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不统治少阳病

 中医闫大夫 2024-06-14 发布于山东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280)

《内经素问·示从容论》:“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岐黄之道强调神悟、辨证,如《热论》指出感邪三日可汗,已过三日可泄,都写活动语,恐后人死守教条,告诉在惯例中要随机应变,巧妙把握实质。老朽信奉《伤寒论》、《金匮要略》,传承仲景先师学说,运用这一法则,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譬如少阳病投小柴胡汤,重点依据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非给予所有少阳病,其他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发生类似情况,亦能饮之。但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他经也有,与小柴胡汤难以吻合,则不宜开小柴胡汤;不然模糊方义界线,混淆了小柴胡汤的针对范围,令人无航标可行。
1982年于西安遇一企业主管,口苦、头眩、耳鸣,医院诊为胃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耳鸣、返流性胆囊炎。应患者请求吃柴胡剂,当时即授予小柴胡汤,药后耳鸣、头眩转剧;乃换了苓桂术甘汤加龙骨、牡蛎,连服两周而愈。由此得见,少阳病提纲不结合他证,或头痛、发热未必属少阳,都不可盲目用半表半里之一的处方小柴胡汤。
小郎中按:本文中张老用《黄帝内经》中的一段话来阐释岐黄之道,张老认为学好中医最重要的是神悟和辨证。关于辨证我们已经强调了很多,今天重点谈一下神悟,很多中医老前辈非常强调悟性,悟性是学好中医的关键。而悟性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应该在打好中医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地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总结,去体会,按照中医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观察疗效,好的疗效是怎么产生的?差的疗效是哪些因素影响的?如实观照,认真思考,长久坚持后必定会有所悟,张老说是神悟,神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按照正确的客观规律积累工作量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质变。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文中张老提到小柴胡汤的应用可不必拘泥于少阳提纲,而是要抓主症,明病机使用。张老认为小柴胡证的主症就是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小郎中认为这四大症中最重要的主症是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其根本病机是血弱气尽,少阳郁热。文中张老提到口苦,咽干,目眩虽然是少阳提纲证,但是在其它证中也可出现,正确判断少阳证还应该参考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这四大症和舌脉等四诊资料才可。
文中医案张老提到了患者有口苦、头眩、耳鸣并且还有胃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耳鸣、返流性胆囊炎等疾病,乍看也似少阳病,因此在患者的强烈要求下(现在也能遇到类似的人)使用小柴胡汤,非但无效,还加重了病情,最后用苓桂术甘汤收功,这两个方的差别太大了。小郎中认为最初张老应该是想到了用苓桂术甘汤,但是在患者的强烈干扰下(可能和患者的身份地位有关,有时给这些显贵们看病真的挺难)而用了柴胡剂,结果无效,这也从侧面加强了张老使用苓桂术甘汤的决心,这两个方的方证要点小郎中在前面的文章里都有谈论,今不赘述。
从张老这个医案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中医治病决不能对症和对病治疗,而应该综合参考病症四诊资料,通过辨证论治的思路找到方证对应的最佳方案。方对证才可,这个证一定是通过四诊症候群和病症群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出来,想当然的自以为是肯定是不行的。正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宋兴教授反复强调学习中医的根本理念是“医贵明理”。切记切记!!!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