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气量决定格局,心态决定命运'。老师云:“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出路”,一个人的气量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心态有多好,前程就有多顺遂。 《孟子》中有言:'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善恶之间,只在一念之差,关键看你如何驾驭自己的情绪。人生之道,不外乎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说到底就是学会管理自己的'三气':和气、脾气、大气。心平气和方能通达四海。 孟子曰:'以和为贵'。和气,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宽容;不是退让,而是一种大度;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豁达。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各种不如意,但关键看你如何应对。 俗话说得好:'好脾气,能吃亏是福;坏脾气,占便宜是祸'。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世事纷扰,处变不惊,这本身就是一种妙智慧。 想想看,一个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人,怎能赢得他人尊重?一个动辄发怒、满腹牢骚的人,又如何得到他人喜爱?反之,一个心胸宽广、豁达大度的人,自然人缘好,贵人多,机会也多。 所谓'厚德载物','和气生财','福从善门入,祸从恶门来'。如果总是诸事不顺,不用也为什么?怎么办?求人不如求己,问人不如问心。 从西周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到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到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和即是德,和即是忠,和即是孝。人人守好一个“和”字,就是忠孝天地最好的证明。 《天地和,万物生》 先民们认为,只有天地有序,顺物之性,才能获得自然恩泽;反之,若天地之气失和,逆物之性,则会带来自然灾难,并危及生存。同时,先民们还意识到,为适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人们必须聚族而居,人与人之间需要团结互助、和谐相处。 四时有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亦能顺应之,《黄帝内经》描述这样的人为“真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有天地而后有万物,后天的一切都要奉天时,顺天道。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这样一句话:“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作为大道修子的我们,更要敬畏天地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不做违逆天道的事,正如玄明圣德上帝太上道祖降言中所强调的:“上不违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敬畏天地,随顺自然,天地合而万物生! |
|
来自: 昵称65829145 > 《佛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