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学习一项新东西四十年也算是老革命了,但我心中还有些遗憾,总觉得没抓到关键的新东西,内心空落落的。 新东西是哪些?有什么特点?在我个人的历史定位上有啥作用? 反正内心感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些挖掘难度,二是比较重大的现实与历史题材,三是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等等(譬如我拍摄的庐城西门岗湾老片区的旧貌全景)。 直至退休进入论坛认识了五湖四海(时国云)、与北京的tyshm(李来云)等人,在论坛的支持下我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2012年9月初,我与五湖四海老哥去北京游玩,顺带去看看五兄在京的一些老朋友——大家知道,北京可吃可玩可研究的东西很多,内涵深厚、挖掘不完,譬如各类博物馆一项,就够我们看的,除此以外还有故宫长城、公园景区以及各类大学研究院等等。 我们就是抱着游与研究之目的,打算四处看看、了结内心的渴望,顺带满足一下老来俏的好奇心。 除了故宫公园外,此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看看军事博物馆、航空博物馆、坦克博物馆以及不保密的军事设施等等。 军事博物馆和航空博物馆,我与两位已看过,这次就重点看“中国铁道博物馆”——主要是我的主意,因为我有火车和铁道情结,这多好呢! 网载,《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春路4号院,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0平方米。 东郊展馆机车车辆展厅占地16500 平方米,2002 年11 月2 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厅内有8 条展示线,分别展示了中国铁路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型号的机车车辆125 台,其中有中国现存最早的机车“0 号”蒸汽机车,有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和“朱德号”蒸汽机车,有中国人自己设计、英国制造的被誉为机车“时装模特”的KF1 型006 号蒸汽机车,也有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以及中国第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中华之星”。展厅内还展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铁路车辆,如毛主席公务车、周总理公务车和老式公务车。这些展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铁路机车车辆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历史见证。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路及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东郊展馆自开放以来,接待了数十万中外游客及各类团体,社会影响与日俱增, 被评为首批朝阳区文化旅游示范单位,现已成为朝阳区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行业和社会开展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好了,废话不说直接上图,给各位魅友展示一下我们的收获—— 上部 自小到大,随父母走南闯北、从北京到广东(反之也走过),由农村到城市再到农村城市,做了无数次火车,对于那种老式的燃煤蒸汽机车印象深刻:特别是车头那几个巨大的钢铁主动轮给我以力量和坚硬的感觉,觉得那就是天下最狠的代表;除此以外,对小时候坐过的三层旅客车厢(记不得在哪里看到的),觉得神奇不可思议;还有在武汉车站,我曾遇见过国家领导人的专列(只有三四节车厢)呼啸而过、以及满眼警备森严的场景,让我无法忘怀……1、北京的象征、旅客心仪之处、大家来往经过的必到之处——首都建国后的十大建筑之一“北京火车站”,人来人往很繁忙;我们来时不经过这里,但编辑写作的条件离不开这里,故此我站在车站广场外的天桥上,拍了这一张照片给大家交代一下。2、我们来到博物馆参观,首先见到的就是博物馆的大门与招牌,终于来了!3、馆藏的展品火车头与展厅指向牌,活生生的实物,让人无法拒绝。4、五老兄(图中划圈处)和我们,立即投入拍摄、忙起来了。5、五老兄与老李,在拍摄中。 李来云,庐江籍人,1953年10月出生,70年在庐江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县摄影协会第一批会员,1992年调北京市属一家仪表公司任办公室主任职务,2008年退休。待人热情,为人低调,喜欢研究机械和相机原理,喜欢黑白摄影题材,平时使用索尼类单反小型机拍摄;1993年5月参加“北京日报|企业之光”摄影大赛,凭借在县摄影协会打下的基础和海鸥120相机黑白胶卷,在高手如林的比赛中,两幅黑白作品两张获得一等奖,从此与摄影结下渊源。 时国云,网名“五湖四海”,与李老哥是同期参加工作的人;爱好摄影很早,进入论坛也早,思想性格爱好与我差不多,因此很是相处开心,经常一起出去采风创作,拍摄了大量的资料。我此番创作编辑,苦于找不到资料,还是咨询了五老兄、由他提供的资料线索才得以成行的,真要谢谢他!6、馆藏外国引进的老式火车头展品。7、五老兄拍摄展品图。8、老式展品多图集合。9、随后我们进入大厅参观——大厅很大,约有上千平米,各种火车头及车厢展品在其中,可以一褒眼福啦! 中部10、一款产自英国的老式机车头“0”号车头,看样子是很老了。11、五兄和我在国产柴油机车头内拍摄休息——我在拍摄,五兄在休息自拍,老李则不知去哪儿了(一个小插曲:在这里我捡到了20元现金,不只是谁丢的)。12、这是“东方红型4290号”内燃机车,以及它牵引的老式公务车车厢图片。13、老式英国产中型干线货运机车——机车为较少见的右侧操纵方式,曾在北同蒲铁路使用。14、这是日本制造的PL3\51号蒸汽机车影像,它与其余的老式机车头一起凝结了过去我国受欺负、受压迫的厚重历史,看去很让人感慨……15、这个展品也是日本制造的,型号也叫“PL3\51号蒸汽机车”,制造年代为1935年,是一种水柜式小型调车机车,曾在中国东北使用。16、这台机车就是著名的“毛泽东号”机车头,我们很早听说过它,也知道它在我国建国初期发挥过重大作用,就是没见过;今天,终于拜到真佛啦! “毛泽东号机车”,是1946年10月由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在哈尔滨机务段命名,1997年1月在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退役;有一点非常可惜,就是它是日本制造的,其缘由大家都知道。17、“毛泽东号”机车的侧面照片,可以见到它的全貌。18、“朱德号”机车的照片,是1946年10月在哈尔滨机务段命名的,命名时是一台日产机车,1977年12月在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退役。19、这是“东风型7J0001号”内燃机车展品,我国于2003年制造;制造单位为北京二七机车厂,主用于重载列车转场的大功率调车机车,但只造了一辆,未投入大规模生产,2007年转入展览。20、这是展出的“韶山1008号”电力机车,整个展区就此一辆,显得十分宝贵。21、这是电力机车的特写镜头与其内部景象。22、艺术化及钢铁硬相结合的代表性图案,这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只有在这里能看见。23、展馆内还有许多未做说明的机车展品,同样是“威武雄壮”与力量强大的代表符号,让人看得热血沸腾!24、同上。25、同上。26、同上。27、这是不知产自哪里、什么年代的“前进0001”号燃煤机车,也不知在何时引入展馆,大家看看即可。28、团结奋斗与工业大规模生产的标志性色彩形状的展品之一,我就爱看它、摸它,喜欢它的内涵与味道,与我们所在的县城味道不一样。29、机车蒸汽包与前诱导轮的特写,各位简单知道即可。30、我又爬上一个车头,近距离拍摄了车头上远射照明灯的小特写镜头,别漏掉火车头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也算是来一趟有所交代。31、这是该型火车头的性能说明,注明是“FD型1979号蒸汽机车”,制造国家是前苏联,制造年代为1931年;前苏联制造的大型货运机车,共进口了两批200余台,被当时国家和人民称之为“友好”和“反修”型号,可以看出当时政治生态与工业水平的缩影——我国人民真有“敝帚自珍”与勤俭持家的好传统,过去二三十年代的火车头等工业产品,都能尽量维护、勤勉使用,保持其优良性能,一直用到八九十年代乃至以后,并能作为教育后人的展品而出现在这里,使我们学习的好品德、好榜样!32、这是我国制造的第一台“前进(QJ)型001号蒸汽机车”展品,制造年代为1956年,是大连机车车辆厂的我国第一台4轴煤水车的干线货运机车,最初命名为“和平(PH)型”,1971年定型为“前进(QJ)型”,牵引力比其改装引进型号“解放型”机车大40%;其中凝结了我国领导人与工人阶级艰苦奋斗、不愿低头的坚韧性格,也反映了当时铁路运输生态系统的独特现象,我们看后大受教育。33、再插播一张铁路运输与国家工业水平的艺术照:“钢铁与力量之魂”,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在如今社会工业科技条件下,我们又该怎样回忆发扬老一辈的无畏奋斗精神,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34、这是我国制造的“前进(QJ)型0004号”蒸汽机车,制造年代1958年,由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为我国第一台6轴煤水车的干线货运机车。后由大同机车车辆厂独家生产,共制造了4714台,成为一个时期国内运输与对外出口的主力军。35、这是美国制造的SN型23号蒸汽机车,于1929年出产,是当时轨距为0.6米的窄轨客货两用机车,曾用于云南境内的鸡个(鸡街-个旧). 个碧石(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列车的牵引业务, 2009年引入展馆展出.36、这是英国制造的KF1型006号蒸汽机车,产于1936年,是1933年由中国铁路机车专家应上才等人设计.1936年英国沃尔坎工厂中标制造的大型客运机车.新中国成立后,担当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专列的牵引任务,20世纪70年代全部退役.37、这是日本制造的KD55型579号蒸汽机车,制造年代为1921年,是日本造轨距为一米的窄轨客货两用机车,曾用于滇越铁路即今天的昆河(昆明-河内)铁路列车的牵引.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退役.38、这是法国制造的解放51型(后命名)738号蒸汽机车,制造年代为1926年,轨距为一米的测水柜窄轨机车,曾用于滇越铁路即今天的昆河(昆明-河内)铁路列车的牵引.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退役.39、这是国产抗美援朝故事片<长津湖.水门桥>中的一个镜头, 说的是我志愿军某部队穿插七连苦战水门桥.最后只剩战士一人(伍万里)而被上级领导授旗奖励的故事,其背景就是当时军列火车头的影像: 红旗猎猎热血飞扬,火热的战旗喧闹着中国军人的热血衷肠;钢轮铁血蒸汽弥漫,显示着军事运输的重大作用与军工战士的无私奉献. 证明了火车头与军列在战争中的作用,更表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敢于抗争并争取胜利的坚强决心,彰显着一个国家民族觉醒起来的无穷力量。 此时用这张图,恰恰印合了我们的爱好与作为,拿它作为本帖故事的背景之一部,我们感觉是再恰当也不过了,希望大家喜欢! 下部40、一眨眼时间12年过去,雄心壮志已成过眼云烟,身体也大不如前,心态安稳多了平和多了,可以静下心来总结自己的过去以及分析可能的将来。 回望与几位老兄参观的经历,内心十分感慨,感叹时光过得飞飞快,一转眼就到了2024年,我已定居南京,与儿孙们长相厮守,与时光相望—— 展馆展品,是国家和民族奋斗努力的记录,具有教育与激励的作用,未来仍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学习展示,是我们友谊和作为的延续,有学习光大的内涵,是给后人提供一个参考与学习的窗口,为后世留下记载。 我们离开展馆返回市区以前,我留下了这张影像,作为我们今后谈论与回忆的凭据…… 希望大家喜欢,并多提宝贵意见! 才疏学浅,疏漏难免,欢迎指正! 五湖四海 天柱山 摄影撰文 2024年5月31日首发于南京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