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用一生功力写的字,美得不可方物,启功:已得“二王”真传

 三余字画 2024-06-02 发布于山东

近代启功先生,曾说过一句公道话,引起网友激烈争议,内容曰:“我们骂董其昌,但是落笔就是董其昌的书写方法,张嘴就说董其昌说过的话”,后世对于董其昌的了解,多来源于民间传闻。

据说董其昌霸道无礼,被大家骂作“无赖”、“恶棍”,甚至爆发“民抄董宦”一事,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可是“民抄董宦”没有正史记载。

当代一部分学者研究《明史》后,发现董其昌“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他为官正直,得罪了权势贵胄,于是怂恿乱民焚毁董宅,败坏他的名声。

而且艺术鉴赏盯着品性“下菜碟”,是非常不专业的行为,应当分析笔法功力、艺术气格,正如启功所言,董其昌的笔法、意韵,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董其昌师法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等名家,尤其对“王书”研究深刻,体悟魏晋用笔虚和清逸、坚实有力的技法精髓,同时董其昌痴迷“禅宗理念”。

他把禅宗淡泊无为、娴静致远的气韵,与书法创作结合,推崇“生秀淡墨”之法,点画枯涸苍劲,多用笔尖书写,墨色淡丽轻盈,犹如漂浮的锦云,十分儒雅虚灵,比单纯的秀美圆融更高级。

譬如公元1628年,63岁的董其昌耗尽一生功力,抄写《读书赋》、《梅花赋》、《思田赋》,并称“董氏行书三赋”,卷中每一笔灵秀俊逸,美的不可方物。

康熙曾说:“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能得其运腕之法,转运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董其昌书写采用腕力,既能保证用力均匀,点画筋骨洞达。

运笔还可以灵动自如,尽显曼妙绰约之气,结字形态偏小,例如卷中“志”字,上面笔画浓重圆浑,下方飞动轻逸,形成鲜明对比,更显意趣性。

启功先生曾在《论书绝句》自述,感慨的说,他早年瞧不上“董字”,晚年眼界提升后,才知“董字”功力的精深程度,蕴含天然本真之妙趣。

甚至称赞此作已得“二王”真传,评价此“三赋”曰:“熏习于诸家之长,出之自然,不作畸轻畸重之态。其功力之深,不在王觉斯之下也”,

明代学者何三畏,也称赞道:“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

董其昌的字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不似张旭、米芾等,用笔个性鲜明飞动,但他暗含丰富的用笔变化,极尽魏晋的散淡清和之气,时常临摹,一方面可以强化控笔功力,收放拿捏有度。

另一方面初步感受“二王”笔法,通过清雅的“董字”,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强化自身的感悟力、艺术品味,日后临摹晋唐法帖,能充分参悟复杂多变的艺术气韵和笔法变化。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