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国女性的顶峰,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辽国萧太后萧绰

 茂林之家 2024-06-14 发布于湖南

引言:

谁能想到一个宰相之女竟能傲视群雄,成为辽国权力最高点的萧太后?萧绰自小就被视为未来的栋梁之才,她的一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传奇际遇?她又是如何凭借个人智谋和手腕在当时的动荡局势中杀出重围,最终攫取至高无上的权力?让我们一探究竟。

辽国女性的顶峰,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辽国萧太后萧绰

一. 神童诞生:宰相府中小燕燕

公元957年的这一天,辽国高阳府宰相府中传来了阵阵啼哭声。一位小婢女匆匆赶来报喜:"太太,恭喜您,小姐出生了!"宰相萧思温听到这个消息,急忙从书房里探出头来询问:"是男是女?"得到的答复是:"是个女孩儿。"

萧思温的神情顿时黯淡了几分,毕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多子多福固然重要,但生了个女儿多少还是有些扫兴。不过,很快他就释然了,平复了情绪,挥了挥手让下人都退下。

过了一会儿,萧思温迎着夕阳出了书房,踱步来到了产室门口。他透过门缝看到,一个小小的襁褓中睡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婴孩,那就是自己的第三个孩子、第三个女儿了。小家伙丝毫不知自己降生于何等尊贵的人家,安详地熟睡着,一张小嘴微微张开,好一幅天真可爱的模样。

"怎么取名儿呢?"萧思温喃喃自语。他脑海中闪过这孩子出生时那哇哇的啼哭声,恰如一只小燕燕在啾啾地鸣叫。于是他便给这个女儿起了个小名,叫"燕燕"。

从那之后,小燕燕就在宰相府的深深宫阙中成长起来了。和当朝显贵之家的孩子一样,她自小就接受了最优渥的教育。那时候,宰相萧思温是当朝国师、礼部尚书,在朝为重臣,身份地位自不必说。小燕燕的母亲郭氏出身世家大族,也是教养有方之人。在这对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小燕燕自小就被灌输了大量的知识和礼教,日有进境,可谓是个小小神童。

更难能可贵的是,小燕燕不仅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就连相貌也是出挑的。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樱桃小嘴,加上粉嘟嘟的小脸蛋,可爱极了。宰相府中的诸多侍从婆婆丫环见了她,无不啧啧称奇,纷纷称赞她是"小小周郎",就跟那位唐代才子杰出的女诗人一般,儿时便是人见人爱的可人儿。

小燕燕6岁那年,萧思温在宫中给辽圣宗朝觐时,竟被圣上注意到了。那一天,小燕燕作为宰相的嫡长孙女,自然也随行在列。她穿着一袭绣花小袄,梳着羊角小辫儿,活泼可爱的模样引人注目。辽圣宗一看见她,便忍俊不禁地说:"萧师爷,您家这个小姑娘真是人小鬼大啊,长得也太漂亮了吧!"

萧思温闻言大喜,毕竟圣上对自家小姑娘这般赏识,自己也就更有面子了。他随即答道:"谢谢陛下夸奖。这就是小女儿燕燕,自小便是个灵童,将来必定能大有作为。"

从那以后,小燕燕在宰相府中可谓是呲牙放光、备受宠爱了。萧思温更加重视她的教育,几乎是将眼里所学的东西无一不教予这个心爱的小女儿。燕燕也的确并没有辜负萧思温的期望,她穷究典籍,探讨时文,学什物理,虽年幼却早已是个小博学家,简直就是后继有人的最佳人选。

当年,萧思温为她的前程深深地着想。他清楚,自己的儿子们虽也都是些读书人,但终归无法跟燕燕相比。于是,在他垂垂老矣之时,不免有些为燕燕的终身大事而操心。可是在当时的大辽国,一个女儿想要出人头地可谓是异常艰难…

二. 权谋初萌:为谋大权嫁与王储

辽国上下一片喜气洋洋,这都要归功于当朝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一手妙策。自从他制定了"萧氏婚姻令",规定辽国王室只能娶萧氏女儿为妻后,整个大辽国就陷入了一片祥和安宁之中。毕竟萧氏一门在辽国权贵阶层中素有声望,贵为国姓,门阀显赫,历代萧氏皇后更是才德双全,可谓是皇家正统。一旦王实行一夫一妻,只许娶萧室女儿为妻,必然能遏制宗室内斗,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辽国女性的顶峰,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辽国萧太后萧绰

耶律阿保机虽是开国皇帝,但也深知只手遮天的可怕。为了巩固王朝基业,他上位后很快就着手推行这一政策。一时间,大辽国各地一干萧氏子女有福了,个个都被挑选为世子妃、郡主,连带着一干宗亲们也受宠于朝野之间。而这其中,尤以宰相萧思温家小儿女最受皇帝青睐。

当时萧思温一家共有三个女儿,皆是有家有室之辈。两位姐姐早就被许配给了辽太祖的两个王孙,而至于最小的燕燕,她的归宿就需要再作打算了。有一天,萧思温在朝见时,耶律阿保机特地将他召入深宫私谕。原来皇帝看中了他这个小燕燕,打算招亲把她许配给自己最小的儿子、王储耶律贤为妻。

对于皇帝这一提亲,萧思温自然是万分欢喜。毕竟耶律贤乃是皇帝所钦点的储君,若是燕燕嫁给他,日后一旦他们夫妻登基称帝,自己这个宰相之家的声望岂不是更上一层楼?一念至此,萧思温自是当仆当然答应下来。于是乎,小燕燕十六岁那年,大辽国上下挞伐了阵阵锣鼓喧天,宰相萧思温的三个女儿终于全部嫁入宗室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有想到,当年娇小玲珑的燕燕小姐,竟会一步步走向大权在握的地步。耶律贤这个储君原是个体弱多病的人,上位后也没多久就病重而逝了。而在他生前,已被辽朝改制为"主和夫人"制度,所有政事实际上都是由耶律贤的皇后萧燕燕一手拥有最高决策权。

自此,萧燕燕这个人就日益显露出了她与生俱来的政治手腕和谋略了。她继承了父亲萧思温的遗风,做事果断干练,而且毫不含糊,处理起朝政来利索畅快,一反她那幼年时天真可人的稚气模样。有了萧燕燕的主导,朝野很快就尝到了她这个主和夫人铁腕统治的滋味。那些与她作对的大臣要么就是被削权贬职,要么便是被诛九族、绝后路,只留下唯唯诺诺的亲信小人罢了。

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萧燕燕的所作所为也实属无奈。辽国自耶律阿保机逝世后,宗室内斗便接连不断,王储们为夺嫡而你争我夺,简直就是乱成一锅粥。眼看局势就要失控,萧燕燕为了巩固自己和儿子耶律隆绪的地位,不得不使出了一些非常手段,斩草除根般铲除异己。她大权在握,当然也就有权力这样做了。

三. 险象环生:扶植儿子登基斗智斗勇

燕燕小姐虽然凭借自身手腕和谋略,成为了大辽国的实权掌门人,但她的处境并不轻松。相反,这才是她漫漫人生路上最为艰难曲折的一段时期。

铲除异己强化亲信势力

一方面,耶律贤驾崩后,王位虚悬已久,无主之祸使得辽国上下阋墙内乱不断。为了捍卫自己和儿子耶律隆绪的嫡统地位,萧燕燕不得不狠下心肠,一一除去那些可能对她构成威胁的异己分子。她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军政重要职位,对于那些不服从朝令的臣工,毫不留情予以严厉惩处。就连她的两个姐姐,也因涉嫌勾结反贼而遭到牵连,被发配边疆。

为平乱世流离失所

另一方面,这几年正值辽国朝野阵势暗Self,内忧外患接踵而至。首先是宋朝大军不断骚扰,两国交恶已久。辽军为了应对宋军的挑衅,不得不长期集结边境,准备随时应战。与此同时,西北边陲的契丹骚乱也愈演愈烈,使得当年辽圣祖拓跋浑的旧部在那里烧杀抢掠,扰乱边陲。为平乱世,萧燕燕亲自统帅大军,冒着流离失所之险,曾一度率领儿子耶律隆绪远赴边疆,与边军同驻。

武勇征战智围宋朝

辽国女性的顶峰,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辽国萧太后萧绰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宋军更是扬言要打到幽州,将辽国消灭于沃野之地。这可把萧燕燕气恼坏了,她斥责宋使者无理取闹,发誓要亲率大军征讨宋朝。于是乎,萧太后亲自挂帅,领兵十万,浩浩荡荡直逼宋京师。不料宋真宗赵恒闻讯后也毫不示弱,一言不合便亲征辽军。双方在澶渊一带遭遇激战,萧燕燕的辽军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被宋军一口吞掉了。

危急存亡之秋,萧太后立即请和,迫于形势,只得与宋议和条约。双方彼此退兵,宋许诺向辽朝纳贡示好,以换取和平。这便是后世有名的"澶渊之盟"了。但在这一役之后,萧太后威名远播,被辽人奉为"燕云母后"、"十六州母",俨然成为了辽人民心中的英雄人物。

四. 铁腕统治:连横辽朝独揽大权

在澶渊之战的威名催熟之下,耶律隆绪即位登基并不算太费力气了。萧燕燕扶植这个亲生儿子为帝之后,虽然在表面上将皇权俯首听命,但实际上辽国国政仍然牢牢掌控在她的手中。为了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权势地位,萧太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做出了一系列惊人之举。

防范王室后患革新宗室制度

第一步,萧太后铲除异己绝后患,她将辽朝的宗室制度进行了彻底的革新。自从耶律隆绪即位以来,辽朝旧制已经彻底被废黜。往日王族们的独立建制不复存在,统统被剥夺了权力,不过是挂一个虚名而已。萧太后将整个辽国的政权集中到自己和儿子身上,别的王公贵族如果违令触犯就要受到严惩。

提拔亲信壮大私人势力

第二步,萧太后在朝中大力提拔那些亲信重臣。辽朝上下权贵显要,都被她的心腹们所占据。而那些不听话的臣工,则毫不留情遭到贬斥打击。就连辽太宗的旧部重臣,也不得不向萧太后低头认输。整个辽朝上上下下,无不被萧氏的亲信们大权在握。她们是萧太后在各地驻防的耳目,牢牢掌控着朝野大权。

垄断禁军凭武力肆无忌惮

最重要的一点是,辽国的禁军也全部被萧太后亲自驻防镇压。以前那些防卫京师的禁军,都被萧太后的私人亲军给替代了。这些亲军全部由她的心腹重臣麾下,一旦有谁胆敢造次,马上就会有重兵压境。借助这样的武力,萧太后的统治因而也更加无所顾忌,肆意妄为。纵观辽朝历史上那些疯狂暴戾的君主,恐怕也无人能比得上萧太后的所作所为了。

就这样,辽国上上下下尽属萧太后麾下。她连横朝野,独揽国权,纵使儿子耶律隆绪当了皇帝,实权依然操控在她一人手里。辽朝正统王室已然不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被萧太后这个女人彻底掌控。而面对如此强权,任何反对之声都不过是蚍蜉撼树而已,只能黯然低头。就连那些朝野向隅,企图通过私通外患谋求改朝换代的动机,也根本无法得逞。宫墙之内,绝无任何异己能逃过萧太后的铁腕镇压。

五. 权力的代价:独揽国权最终走向覆灭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独裁统治者都难免会付出相应的代价。萧燕燕虽然一时凭借武力和权谋,将整个大辽国的最高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但这种权力的获得,同样也为她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厄运。

辽国女性的顶峰,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辽国萧太后萧绰

滥杀无罪引发天怒人怨

首先,萧太后在执政期间恣意妄为,滥杀无辜,引发了天怒人怨。她不仅诛灭了大批异己和反对者,就连许多无辜百姓也遭到了牵连。民心丧尽的辽人只能在暗地里痛恨萧太后的暴虐统治。后世史书更是如此记载萧燕燕的暴行:"有因一阁小忠谏而诛九族,有因一介小人诽谤而族其支宗"。这样的滥杀无罪行径,无疑让萧燕燕在民间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名声。

行为残暴引发亲信反水

其次,萧太后为了达到统治目的,不惜以极其残暴的手段镇压异己。即便是自己的亲信和心腹,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她也会毫不客气地将其诛杀。久而久之,就连一干亲信也不免心生畏惧,以致萧太后晚年独自孤家寡人,到处受人敌视。权力固然可怖,但滥用暴力更是最终会让一切功亏一篑。

昏庸无道最终自毁长城

最重要的是,在无度的权力面前,萧燕燕沉湎其中而渐渐堕落腐化。她的统治日益昏庸无道,终至使辽朝疆土渐次外割。她曾一度提议将都城由黄龙迁至幽州,但这个决策大错而不然,遭到军国重臣们的极力反对。此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不惜重金修建了有名的"燕云十六州"长城防线,企图遏制西北边陲的游牧民族入侵。然而这座长城的修建反而耗费了大辽国太多财力物力,并且因为防守疲于奔命,终于还是敌不住西北游牧骑兵的侵袭,导致了大片土地的丢失。

就这样,在疯狂的独裁统治下,辽朝的国力不断衰弱。终于在萧家失去政权、蒙古人大军侵袭之际,这个昔日强盛的王朝彻底走向了覆灭。萧燕燕作为罪魁祸首,自然也就遭到了他人的无情诘责。即便她本人已去世多年,人们仍然对她的暴行严词厉谴:"苟为晚节!妙龄夺权,淫虐无度,横行暴戾,天怒人怒,国步艰阻,卒就覆亡。"面对如此批评,的确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