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概念的内涵与概念的所指

 樊贤泽 2024-06-19 发布于湖南

一、关于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有关的本质属性”,这种看法还有讨论的余地。本质属性,即个体的独特属性组合,我们无法知道或预测到它的全貌。
概念的内涵是事物的特征属性。知到对象存在,是因为事物有属性,存在什么样的对象,依据事物的属性去归类,常用的方法是用事物的特征属性归类。对我们来说,每个客体个体永远是个迷,关于客体个体的本质属性,我们是模糊的,只能从归类的角度去认识它们。
常说:羊是动物、生物,人也是动物、生物,人、羊的本质属性是不同的。“动物、生物”是羊的特征属性,不是本质属性。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常说:“羊是一类动物、一类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有关的本质属性”不适合我们对指客体的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 1-2000:“概念”是对特征的属性独特组合而成的知识单元。有了这个标准,有利于我们理解概念的内涵、识别思维中的概念、探讨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概念的所指
概念的所指概念的所指是什么?在这里,借用哲学上的术语“本体”和逻辑里的术语“外延”谈谈概念的所指。从两方面去讨论概念的所指。
第一、现实世界中的客体、现象、客体的状态、客体间的关系、认知世界里的对象都可看成是事物本体。在事物本体构成的域内,概念的所指是事物本体。概念所指本体的属性比概念的内涵所包含的属性多。“18℃”看似是专名,它是概念,在事物本体构成的域内,它可指不同环境下的“18℃”,从因果的角度看,不同环境下的“18℃”是不一样的,概念所指本体的属性也多余概念的内涵。
第二、在抽象域内,概念的所指是指抽象对象,称这样的对象是概念的外延。外延的属性等同于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是适合概念的一切对象”,“概念的外延是指该概念所涵盖的实体或事物的集合”,“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所有事物,是概念的适用范围”。
关于概念的外延,这是一个还有争议的话题。主张“在抽象域内,概念所指的抽象对象是概念的外延”需多说言几句。
概念的所指分外延和所指本体,有本体所指的概念是完整概念,只有内涵而是否存在本体所指或所指本体不可能存在的概念是不完整的概念。
传统逻辑的直言命题推理有存在预设,其实质是指推理中概念是完整概念,主词项或谓词项是不完整的概念(常讨论的空集)只用于否定的直言命题。像SAP,它是现实版“SAP”的抽象。SAP→SIP,这是基于抽象命题断定现实中的情形。我们没法构造出一类对象属于两个世界的情形,AAI-3是三段论有效式。
用概念指事物本体,所指本体的数量确定,称这种情况下的概念是幕状词。幕状词所指亦或是实集、亦或是空集,这样的情形都可以。“地球上的最高山峰”是概念,它的所指不定。
说“金山存在”,要有“金山”本体存在。否定语句中的主词可以是概念的所指的事物本体,也可以是概念的外延。“金山不存在”,这里的“金山”是“金山”的外延。基于这样的看法,“金山不存在”不是悖论”。
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子”,“当今的法国国王”是幕状词,所指是空集的幕状词,这个陈述有问题。
自燃语言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也能说明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指的抽象对象。无“有的猫是动物”这一说。
专名的所指是存在的唯一对象,在现代汉语里,不存在将完整的专名儿化的现象。基于这一点考量,儿化语言有标记概念是幕状词的作用。
抽象对象不是事物本体,无事物本体,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就不存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里“儿”不能少,可以这样看“儿”的作用。在这种语境下,为了突显“花”存在,这里的“花”儿化后是幕状词,“花”所指对象存在。“花”存在才有“红”现象存在。“花为什么这样红”,没有特定的语境约束,“花”是概念还是幕状词,不是很明了,“花为什么这样红”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听起来的感觉就有差别。
“他们在堆学球”。这里的“雪球”不能儿化。“雪球儿”是指成型了雪球,雪球成型了就不用堆。看到了“他们在堆学球”,你脑子里会浮现“雪球”的样子(“雪球”的外延)。
基于这里讨论的概念的所指,可以分析形式逻辑里的直言命题推理,它是逻辑自洽的。在这里,暂不展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