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小鹏汽车(NYSE:XPEV/HK.9868)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在市场竞争极其激烈的情况下,小鹏汽车一季度营收依然达到了65.5亿元,同比增长62.3%;毛利率环比翻倍,大幅上升到12.9%;截至一季度末,小鹏汽车的在手现金储备达414亿元。大幅提升的营业收入、明显改善的毛利率、以及充裕的资金储备,均预示着小鹏汽车为决胜长远的战略决策做好了准备。另外,还有一项数据尤其值得关注,在小鹏汽车今年一季度的营收中,来自服务及其他方面的营收有10亿元,它较2023年同期的5.2亿元上升93.1%,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8.2亿元上升22.1%。据了解,这部分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小鹏与大众集团合作,提供技术授权和软件服务所带来的收益。这意味着小鹏汽车在智能电动车业务基础上,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盈利能力。换句话说,小鹏汽车已经实现了“技术变现”的能力。提到“技术变现”,那就不得不聊一聊,小鹏汽车最新量产上车的AI天玑系统。在其业绩发布的前一天,小鹏汽车刚刚召开了一场以“开启AI智驾时代”为主题的520 AI DAY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不仅分享了AI技术的最新研发进展,还对外宣布,从当日20:00起,陆续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并且,这次AI天玑系统的推送,将覆盖小鹏汽车所有在售车型。  据了解,小鹏汽车这一次全量推送的AI天玑系统,是其在AI技术应用领域的另一先锋阵地,也是其利用AI技术意图颠覆智能汽车原有的进化迭代速度与迭代方式的具像化展现。据小鹏汽车智能体验负责人于桐介绍,AI天玑系统是行业首个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其先进性可以保证用户“久用不卡顿”。其一,在智能座舱方面,小鹏汽车推出了行业首个“全域大语言模型”,让用车更便捷。它可以将AI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深度融入用车全场景,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主动感知并推理需求的贴心车载助理AI小P,仅凭一句话即可完成座舱设置。比如,当你说出“我有点冷”,小P会自动进行温度调节。其二,在智能驾驶方面,小鹏汽车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私人定制的AI司机,让驾驶更安全。它全面覆盖行车、泊车在内的全场景,为用户提供AI代驾、AI泊车、AI保镖三大功能。其中,AI代驾,是行业首个量产的“点到点”超长记忆领航智驾,单个用户最多可存储10条记忆路线,每条路线最长100km;AI泊车,则可以轻松做到全自动离车泊入和多场景极速泊车,即便是侧方位、断头位等复杂刁钻车位,也可以一把到位。其三,也是最有优势的一点,小鹏汽车正在将智驾向“私人定制”和千人千面的方向引领。“在真正的、超级厉害的、完全资金化的AIGC出来之前,我们的用户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的。”据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李力耘表示,“所以,坚持一定程度的个性化,是我们考虑的很清楚、很透彻的一个长期的事情。”因此,当大众尚在讨论自动驾驶的“可行性”时,小鹏汽车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个性化智驾体验”,开辟出一条新的赛道。 目前,小鹏汽车已经拥有感知、定位、规划、决策的核心算法研发能力,同时具备车端、云端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可以实现基于实际数据的算法快速迭代,并通过OTA不断给用户提供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然而,小鹏汽车认为,AI智驾汽车应该具备三个核心特征:主动学习、快速成长、千人千面。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投喂和训练无限度规则的AI大模型,来提高对复杂场景的理解、感知和数据决策能力。因此,在智能驾驶方面,小鹏汽车率先发布了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其中,三网合一的深度视觉感知神经网络XNet,通过动态XNet、静态XNet和行业首个量产纯视觉2K占用网络,能够让自动驾驶系统如同裸眼3D;XPlanner就像人类的小脑,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使智驾拥有“老司机般的脚法”,让舒适性、安全性体验都再上新台阶;XBrain则使智驾拥有人类大脑一般的理解学习能力,使其处理复杂甚至未知场景的能力大幅提升,具体表现为,能够认识待转区、潮汐车道、特殊车道等复杂标识,并做出兼顾安全、性能的拟人驾驶决策。“我们对AI的认知,本着既有小鹏创新的原则,也有对整个中国智驾场景的深刻认识,提出了XBrain、XNet、XPlanner。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分工,能够非常好地帮我们无限地去提升AI智驾能力的上限。”同时,李力耘也强调:“我们一路从高精地图或者10万+规则中摸爬滚打起来,不仅能够保证有非常好的上限,下限也有多年积攒的技术兜底。此外,我们还有非常高效的迭代体系,比如说两天一个内部版本,面向用户月月有更新、每个季度换'新车’等。“数据显示,基于折算10亿+里程的视频训练、超646万累计公里数的实车测试、超2.16亿累计公里数的仿真测试,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在未来18个月内智驾能力提升30倍。按照规划,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智驾即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我自己有一个变化,今年以前,我觉得中国的全无人驾驶还要好多年,起码我看不出来多少年,我觉得全无人驾驶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但是,当今年我们端到端大模型开始上车测试的时候,我们看到数据后,觉得机会就在不远的将来,在数年内也许就会看到更强力的无人驾驶甚至全无人驾驶的到来。”如果说,智能化上一个阶段的比拼是算力,那么,接下来的缠斗将进入AI和大模型时代。谁率先掌握AI技术的应用精髓,谁就有可能在接下来的生死角逐中胜出。“我觉得,今年下半年真的可以期待,我们不光是说我们做到了,而且我们的表现和客户的认知是能够做到统一的,这才是智驾的一个全新时代。“何小鹏还表示:“真正让车主来使用,并且,用的安全,在全场景下体验更好,这是我们更看重的事情。”另外,何小鹏公开宣布,MONA系列首款车型将于今年6月亮相。并且,据他透露,“之后的MONA品牌中,我们会把智驾放在一个全新系列里进行考量。” 由于法律法规、权责划分、以及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汽车公司自研智能驾驶都被认为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原因有二:其一,在真正的L4到来之前,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动驾驶。所以,即便企业的技术实力已经在行业里具备领先优势,但是对于用户而言,都只是给用户提供智能驾驶辅助的工具,在体验上并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其二,技术研发需要源源不断地的资金投入,甚至有的公司大笔资金投入进去,取得的成效还不如供应商方案,所以,干脆放弃自研。但是,对于小鹏汽车而言,自主研发是一定不会放弃的。“我一直想强调短期销量没有价值,但是研发要非常坚定。”何小鹏明确表示,“我们把不该花的钱不花了,在该花的钱上一定会多花。”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六年间,小鹏汽车已经在研发上累计投入194.5亿元。接下来,小鹏汽车还将在“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据了解,2024年,小鹏汽车将在研发上投入70亿元,其中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并且,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大模型对于自动驾驶是颠覆性的变革,而不是比例上的变化。”何小鹏称,“我相信,我们会跟所有的友商拉开一个非常大的差距,它会有数十倍的提高。”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注重智能研发、持续技术创新、加大自研投入……小鹏汽车的做法,势必会让小鹏汽车与其他依赖第三方供应商的企业之间拉开差距,也会让它的技术变现之路越走越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