这次也不例外,短短三天时间,倪海厦便已经掌握了吉他的精髓,成为了班级中的“男神”,还收获了一帮“徒弟”。
听着四周涌来的赞誉声,倪海厦只是毫不在乎的笑笑。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学成才的天赋将让自己成为中医界名冠世界的新星。
二、初露头角

高中时期,倪海厦的姐姐苦于痛经折磨。
此时,她想到弟弟倪海厦的天赋,便扔给他一本《医宗金鉴》,并要求他好好研学、为自己缓解疼痛。
拿到医书的倪海厦很是爱不释手,仅用一周时间就研学完毕,并且为姐姐抓来中药熬煮。
一个敢做,一个敢喝。

图片

看着弟弟手中黝黑的药汁,倪海厦的姐姐毫不犹豫的一饮而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倪海厦的药物还真起了作用,彻底根治了姐姐痛经的毛病。
得知这件事情,倪海厦的母亲忙不迭的要求儿子报考医学系。
此时,已经对中医产生些许兴趣的倪海厦欣然同意。
可是,临近高考前夕,他却意外发生车祸,住进了医院。
眼看倪海厦的大腿骨折,无法参加考试,倪家人显得十分忧心,生怕高考的缺席会影响到倪海厦的未来。

图片

与家人的忧愁不同,倪海厦则显得十分冷静乐观。
他抱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态度开始了自己的住院休养,并安慰父母“好消息还在后面”。
住院期间,为了打发时间,倪海厦央求父母找来《伤寒杂病论》与《千金要方》阅读以打发时间。
在自己感兴趣的医学领域中,倪海厦常常不顾时间的醉心其中,如饥似渴的摄取着书本上的医学知识。
看着儿子不分昼夜的研习医学,倪海厦的母亲便想到让他拜师天主教教堂的吴一凡学习针灸。

图片

一听说“扎针救人”的治疗方式,倪海厦的心中产生一丝疑惑。
虽然他曾在书中督导过针灸治疗的方式,可他始终难以相信几根银针就能挽救一条生命的真实性。
于是,他婉言谢绝了母亲与吴一凡的好意。
此时,也许看出倪海厦心中的疑惑,吴一凡当场为其施展了一场针灸治疗。
看着腰痛许久的病人恢复如常,感恩戴德地感谢吴一凡。
倪海厦彻底被中医精妙的治疗方式折服,随即表示要跟随吴一凡进行学习。
初入医门,倪海厦便将自己的天赋展现无余。
吴一凡惊叹于倪海厦的天赋异禀,也对他勤学苦练的学习态度十分欣赏,自此对这个徒弟又多了几分赞赏、喜爱。

图片

不出三个月时间,倪海厦的针灸技艺便已与吴一凡不相上下。
此时,吴一凡深知自己的毕生所学已经被倪海厦学会,便告诉倪海厦的母亲,请她为其另觅名师。
得知了儿子在医学方面的造诣,倪海厦的母亲遂让他拜师当时一同来到台湾、家中几代名医的针灸大师周左宇。
看着倪海厦的医术突飞猛进,周左宇又找来好友徐济民,一同传授倪海厦针灸技艺。
此外,倪海厦还前往中药行当起了学徒,并向经方大家姜佐景学习古代经方。

图片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倪海厦博览医术,各家各派均有所涉猎。
最终,他决定使用中医经方作为自己的医学方向。
三、声名远扬
时值大学考试前夕,倪海厦准备报考医学专业。
可是,整日醉心古书、无心学业的他没能考上。
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吴东大学的政治系,自此开始了大学生涯。
或许一切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大学期间,倪海厦偶然获得了一部记载紫微斗数的书籍。
得知世上还有这样奥妙的学问,倪海厦自此开始研究紫微斗数、地理阳宅风水、面相手相、铁板神术以及易经卦卜的相关书籍。

图片

在没有老师的引领下,倪海厦自学成才的领悟了五术玄妙,并拥有了自己的想法。
甚至在算命解盘时结合了临床案例,用易经象数贯穿五术。
开创了自己的学说——易派象数宗。
大学毕业后,倪海厦前往马祖服兵役。
有次,一位战友生病,求助倪海厦针灸治疗。
只见他几针落下,那名战友顿感轻松,不住道谢。

图片

经此一事,倪海厦便成为了军营中炙手可热的“宝贝”。
随着治疗的战士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更是被大家赞誉为“马祖神医”。
很快,无数媒体前来马祖,争相对他进行采访报道。此时,24岁的倪海厦名声大噪。
退伍后,倪海厦化名梵宇龙,秉着算命看相为主业、医疗治病为副业的理念,开办了自己的一家小店。

图片

由于其“铁口直断、一语中的”的业务水准,前来向他求助的人数日益增多。
为了控制人流,倪海厦选择提高价格,可上门的人数还是有增无减。
1980年,倪海厦随家人一同移民美国佛罗里达州,并在当地考取了中医学博士学位、针灸医师执照以及当地中医医师执照签证。
1989年,倪海厦在佛罗里达州开设了汉唐中医诊,主张中医伤寒派,利用经方治病救人。
这一举动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当时国内的中医大多都是温病派,他们纷纷开始斥责倪海厦运用方剂的行为太过大胆。

图片

不过,国内的声音并没有对倪海厦造成丝毫影响。1995年,倪海厦一手成立了美国汉唐中医学院,广收门徒。
眼看越来越多的人为自己的中医理论折服,倪海厦十分高兴,他将自己的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致力于将中医视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2001年,博客在大陆刚刚起步。
彼时的倪海厦迅速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并且在网上宣传自己的中医理论。
当时,倪海厦的一句“除了牙医之外,西医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引起了一场巨大的中西医交锋。

图片

他们不约而同的认为倪海厦的言论太过偏激和极端,斥责其太过狂妄自大。
对于这些骂声,倪海厦没有丝毫在意,并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了自己的《人纪》中医教学班。
此后,他一直致力于宣扬中医文化,并与当时开办中医养生类节目的梁冬进行了一次对话。
在交谈中,倪海厦表示:“在国外,科学不同于科技,西医的本质上是器械、是科技;而科学的本身是一个定律,是'假设、验证’与结果。”

©北京中方名医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