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百闻不如一见。 ——要重视实践。 3.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赡养扶助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①面对挫折,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韧性;②要继续发扬实干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①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②要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6.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①要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②要脚踏实地,重视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①要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②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①要重视积累,从小事做起(努力也有方法);②实现梦想需要坚持和努力 9.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努力战胜挫折 10.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11.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的要求) 1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①知廉耻,懂荣辱(“行己有耻”的要求);②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1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①敬畏生命、关爱他人;②“行己有耻”;③文明有礼;④明辨是非 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①要全面认识自己;②要学会欣赏他人;③汲取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 1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尽孝在当下,我们要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1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①要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②要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行己有耻”的要求)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生活难免有挫折,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发掘生命的力量;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要培养自信的品质,敢于尝试与挑战 1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的内涵);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 ——①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②要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坚定信心和希望 22.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①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②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③要学会积累,从点滴做起 2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要有“至善”追求,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止于至善”的要求) 24.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①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②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③要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2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要从小事做起,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26.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不来可期。 ——脚踏实地,发扬实干精神。 27.行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党和政府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 28.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9.德不孤,必有邻。 ——①要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②要善交益友 30.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要树立合作意识; 3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要学会合作学习 3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行合一。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33.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34.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 35.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36.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①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②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37.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38.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①面对困难要开发创造潜力,不断超越自我;②要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③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39.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②要有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 4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①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要关心国家发展 4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要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增长才干 4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①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厉行法治,推进严格执法 4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①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5.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①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②实现梦想需要立志和坚持不懈地努力;③要自觉弘扬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4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②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4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②激发潜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48.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①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②要重视合作、学会合作;③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 49.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①要弘扬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③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50.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①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要恪守道德;③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④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5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①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52.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①要有包容之心;②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5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特质) 5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止于至善”的要求);③要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5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①发扬奉献精神;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①要传承积善修德的优良家风;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换位思考的做法) 60.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②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6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6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①要继续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②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生命力量的做法);③弘扬艰苦奋斗的中华传统美德 63.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善于向榜样学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的要求) 6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①善于向榜样学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止于至善”的要求);②要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的做法) 65.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特质);②学会呵护友谊;③善交益友 66.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6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提高自身修养,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 68.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要树立诚信意识,信守承诺 6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特质) 7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的要求) 71.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要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7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①要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②要践行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 7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75.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76.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①脚踏实地,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②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7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①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生命力量的做法) 78.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①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②脚踏实地,坚持不懈;③重视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79.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80.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81.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实现中国梦就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2.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83.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法律的规范作用) 84.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①集体可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②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8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 8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要坚持团队合作 8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要有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②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不断增强生命的韧性 8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要磨砺坚强意志,增强生命的韧性 89.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9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92.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①要规范权力运行;②做人做事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9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95.人心齐,泰山移。 ——①集体可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②要重视团队合作 9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97.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懈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98.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要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99.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①在交友中要做到自我反省;②正确对待朋友间的竞争 10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要见贤思齐,不断向榜样学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的要求) 10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10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学习没有终点,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0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10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10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要树立远大理想,磨砺意志,勇担社会责任 106.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0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培养自强的品质;②面对挫折,要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不断增强生命的韧性(发掘生命力量的做法) 10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①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要树立责任意识,勇担历史使命,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109.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①要坚持厉行法治,推进严格执法;②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 110.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要抓住机遇,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 11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友谊的特质) 11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②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11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①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要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1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要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培养爱国情怀 115.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要有知耻之心,有所为,有所不为(“行己有耻”的要求) 116.吾日三省吾身。 ——①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验自身不足,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的要求);②要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1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 1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止于至善”的要求) 119.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 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的内涵) 121.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22.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 ——要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3.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各国应携手合作,共迎挑战;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一致行动 1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125.学贵有疑。 ——要敢于质疑,培养批判精神 12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和坚强的意志 1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128.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特质);②建立友谊要敞开心扉、真诚待人 12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①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韧性;②努力,需要坚持 130.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13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要自觉融入集体,增强个人力量,参与集体生活,促进个人成长 13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②各国要坚持开放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3.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13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要重视人才培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3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 136.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扬长避短 137.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要善交益友 13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特质) 13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①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②实现梦想需要坚持;③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④要弘扬吃苦耐劳的中华传统美德。 140.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①脚踏实地,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②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14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要善交益友,与正直、诚信的人交朋友 14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①人类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提高本领;②学习能够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14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44.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行政 1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要正确认识自己 14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勤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147.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特质);②各国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谋全球发展 148.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①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②我们应树立远大、坚定的理想 149.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要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韧性(战胜挫折的方法) 150.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坚定信心和希望 |
|
来自: lxqyizhong >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