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中国乡野间,隐匿着一个特殊而又充满温情的概念——守村人。他们并非世俗眼中的智者,却以一份独特的纯真与善良,成为八九十年代乡村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守村人,几乎村村都有,但他们的名字或许未曾载入史册,但他们的身影却深深烙印在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他们或许在世人眼中稍显痴傻,却对村里的大小事务了如指掌。每当红白喜事,他们总是第一个到场,忙前忙后,不求回报,只盼一口热乎的饭菜,便能心满意足。 小憨舟是我村的智障儿,他的母亲,姐姐同样有智力障碍。据村里的老人讲,小憨舟的姥姥是近亲结婚,于是生下了小憨舟的母亲。小憨舟的父亲是正常人,但长得又矮又黑,再加上当年成分不好,自然是讨不得媳妇的。迫于传宗接代,他毫无怨言地娶了小憨舟的母亲。纵然他是正常人,但小憨舟与他姐姐的智商却永远留在了童年。 小憨舟比我大两岁,长得又高又胖,但他却“打”不过一个三岁的孩子,几岁的小孩一“唬”他,就被吓得蹭蹭跑的老远。但小憨舟是孝顺的,每当农忙时,我总会望见他拉着地排车去田里,而车上坐着他那的年迈的老父亲,他抽着旱烟,笑意盈盈,仿佛在向村里人炫耀他能干的儿子。 村里的孩子都会欺负他们一家人,认为他们都是妥妥的憨子,但我却不以为然。有次在村东头玩耍的时候,遇到了小憨舟与其母亲在那里放羊,当时大家都在捉弄她儿子。有的人提议说,要在小憨舟的身边画一个圈,保证他不敢跳出这个圈。有人说,就有人附和,也就有人做。果不其然,当一个调皮的孩子用泥土撒了一个圈把小憨舟围住时,他果然“困”在里面一动不动,眼睛呆滞地望着远处,她的母亲站在旁边不为所动,但嘴上念念有词。几乎没人会听她说什么,都沉浸在捉弄这“憨子”的气氛里。 我那时候还小,但已经有了同怜之心。我并没有趁机加入他们的行列,而是认真倾听着他母亲口中发出的隐隐约约的话语:“我知道,恁都看不起俺家三个憨子,我小儿与闺女其实不真憨,他们都老实,不敢跟你们打闹,也不想跟你们生气”,听到这,我看见她眼睛里泛着泪花。我那幼小的心灵已被震撼,不相信那是从憨子口中说出来的话,因为全村人都认同,小憨舟的母亲是个妥妥的智障人。现在想来,她那破烂的衣服里,竟然裹着如此真诚的灵魂,它包含着母爱与理智,文明与谦让。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小憨舟变成了孤身一人。他的父亲与奶奶早早去世了,母亲在前几年也因病离世,而她的姐姐,嫁给了一个满脸是胎记的中年人,如今已杳无音信。 小憨舟彻底变成了守村人,当年的少年也已到了不惑之年。每逢红白喜事,总会看见他默默无闻地在那里忙碌,从不抱怨。每当听见有人在后面叫他“小憨舟”的时候,他会露出洁白的牙齿浅笑一下,眼睛立刻转向别处,这时,村长又给他指派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意干的活:帮忙清理村上的猪圈。 有时回老家,总会在村头看见小憨舟,他小声呼唤着我的乳名,手里拿着树枝,摇摇晃晃朝我走来。我对他笑笑,他回我一笑,当我离开时,他则在后面卖力地追着跑,憨笑着挥手告别。 之前回老家,我并不喜欢遇到小憨舟,但每次都会遇到。但今年,听说小憨舟去了镇上的敬老院“工作”了,帮忙照顾即将去世的老人,吃喝都在镇上,常年不回家。突然在村头看不到小憨舟的影子,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每当想起他那真诚的笑,想起他轻声地呼唤着想的乳名,想起他在后面追着你的车子,卖力地朝你挥手告别的时候,心情就久久难以平复。仔细想来,如今的故乡,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呢? 作者:新乡土文学 曾记否是一个融合怀旧时光、传统文化和人文故事的移动应用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参与各种怀旧活动,分享自己的宝贵记忆片段,与他人共同感受岁月的温情和时光的美好。 如果您想看更多怀旧故事,请去官方网站xia载“曾记否APP”或搜索“曾记否APP”微信关注号。谢谢您的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