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足球胡侃:没有人永远年轻,年轻人却永远在 ——白描2024年欧洲杯 文|李会和 第一笔 昨晚看了两场欧洲杯比赛,瑞士3:1奥地利,西班牙3:0克罗地亚。 瑞士,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我很是认真地看过他们的几场比赛。 那时还算年轻,熬得了夜,这样的大赛,自然是每场必看,熬完夜,胡乱写几篇球评后再赶着去上班,也没觉得咋样。看了瑞士的比赛,忽然对这个国家的足球有一些不一样的好感,其实瑞士在欧洲只能算是二流球队,但每次国际大赛,他们总能给我一些小小的惊喜,小惊喜,自然就不会是太突出的成绩,可小小的惊喜在心中积淀下来,就有了每次国际大赛喜欢看瑞士比赛的理由。 如今年龄大了,实在没有精力去对付每场比赛,瑞士的比赛是早场,还是忍不住看了。昨晚我看球时,一直在琢磨,瑞士足球还没有让我欲罢不能的魅力,还够不上吸引我的程度,只是心中一些小小的喜欢而已,为什么呢,看完比赛,睡不着,琢磨了比赛的过程,我清楚地告诉自己:之所以这么多年有些小小喜欢,就是瑞士足球各个环节的精密,恰似他们的钟表那样。他们的钟表,每个部件都是精品,结合起来,能如此精密,不出意料。而瑞士球员,不见得都是超流水平,而攻防之间还能如此精密,实属难得。 西班牙与克罗地亚的比赛,结果有些让人感伤,都是一流球队。拥有莫德里奇、格瓦迪奥尔等优秀球员的克罗地亚在西班牙面前却不堪一击,看着过程,只能是长叹一声:岁月不饶人啊,这不是空话!是的,当看到不足17岁的亚马尔在边路的狂突疾奔,弄得年龄能做他父亲的克罗地亚球员们狼狈不堪时,除了这样的感叹,还能怎样?别忘了,克罗地亚阵中,如39岁的莫德里奇们,当年那都是个顶个的足坛精英,可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小孩在自己面前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被换下场的莫德里奇坐在替补席上,那感伤的眼神,让喜欢“魔笛”的万千球迷看了心碎,我也注视了屏幕中“魔笛”的眼神,有感伤,更多的是对场上队友把握不住机会的焦急,至于无奈或者无助,我读不到,更看不出沮丧。意气少年时仗剑天涯叱咤风云,衰迈伏枥时风轻云淡淡定自若,这才是“魔笛”! 这就是足坛江湖:永远都是人才辈出,即使你当年豪气冲天,无奈岁月如刀!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人永远年轻,年轻人却永远在。 第二笔 昨晚今晨的三场欧洲杯,有两支球队来自前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战绩一平一负,看看对手:丹麦、英格兰,算是正常。 还在学生时期,就知道这个世界的两个大火药桶:巴尔干半岛、中东地区,饭余课后,议论起来,提到巴尔干的时候多,一个原因:特羡慕前南的三大球。剽悍的体质、火爆的脾气、好勇斗狠的性格、不乏狡黠的悟性,这些特质,放眼世界,前南的三大球地位,即使成不了行业龙头,也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大佬。 我与同学大多喜欢足球,也就对前南的足球充满艳羡(如果再找一个理由的话,同是社会主义兄弟,自己的阵营里有出类拔萃的东西,怎么说也是有点自豪感的,虽然不是自己的,一样跟着羡慕)。“三个火枪手”、盛极一时的贝尔格莱德红星等,记忆中无法抹去,历久弥新。每一届大赛,横空出世的群星里面,巴尔干人不一定是最亮的一颗,却一定会有一个让你记住的名字,因为他来自巴尔干! 前南的解体,其福祸如何,尚不需我等盖棺定论,我却总是觉得,于世界体坛而言,绝对算不上福音,足球是首当其冲的,想一想,一个群英荟萃的整体被生生肢解,精英被放逐各处,大厦已倾,夫复何言。而即使这样,巴尔干足球的底蕴依然在传承,每一届大赛,总能带给我们惊喜,其执牛耳者,非克罗地亚莫属。 克罗地亚的传奇固然令人愈加思考一个算不上逻辑的如果:前南不解体的话.....其他前南的球队,虽没有克罗地亚那样的辉煌,其表现却依然亮眼,每一个与其交手的对手,无不肃然起敬,合十侥幸。譬如斯洛文尼亚、又譬如塞尔维亚....那是前南!那是铁汉,底蕴犹存,特质仍在,天赋依然! 说说英格兰吧。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其江湖地位毋庸置疑。我算不上英格兰的球迷,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不知道,之所以说将来不知道,是因为这一届英格兰队太扎眼,可谓是群星璀璨、阵容豪华、才俊毕至。不知道怎样描述英格兰,最早看球,喜欢巴西桑巴、荷兰潇洒,英格兰嘛,与德国一样,说不上喜欢不喜欢,为什么?多余的话是不敢说的,这些大佬们的球迷可实在是不敢惹的,只能说五味杂陈,即使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贝克汉姆、欧文、希勒,我也不是过于喜欢,这就是纯属个人原因了,不说也罢。 不是英格兰球迷,倒不是因为每次大赛他都是大热结果总是铩羽而归,我只是觉得,三狮军团总是缺乏一点气质,很微小,一口气就能吹破的透明,却总是隔着不能再薄的一层。 这次的英格兰更是大热,有多热?英格兰比赛的球票被黄牛党炒得居然翻了210倍、比赛地的德国警察如临大敌、安保一级戒备....你说热不热?!是因为凯恩、萨卡、贝林厄姆、福登......?或许是! 与塞尔维亚的比赛我看了,1:0,赢了,很现实,过程算不上碾压,却是全面掌控,但这个比分,甚至有些比赛细节,的确不算精彩,至少我是这样认为,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第一场比赛,他们的对手是巴尔干人! 大热必大冷!这是不是谶言?似乎是,也似乎不是,但确确实实被很多大赛有意无意验证过。 大家都看好英格兰,我也随波逐流一下,毕竟他拥有本届最多的才俊、最昂贵的身价、最犀利的杀器....不被看好、不热都难,但愿,谶言不践,至少不要落在这支三狮军团身上。不然...... 第三笔 第四比赛日,两件事。 一件事,比利时输给斯洛伐克。 看了直播,也翻看了许多评论,众口一词:爆冷! 字面上的东西,论人才、论阵容、论身价、论排名......总之是,不管怎么对比吧,把这场比赛定义为爆冷,名副其实无可辩驳。 真正“名副其实”的事情说不得,“三人成市虎”更是不靠谱,足球江湖,诡谲之处莫过于此。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比利时获得第四名,随之江湖冠名“欧洲红魔”。那时我刚刚看球,似懂非懂,跟一大帮人挤在阶梯教室里熬夜看球,孰强孰弱,全靠师兄们提点,世界杯结束,除了记住横空出世的马拉多纳以及他的“上帝之手”,其他的就模糊了。失敬的很,“欧洲红魔”的名号虽没有很快忘记,记忆却实在有限,何况,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红魔”在江湖上似乎忽然隐退,少有踪迹。 闭关多年,比利时足球江湖付出就是高光,阿扎尔、孔帕尼、德布劳内、卢卡库、维尔亨通们大杀四方,逢者披靡,黄金一代的“红魔”,很快就创造了历史: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季军!之后更是长期霸榜,“欧洲红魔”,有了让人期待的理由,所以,每逢大赛,可能夺冠的队伍里面,从来少不了“欧洲红魔”。 高处站久了会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足球江湖。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欧洲红魔”内疾缠身、兄弟阋墙,小组赛即灰头土脸打道回府,一时之间沦为笑柄,让充满期待的人懊恼不已。说来也怪,那之后,留下德布劳内、卢卡库、朗朗上口、维尔亨通坐镇的比利时队,似乎清醒了许多,连战连捷,排名始终稳固在前三之列,这届欧洲杯,人们又有了期待。 一桶冷水当头浇,0:1输给世界排名第四十八名不见经传的斯洛伐克,比利时善于玩儿这一招(是不是又要飘不知道),这可不只是让人懊恼的事儿,简直让期待的人疯狂绝望了。 斯洛伐克是不强,却也不是寂寂无名,2010年世界杯上,小组赛最后一战3:2战胜意大利,送卫冕冠军灰溜溜回家,在当时也曾经被看做是最大冷门的。如此说来,斯洛伐克也算得上冷门专业户了。 就算是斯洛伐克能制造冷门,无人接招也是枉然,遗憾的是,比利时中招了,而且整场比赛浑浑噩噩,我有理由怀疑:红魔真要飘吗? 比赛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斯洛伐克毫不落下风。看了这些数据和比赛场面,我想不明白,比利时还是那支“见佛杀佛”的红魔吗?既然不是,这结果,还能叫“冷门”?如果不是冷门,那么只能一个答案:红魔又到了闭关的时节,黄金一代要谢幕了! 另一件事:法国1:0小胜,对强大的法国队来说,正常!意外的是:姆巴佩伤退。说起来,球员比赛时受伤,很正常,姆巴佩受伤,也应该是正常。但还是那句话,纸面的东西,有时候看似正常,已经别样的演绎,一切都不正常。 姆巴佩受伤,那还了得!当今的标王、炙手可热的巨星......一切的一切,姆巴佩不能伤!但他却恰恰伤了,而且伤得不轻,鼻梁骨骨折,可能缺席小组赛,可能退出本届比赛……一切皆有可能!这样的事件,一时之间,关注如潮、议论如沸! 所以,一件正常的事,很快,被标为:不正常事件! 冷眼旁观,年轻才俊,已经被捧的过高。高处不胜寒,衣袂飘飘固然美艳,高处的清影,总归不接地气...... 李会和:男,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口子村人,喜读书却不求甚解,少文采却胡乱涂鸦,半吊子文字偏爱者。年少兴发时胡乱写一些文字,散见《烟台日报》《潍坊晚报》等地方报纸,不上台面,年岁日长,动笔渐少,偶尔写点,只为消遣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