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票面上的人物形象,社会上一直有一些“故事”流传,认为自己是票面上的人物原型。 流传较广且影响较大的就有:第三套人民币壹圆券上的女拖拉机手,第三套人民币五角券生产车间里的生产工人,第四套人民币一元券上的少数民族人像,第四套人民币两角券上的少数民族人像等等。 这个问题难倒了很多人,想知道的话,往下看吧! 兴趣相投,交流无限!别错过和全国各地的纸币收藏爱好者一起畅谈藏品的机会,快来扫码加入我们的纸币收藏交流群吧! ▲人民币人物图案素描稿 前些年,在探望著名美术家、人民币设计专家侯一民、邓澍夫妇和周令钊、陈若菊夫妇时。 就一些媒体称某张人民币人像的“原型”就是某某的问题,再次向专家请教。 侯一民等人断然回答:这件事百分之百的毫无根据。我们是人民币人像的创作者,设计时考虑很全面,原则是人物要体现一个民族的特征,绝对不是某一个人的画像。 ▲人民币人物图案素描稿 人民币设计是长期、复杂、艰辛的工程,并不是简单地画几个人物。 人民币设计时从票面主题确立,到主景人物、风景选择,都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的反复论证而确定。 整个票面的结构、色彩的确立、特色的体现、各种要素的和谐,则经银行内外专家的多次设计、修改。设计稿要上报国务院讨论并提出意见,银行方面修改、再上报,最后上级部门再审查、批复。 这个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 ▲人民币人物图案素描稿 设计第四套人民币时,哪个民族上票面都是经过多个机构批准的。 称自己就是某票面上的某人之说显然太过简单。 ▲人民币人物图案素描稿 人民币的设计者都是享誉国内外的专家,他们的创作是严谨的、高水准的。 设计第三、四套人民币时,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一个专家组。 罗工柳负责人民币设计的思想主题、正背面主图景的选择、票面框架结构等。 ![]() ▲罗工柳 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创作过《地道战》、《整风报告》、《玉碑》等著名油画作品; 侯一民、邓澍夫妇是主图景的设计者,创作过16个票面上的人物、风景共20幅。 ▲美术专家侯一民、邓澍夫妇 侯先生曾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徐悲鸿大师的高足,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杰出代表; 邓先生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6年,极具艺术天分的她创作过大量的油画精品。 周令钊、陈若菊夫妇负责票面总体布局的绘制,装饰风格的确立,图案、花纹的选择与绘画。 ▲周令钊、陈若菊夫妇 周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毛泽东画像的创作者,参与过国徽、共青团和少先队队旗的设计; 陈先生是原中央工艺美院的教授,人民币的十余幅票面上的经典、吉祥、喜庆的民族图案与元素,都源自于她和同仁们的创作。 ▲人民币人物图案素描稿 当我们提到有人与票面上的肖像自动挂钩时,侯一民先生肯定地回答:“人民币上所有的人物都是我们的创作,在了解了每个民族的基本气息后,进行综合、提炼、创作出来的。” “如果说有人长得像钞票上的人物这有可能,因为我们综合了这个民族人物的气质和五官特征创作的,人民币上的人物绝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 ▲人民币人物图案素描稿 人民币设计与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搜集素材仅是创作前的准备工作,不是画过谁票面上就是谁。 七十年代末,中国人民银行让专家们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采风。 陈若菊先生回忆说:“我们发现哪个人物形象好或者服饰好就拍照,或者当场勾画。 有的人特别是一些女孩儿不好意思,我们就说:咱们一起照个像可以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素材。” 之后,侯一民又到内蒙、阿坝、红原等地搜集素材。他说“我们先后走了一万多里路,耗时三年才画出来的”。 可以断定,这期间被他们照过相、画过速写的人物众多。 侯府中有采风时所画的炭笔、彩色的速写、油画作品几十幅、人民币素材稿若干张; 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乃至中国人民银行的档案室中保存着专家们创作、设计的多幅草图、素描稿、彩色稿、上报稿以及相关文件。 人民币的设计与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需要积累素材、寻找感觉。照一张像、画一幅速写,仅是画家搜集素材的方式而已。 在设计第四套人民币50元券上的农妇形象时,邓先生扎上白毛巾坐在那里,侯先生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一笔一笔地画速写。 据他们回忆,在设计第三套人民币一角券时,邓先生也曾做过模特。邓先生根本不可能认为票面上的农妇就是自己,因为画模特只是他们创作中的手段。 ▲人民币人物图案素描稿 新版人民币设计有着严格的保密要求,“照相时就知道要上人民币”的说法不靠谱。 新版人民币设计与研制是国家机密,直到新币发行面世时方能解密。接触此项工作的人员要签订“保密保证书”,违者要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专注纪念币收藏,旨在分享集藏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
|
来自: 发明家vwzolq9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