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军队系列(2):民主德国人民海军篇 | 机核 GCORES

 厌战Warspite 2024-06-17 发布于河南
作者:李某正在潜逃
来源: 战甲网
这是消失的军队系列第一季第二集:民德人民海军 VOLKSMARINE。人民海军是民德军队中唯一有“人民”头衔的军种。消失的军队系列是我们对于历史边角料的热爱而发掘的那些离我们并不遥远,且并没有经历战争却走向消亡的军队的故事。

第二章,Volksmarine der DDR / 民主德国人民海军

“Drum vorwärts, wir lieben das Leben!
Die Feuer der Herzen entfacht!
So ziehen der Heimat ergeben, die jungen Geschwader auf Wacht.”
“出航吧,我们热爱这生活!心中烈焰已燃!
胸怀对祖国的忠诚,年轻的舰队启程巡逻。”
——《人民海军水兵之歌》,“Matrosenlied”
Volksmarine军徽。
Volksmarine军衔、职务标识一览。

“人民海军”的起点:海警总署

1950年6月16日,民德内政部在红海军的支持下成立海警总署(Hauptverwaltung Seepolizei,下称HVS),作用是保护出海渔船、巡逻海上边界和打击两德分治初期的走私活动。
当时的HVS只有6艘战时留下的扫雷艇,且严重缺乏有经验者(因大部分曾服役于Kriegsmarine的人选择投降英美),但苏联和民德对 “新德意志海上力量”的起步有着一致的信心。
1952年劳动节游行上的HVS方队,这时候的制服版型和纳粹海军仍很接近。
1952年7月1日,HVS改组为人民海警(Volkspolizei-See,下称VP-See),又陆续从苏联手中接过更多的小型舰艇。时间继续推移到1954年末,VP-See已有50多名由红海军经手培训的预备军官,至于护渔巡逻、查缉走私、打击偷渡及搜索营救等方面的工作则步步转交到新成立的边防海警(Grenzpolizei-See)手中。
人民海警的制服,帽徽为圆盾形德意志三色徽。
边防海警。
边防海警的“Seekutter I”巡逻艇。
1956年,民主德国国防委员会把人民海警纳入到“人民军海上部队(Seestreitkräfte der NVA)”分支,开始朝军事性质海防力量的建设方向迈步。
四年后的11月份,“民主德国人民海军(Volksmarine der DDR,下称VM)”正式成立,同时在罗斯托克港的盖斯道夫区(Rostock-Gehlsdorf)设置海军司令部。
“庆祝人民军海上部队成立”
罗斯托克,1956年,时任人民军海上部队总参谋长诺因基兴少将在检查苏联转交的U-2344潜艇残骸。这个画面是少数能表明民德曾拥打算重组潜艇部队的证据之一。

防御型海军

苏军驻德集群虽无专属红海军的办公机构,但华约的战略策划明确表示苏联会在战时状态下全面接管东德和波兰的舰队。正是这种背景使得VM自始至终都按着防御型海军的模式发展,配备的大多为适合波罗的海西侧巡逻、反潜、扫雷、布雷、情报搜集及两栖登陆作战的小型舰艇。
跟陆军一样,M56钢盔也是操作防空火力的重要配备。
整个1960年代期间,民德能自主生产和满足VM对鱼雷快艇及近海巡逻艇的需求,登陆艇、补给船乃至海事直升机则从波兰或苏联订购。红海军一开始还打算协助VM重建潜艇部队,并把从纳粹手中缴获的U-1057、U-1058、U-1064、U-1231和U-1305这五艘VII型U艇(及用于拆解研究的U-2344残骸)移交后者。
但冷战对峙形势对地面力量的迫切需求,迫使国防部总把拨款和人员优先考虑给陆军和边防部队;加上民德建立之初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局势动荡,再到后期确立“纯防御型海军”的方针等因素……“红色海狼”的复兴计划终成梦呓。
成立之初的Volksmarine宣传照。
早期的甲板外套仍相当有二战德军的味道。
VM的发展历程可谓艰难,人员数也始终未曾达到两万。然而其存在的30年历史间仍是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风浪。
东德军旅题材喜剧《WO092》截图,罕见地出现了VM炊事员的制服。
比如1962年6月份,大量苏联商船在未知会东柏林当局的前提下通过民德水域。VM方面忙不迭地派出巡逻艇对这些商船进行拦截和调查,全然没想到第一次搞这么大的动静竟是针对盟友而非北约。
10月23日,人民海军最高司令部下达全体进入最高戒备状态的命令,所有舰艇纷纷提高出海巡逻的频率,直到11月21日才解除警报。这一年是古巴导弹危机,人类与核战争爆发的威胁擦肩而过。
又比如1986年的德波海上对峙:VM与波兰人民海军于波美拉尼亚湾海域发生摩擦,双方围着有争议界线的问题争持不下、剑拔弩张,事件最后以波兰方面退却为止。
《新德意志报》1962年12月份对古巴导弹危机的报道,其中简单提到半年前的海上紧急搜查情况。
波兰方面于1994年总结的“波美拉尼亚对峙事件”汇报。

编制

到1980年代末,VM所有单位如下:
  1. 第1舰艇区,驻地佩内明德。
  2. 第4舰艇区,驻地罗斯托克-瓦尔内明德。
  3. 第6舰艇区,驻地吕根岛。
  4. 第6海岸边防旅,驻地罗斯托克。
  5. 第18直升机中队,驻地帕劳夫。
  6. 第28海军航空兵联队,驻地雷格。
  7. 第18反潜鱼雷连,驻地萨斯尼茨。
  8. 第18海军工兵营,驻地同上。
  9. 第18战斗蛙人中队,驻地屈隆斯伯恩。
  10. 第18岸上(导弹)反舰团,驻地施瓦茨恩福斯特。
  11. 第18岸防旅,驻地罗斯托克。
第1舰艇区,佩内明德。
北约1969年航拍的帕劳夫海军航空兵机场。
除去以上,外有一所海军军官学院(“卡尔·李卜克内西”学院,位于斯特拉尔松德,毗邻人民海军中央医院)、一所士官学院(“瓦尔特·斯特芬斯”学院,位于帕劳夫)、一所后勤士官学院(位于丹霍姆岛)、一个大型设备测试场(位于弗尔嘎斯特)、一个综合维护补给站(位于法伦)以及同属VM管理的民主德国水文测量所(Seehydrographischer Dienst der DDR,位于罗斯托克)。
根据瑞典和西德方面的长期观察,格赖夫斯瓦尔德、于克明德、维斯伯恩、科隆斯伯恩以及萨斯尼茨等区域是VM舰艇迹象最为活跃的范围,来自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也时不时在萨斯尼茨靠岸。
萨斯尼茨港的航拍。
两德统一前夕,VM共有130多艘水面作战舰艇和50多艘运输或补给舰船。其中最大的三艘是苏联制造的1159型反潜护卫舰(北约代号“科尼级”)——“罗斯托克”号、“柏林”号与“哈勒”号——分别于1978、1979和1986年接收。还包括16艘东德自产的1331M型护卫舰(北约代号“帕尔希姆级”)、15艘苏联制205型“蚊”式导弹快艇、2艘1241型导弹护卫舰、15艘206型鱼雷快艇以及25艘131型“莉贝尔”级鱼雷快艇。扫雷部队则有25艘89型“秃鹫”式近岸扫雷艇。
侦察舰“雅斯蒙德”号。
1331M型护卫舰。
两栖登陆部队的主要船只为12艘108型“蛙”式两栖登陆舰,第18岸防团有10艘“虻”式巡逻艇和18艘“秃鹫-1”式猎潜艇。除此之外,VM拥有2艘打捞救援舰、6艘远洋拖船、“威廉·皮克”号训练舰以及39艘各型情报搜集类、水文勘测类、快速运输类的后勤船只。其它属海军所拥的民用制式船只或港口拖船的就免去不谈了。
海军航空兵使用的直升机主要为Mi-8和Mi-14,负责反潜搜索和海岸侦察这两大任务;喷气机种是Su-22M4,只有10架。
DCS模拟器里的Mi-8直升机Volksmarine涂装。
在斯特拉尔松德的弃置Mi-8。
可在海面上降落的Mi-14PL。
Su-22M4。
两栖登陆部队隶属于第1舰艇区之下,基地同样在佩内明德。东德没有参照苏联的海军步兵模式,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军陆战队,但驻扎吕根岛的国家人民军第29“恩斯特·莫里茨”摩托化步兵团和罗斯托克的第28“威廉·弗罗林”摩步团填补了这个空缺:他们定期与VM举行联合演练,乘坐BTR-60装甲运兵车冲出登陆艇和抢占滩头。
60年代早期进行射击训练的Volksmarine水兵。
抢滩演习中的摩托化步兵。
同上。
二战德军十分重视“战斗蛙人(Kampfschwimmer)”的运用,比如“市场花园行动”期间就曾试图用蛙人破坏已被美军攻占的奈梅亨大桥。冷战年代的东西德各自发展己方的战斗蛙人,专职抢滩作战发起前的渗透破坏行动。
作为VM内部唯一的特种单位,第18战斗蛙人中队训练的严苛程度与40空降营比几乎不相上下。到了1960年代末,他们要学的就不仅仅是水下和岸上作战技能了,还得知道如何戴着全套潜水器具跳伞。
KSK-18的成员。
海上跳伞训练的前夕。
罗斯托克海军检阅式上的蛙人表演。
同上。
东德蛙人专用的“海神”潜水刀。
第6岸海岸边防旅人数在2750人左右,分成8个日夜不停巡视海域的舟船队和12个负责看守滩头和沿岸的步兵营,它的前身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边防海警”(1961年并入Volksmarine)。
第6海岸边防旅的旗帜。
着装(打底的海魂衫把华约味带出来了)。
巡视海岸线的第6旅移动哨。
同上。
“海豚式”巡逻艇G-42号。有时候,第6旅被称为“海上的斯塔西”。
之所以把第6旅放到最后讲,是因为该单位还承担着一个“特殊”使命——捉捕一切试图用海路叛逃的人员。
既然说到这个,那么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民德海军历史上发生过的叛逃事件——

著名的叛逃事件

1961年8月14日,G423号巡逻艇闯入西德特拉弗明德水域。除两名艇员外,其余10人自愿回到东德。
1967年1月12日,474号猎潜艇上的一名艇员想瞒着大家航向西德,被及时发现并制服。同年1月27日,412号猎潜艇有8名艇员计划着作同一举动,在佩内明德港遭逮捕。
1968年1月,第6舰艇区的844号鱼雷快艇有两人策划叛逃,同样是被及时制止。
最著名的一起是1979年8月5日:在巡逻艇“格拉埃·穆里茨”号执勤的Bodo Strehlow趁着大家都在休班时,用挂锁将所有人锁在舱内。他随即加大马力向西德调转船头,结果是被协力撞开门锁的众人用手榴弹炸成重伤。
Bodo Strehlow
1980年7月份,新勃兰登堡军事法庭以“谋杀未遂”和“叛国罪”判处Strehlow终身监禁。9年后,他获得大赦出狱,如今生活在海德堡。
恢复自由后回到监狱里拍照留念的Strehlow本人。

民德“人民海军”之死

威廉·厄姆上将,民德30周年国庆舰队检阅式期间。
1989年国庆阅兵期间的Volksmarine方队。
总的来说,西方的军事观察人员肯定Volksmarine的总体战力和作战水平,认为其有足够的能力保护民德的海岸线或打一场中低烈度的短期作战。只不过两德统一前夕的联邦国防军便已开始缩减预算和减少现役舰只数,更毫无理由再分出财政来继续维护一夜之间多出来的一支包括各类护卫舰、导弹快艇和扫雷艇的海军。
所以在合并之后,东德遗留的水面舰艇要么卖出去,要么拆解,只有极少数被联邦德国留用。根据axishistory.com上的数据,部分前东德舰艇的下场为:
侦察舰 “雅斯蒙德”号,卖给西班牙。
救援舰“奥托·冯·格里克”号,卖给乌拉圭。
内河拖船“哈伊”号与“罗贝”号,卖给荷兰。
……
等等等等,这里不一一细说,大家可以直接点击上面的网址查看。
3艘1159型护卫舰无一例外被拆,16艘1331M护卫舰则在1992年以1270万美元的价格全部卖给印尼海军。
印尼海军的KRI Memet Sastrawiria护卫舰,以前是Volksmarine的“比措”号。
除了舰只,联邦德国须面对的还有8300名作战人员、3700名后勤或文职、1.4万多吨弹药、1800吨火箭燃料、78台中型坦克及装甲运兵车、5500多台各型载具、连同足够给二十万名男女穿上的制服。前VM的服役人员后来到底有多少被遣散,多少顺利被吸收入Bundesmarine,我们留到本系列的最后一篇详说。
关于物资的方面,2005年联邦德国海军的年度对外报告中如是道:
除极少数例外,我们找不到能实际运用这些物资的途径。所有的(前东德)作战舰只不是卖掉就是拆毁了,而数量庞大的弹药亦交由民间承包商进行处理和销毁。
下一期,我们再说说东德的空中力量:LSK。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