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大的压舱石

 铁马冰河风雨斋 2024-06-2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还是前几天的教育活动,在苏州文庙里我看到一块石头,无限感慨,不得不说。

这块石头的主人叫陆绩,来自吴中四姓。

古时候喜欢用“地名+姓”称呼世家,比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这种称呼还有一个专属名词,叫“郡望”,意思就是某郡为众人所仰望的显贵家族。

吴中四姓指的是东吴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三百年间,这四大家族的兴衰演变,在中国军事和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为:顾家的顾雍,他在东吴时担任丞相,以沉稳和睿智著称;陆家的陆逊,他是东吴的名将,曾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朱家的朱桓,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参加很多战役;张家的张温,以文采和才华闻名,曾任孙权的重要幕僚。

先说第一大家族的顾雍。

顾雍年幼的时候,拜东汉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为师,学习古琴和书法。蔡邕对这个徒弟极为欣赏,以致于允许他取和自己名字同音的“雍”为名。

长大后,顾雍言行举止极为得体,堪称谦谦君子。孙权曾跟人说:“顾公在坐上,我们不敢纵情取乐啊!”可见顾雍的君子之风对他人的压迫性。

后来,顾雍做了东吴丞相。他平常不爱说话,如果开口,必切中要害。孙权十分尊重顾雍的意见,每次遇见难题,就派秘书向顾雍请教。

顾雍很有意思,他如果赞成孙权,就会请孙权派来的秘书吃饭,两个人把问题研究明白,讲透彻,然后再送秘书离开。

要是顾雍不同意孙权的意见,也不会直接说,只不过这顿饭他就不请了。所以每次孙权看见秘书从顾雍那儿回来,都追着人家问:“你吃饭没有?吃饭没有?”       

说完了顾氏,咱们再聊聊“吴中四姓”中的陆氏。代表人物是东吴大都督、火烧连营八百里的陆逊陆伯言。

陆逊辅佐孙权,但其实陆家与孙家有血海深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袁术在寿春囤积了大量军队。仗着自己势力庞大,袁术派人跑到庐江找陆逊的爷爷陆康,张口就要三万斛米。

陆康大怒:“袁术什么玩意?叛臣贼子!还三万斛?一粒米我都不给他!”

袁术气得七窍生烟,正好孙策当时跟着袁术混,袁术就派孙策攻打陆康。

陆康手下的士兵,有些休假外出,不在庐江城内,听说孙策围城,竟然全都不要命地往回赶,趁着夜色翻城进去帮陆康守城。陆康在庐江城坚守了整整两年城池才陷落。

陆氏宗族近一半人都死在了这场战乱。当时陆逊只有十三岁,但家族的巨变使得他不得不早早出来支撑门户。

几年后,孙策一统江东,却在外出打猎途中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也许是觉得孙策人都死了,再纠结也没有意义,孙策去世三年后,陆逊进入了孙权的幕府,很快得到了孙权的器重。

吕蒙白衣渡江斩杀关羽后,刘备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却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蜀汉军队的尸体飘满了江面,竟将长江水都阻塞了,战斗惨烈可想而知。这也最终导致了刘备白帝城托孤。

陆绩是陆康的少子,陆逊是陆康的从子陆骏之子,陆绩是陆逊的族叔,尽管年龄比陆逊要小。陆绩在历史上很有味道,先说他的高光时刻。

《三国志》记载:有一年,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6岁的儿子陆绩跟随,有幸见到了当时的实权人物。袁术见到陆绩非常喜欢,命人端上橘子给陆绩品尝。

陆绩偷偷地将三个橘子藏到自己的口袋里,离去的时候给袁术叩头,怀中的橘子全都掉了出来。

袁术哈哈大笑,说道:“陆郎来我这里做客,还要揣着橘子走吗?”

陆绩跪下叩头道:“准备带回去给母亲大人尝尝。”

袁术听了,脸色大变,肃然起敬,对这孩子的孝心惊讶不已。这个典故后来被编入二十四孝,排名第二。叫做“怀橘遗亲”。

后人有诗云:

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桔,

遗母报乳哺。

有人说少时了了,大未必佳;但陆绩可不这样。

还是《三国志》记载:有一天,孙策召见文武大臣,商议如何建功立业平定四海。

张昭、张纮、秦松都是名流,三人都建议:应该用武力征服天下,只是对征伐的路径和顺序争论不休。

陆绩当时还年轻,坐在众人的最末座,讨论到最后,陆绩站起来大声喊道:“当年管夷吾担任齐桓公的相国,九次会盟诸侯,一直匡扶天下,用的可不是兵车。孔子也说“远处的人不服从,就修缮文采德行让人臣服。”,如今大家都不讨论如何建立功德让远处的人敬仰,而是崇尚武力,陆绩虽然年轻,但是也听不下去了。

陆绩代夫子立言,一番话让张昭等人羞愧无言。

陆绩少年成名,学识远超常人。凤雏庞统是荆州名士,但被陆绩的才华折服,主动与之结交为好友。庞统对陆绩评价非常高: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也就是说:陆绩是千里马,将来定能驰骋天下。

陆绩也有被黑的时候,罗贯中因拥刘反曹的倾向,对吴自然持贬抑态度。为了突出诸葛亮舌战群儒之风,就把陆绩拉过来做垫脚石。《三国演义》中写到: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

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陆绩语塞。孔明的反击实在太精彩了,陆绩应该语塞,但这并非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中,陆绩值得后代大书特书。

史载陆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精通,吴主孙权征其为奏曹掾,后又任命其为郁林郡太守加偏将军。这个官职与周郎是同一个级别,只是没有周郎显赫。

当年的广西郁林是蛮荒之地,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但郁林的官员却都发财了,而且无一例外,发财之后,又飘然而去。

因为郁林经济发展虽然落后,但得天独厚,盛产珍珠、翡翠、香料等奇珍异宝,一般官员到来,受到自然之苦,自然产生弥补心态,于是罔顾民生,拼命敛财。

陆绩则不同,甫一到任,就做了三件事。

一是整顿吏治。对于大量官员纷纷给自己送礼,陆绩疾言厉色,严肃训斥,还推行清明吏治,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二是百姓至上。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陆绩跋山涉水,体察民情,轻徭薄赋,更重要的是,他还亲自带领百姓加固郡城、兴修水利、挖掘水井,保障农业生产。

三是兴办教育。陆绩认为穷在头脑,穷在没文化,于是积极兴办教育、开启民智,让身处荒远闭塞之地的郁林百姓接受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熏陶。

不过短短几年,郁林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陆绩也深受百姓的爱戴。但陆绩自己的身体健康却遭到严重损害,于是请求告老还乡。

自郁林返回苏州,考虑到陆路十分漫长,只能先走内河再绕行海路。与百姓告别后,陆绩一家就开始往船上搬行李,历史在这一刻聚焦在一块石头上。

据南宋《吴郡志》和清光绪《贵县志》记载。“陆绩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载石为重。”

“陆绩守郁林归,舟轻,于岸上取石压之。”

陆绩在郁林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卸任时行李少得可怜,除了几箱衣物和书籍之外,别无他物。艄公看了看船吃水的位置,说道:“陆大人,船吃水太浅了,走海路遇到风浪很容易翻船,得想办法再增加一下重量才行啊。”

陆绩听后,慌忙跑下船去,买了两大缸腌菜搬到船上,可是船还是太轻了。陆大人囊中羞涩,无钱再买重东西来压舱。

陆绩无计可施,突然看到岸边有一块巨石,顿时眼前一亮,忙问岸上送行的百姓:“那石头可有主人?”

众人一愣,答道:“此石无主。”陆绩闻言大喜,转头对艄公说:“咱们就用这石头压舱吧。”艄公听后苦笑道:“也只能如此了。”

于是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帮陆绩把那块石头抬到了船上,依依不舍地目送陆绩一家离开郁林。

半路上遇见了海盗,登上船之后,看到两口大缸,以为满载钱物,打开一看却是两缸咸菜,土匪非常愤怒,一打听才知道是陆绩太守,连土匪都被感动了,不禁叹道:“早就听说郁林的陆大人为官清廉,不想竟到如此地步。”

一路护送陆大人安然离境。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周恩来》电影摄制组在山里拍摄,也遇见了劫匪。劫匪看见是拍周总理的,头子说,原来是拍我们总理的,兄弟们,我们撤!

陆绩一家平安回到苏州。乡邻们听说陆太守荣归故里,都跑去看热闹。只见船上两个破箱子,两口大缸,还有一块巨大的石头。

众人都认为缸里装着金银财宝,大石头一定是郁林翡翠。陆绩哈哈大笑,当众打开两口大缸,邀请乡亲们品尝郁林腌菜。大家伙都傻了,大石头也不是宝贝,只是压舱石。因为石头太大了,陆绩干脆把它丢在院子里,起名叫“郁林石”,纪念在郁林度过的时光。

陆绩积劳成疾,回乡不久后便英年早逝,年仅32岁,周郎去世还36岁的。陆绩去世后,里人敬其贤良,将此石一直保存至今;而陆氏子孙也将这“官无长物唯求石”作为家训,代代相传。

时光一晃就过去了千余年,到了明代,陆绩的故宅院早已变成了民居,“郁林石”也已没入了土中,仅露出石背,但来来往往的人仍知晓这块石头的来历,经常指着石头说,这是陆公的“郁林石”。

明朝弘治年间,监察御史樊祉听闻陆绩其人其事,十分感动,认为应用此石来教育官员们。于是下令将石头移到了城中的察院场附近,在上面盖了一个小亭子加以保护,并亲自题写了“廉石”两个大字,以示纪念。

图片

至此,“郁林石”便有了“廉石”的美称。

康熙四十八年,到任不久的苏州知府陈鹏年十分仰慕陆绩的廉吏风范,又命人将“廉石”移至苏州文庙内。

为何从官署移到学堂?陈鹏年认为官员坏早就坏了,积重难返,回头太难,一块廉石想改变不太现实。

应该把廉石放在文庙中,激励府学里年轻的读书人,从未做官时就受教益,才能有传承陆绩美德的初心。

关于陆绩的功绩,有一幅长联广为流传。

“太守清廉囊自空,任满辞官,只能买一担干竹笋,两瓮腌咸菜。虽说行李萧然,却远胜衣锦还乡;

破浪航行船须重,为保平安,急寻来八百斤巨石,千里压舱底。莫道富贵无缘,偏赢得世代流芳。”

这副对联,至今读来仍让人感慨万千。

听完讲解员的介绍,我说,对于这块石头,你应该还增加几句,郁林石不仅是江河之上的压舱石,也是官场的压舱石,人生的压舱石。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但有这块石头就稳了,就够了,就圆满了。

如果没有这块压舱石,遭遇海盗,可想而知。海盗盗窃了太守的宝物,还敢留下活口吗?一定会杀人灭口,陆太守早就挂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压舱石,为官贪腐,注定没有好下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贪腐之人遭遇官场风暴,是不是也会船沉海底?

如果没有这块压舱石,富不过三代,陆家怎么可能以廉石为家训,贡献出了“二相、五侯、十将”?

以廉养德,爱惜自己的羽毛,才是人生真正的压舱石。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