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瘀血比作是河里的冰块,那么阳气就像是太阳,太阳越足,则冰块融化的越快,所以说补阳才是化瘀的最佳利器! 淤血可谓是“百病之源”,是血流阻滞或离经之血妄行脉外,渗于肌肤及体内脏腑之间,失去生理功能之血,实际上是动脉和静脉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性产物。如不设法消除,对机体危害极大,可造成因血行受阻而痛,或邪热化火,迫血妄行,造成离经之血。因此中医在临床上都比较重视活血化瘀之法。 中医上活血化瘀的药很多,但是用药讲究温补和强补,在中医经典《金匮要略》里,就有个叫温经汤的方子,专门对付淤血问题且不伤身。 温经汤主要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和麦冬这12味药材组成。 用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本方适用于冲任虚寒而兼有血瘀之象的多种妇科疾患,后世早已突破妇科杂病的范畴,广泛用于各科许多疾病。 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入肝胃肾经,辛则发散,苦而降泄,大热之性又能温散寒邪,故能散寒止痛;桂枝辛甘温,能温经散寒,通行血脉。两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之功更甚,两者共为君药。当归、川考、芍药俱入肝经,能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活血祛瘀,并退虚热,共为臣药;阿胶甘平,气味俱阴,能养肝血而滋肾阴,具有养血止血润燥的功效;麦冬甘苦微寒,能养阴清热。两药合用,养阴润燥而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味甘入脾,能益气补中而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辛温,亦入脾胃,可通降胃气而散结,与人参、甘草相配伍,健脾和胃,有助于祛疲调经;生姜亦为辛温之品,温里散寒,与半夏合用,温中和胃,以助生化,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温经散寒以活血,补养冲任以固本,则疲血去,新血生,虚热退,病自除。 临床上常用此方调理脾胃,温经散寒,行气滋血等。 声明: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不作为用药指导。具体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