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的基础观念

 清观 2024-06-07 发布于广西

其实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投资基础观念,就是要以实业的眼光来对待每一笔投资。这个非常的重要,他要求我们要把目光集中在企业内在价值的成长上,赚取企业内在价值增长的利润,而不是高抛低吸的股价波动的价差。

什么是企业的内在价值?用老祖宗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句话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未来现金流,一个是折现。未来现金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未来企业的盈利能力,或者简化为企业未来的利润。折现就是把未来赚的钱按一定的比例换成现在的钱,简单的比喻就是十年后的100块钱大概可能只能等于现在的50块,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就是现金是负资产,持有现金等于一直在亏钱,这个过程很隐蔽,因为我们连掏钱的动作都没有。另一个结论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越高,它的内在价值越大。那么我们要做的是把现金这个负资产转移到未来盈利能力更高的资产上面。所以什么样的资产是盈利能力更高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考虑。

我们把各类资产列出来,大概有现金、银行存款,国债,黄金、比特币、房产、地产、企业股权、古董等等这些我们常见的资产。

在这些资产里面要推导出盈利能力最高的那个资产。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自己去推导一下,一定要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是模棱两可的答案,逻辑要严谨。          

我的答案是企业的股权,这个在《投资收益百年史》和《股市长线法宝》这两本书里有详细的论述,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理解了这个我们再向后推导可以得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水平要高于全社会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比较好理解,因为上市公司本身就是经过多重维度筛选出来的实力较强的企业,才能够上市,而且上市之后还有更好的融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只要把上市公司所有的股权按比例买下来,我们就能够获得高于全社会企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再向后推导可以得出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2%的企业,其盈利能力会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这个也好理解,净资产收益率本身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凝结,越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核心竞争力越强。高手请继续向后推导,市场上面有不少价值投资者最终推导出来了茅台。

推导出结论之后,只需要把现金这个负资产转化成所有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2%的优秀企业的股权。那么长期来看财富的增长速度就会远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再举一个例子,古代的普通老百姓要变得富有,基本上只有一条路就是买地,因为在古代商业化不发达,资产的结构比较简单,能产生利润主要就是土地。要么把钱放家里,要么就是存钱买地。当然这个过程极其的不容易,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间出一个败家子都不行,才有可能从农民变成中农、再变成富农、最后成地主。所以在古代卖地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我们现在有比地更好的资产,就是优质公司的股权。更要像古代人对地的那种态度,来对待手里优质的股权,这样才能实现从农民变成地主的阶级跃迁。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三代人来共同努力。不要赚钱就想着什么时候卖,我们主要不是来赚钱的,是要来赚股权的,现金是负资产,优质公司的股权才值钱呢,要逐渐逐渐的把现金本位,变成股权本位。要卖可以,拿更好的股权来换,从下等田变成中等田,再变成上等田,这个就需要我们知识的不断积累,判断能力的不断提升,把资产往内在价值更高的地方进行配置。

这个就是巴菲特从白手起家到世界首富最底层的逻辑,没有什么秘密。贝佐斯问巴菲特说为什么你的投资逻辑这么简单,而且也一直公开,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他回答说是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我认为主要还是大部分人这个底层的逻辑不够结实,地基不够牢靠,一有风吹草动就塌掉。在大熊市,资产缩水了30%,50%,整个信念就没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去,一定要自己去思考这个东西,光听人说是没有用的,价值观只能自己形成而不能被灌输。投资这件事是没办法避免的,人的一生当中,从拥有第一笔资金开始,都需要在不同投资对象之间做出去选择,不管愿意与否,主动的也好被动也好,这个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我们人生的终结。拥有正确的财富观念,可能会改变你一生的财富动向,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