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上海九段沙的形成和现状01
2024-06-24 | 阅:  转:  |  分享 
  
上海九段沙的形成和现状在长江与东海交汇处,有一片原生态自然湿地:九段沙。它被誉为上海“最后的处女地”。本文写于2016年9月,已五年多不能再
说是“现状”,故最后补一下2020年的天地图。扫二维码还可阅读本人其他文章。2015年天地图上的九段沙。要说九段沙的形成,得先说说
长江三角洲河口沙洲形成的历史。世界上的河流出海口,有的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有的却没有。例如钱塘江口,就没有河口三角洲。由于钱塘江河
流腹地区域小,钱塘江挟沙量比较少,河口海岸成喇叭状,海潮落差大,不仅使钱塘江携带下来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且强烈的海潮冲刷,使河口
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状,三角状态的河口更加大了潮差,最终形成著名的钱塘江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的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公元四世
纪、十二世纪、二十世纪的杭州湾的变化。世界上河口三角洲的类型,有许多种:①尖头状三角洲。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
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为尖头状三角洲。如意大利的台伯河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在
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扇状三角洲。  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
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因此
,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如非洲尼罗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伏尔加河三角洲等。③鸟足
状三角洲。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
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天
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分汊。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④岛屿状三角洲。其形成一般是通过河口心滩—分汊
—沙岛发展而成,星罗棋布的沙洲和沙岛和纵横交错狭长的汊河构成三角洲平原的主体。如恒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不属于以上类型,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很特别,看看它的形成过程:距今1万年前,气候变暖,海面上升,长江口和钱塘江口低洼地遭受海浸。至距今7000年前后,
长江口后退至今镇江扬州一带,形成向东开放的喇叭形河口湾。今上海地区绝大部分被内侵海水淹覆,仅余西部局部地区沦为滨海湖沼低地。长江口
北端沙嘴在现海安附近,南端沙嘴在大金山岛东南的杭州湾中,从距今7000年前起,长江三角洲南岸在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下,自今江苏常熟
福山起,以南南东方向形成数条近于平行的密集贝壳沙带,至今上海南部漕泾、柘林一带,且一直延伸至现杭州湾中,称为冈身。长江的南岸在约前
后近4000年历史基本停留在冈身一带,仅向前推进4~10公里。而长江北岸约在扬州、泰兴一线,沙嘴前端在如皋以东。由于当时长江主泓流
向前方(现在南通以北),形成一个古沙洲,称为扶海洲,将长江主泓分为南北二道。春秋时期长江口示意图(大约2700年前)。接近北岸的扶
海洲,逐渐与沙嘴之间的夹江淤积,扶海洲并岸,形成了沙嘴继续的延伸。扶海洲并北岸后,形成了凹入滨海三角洲平原的马蹄形海湾。六朝时期北
侧岸线大致在今泰兴、如皋以南至白蒲以东一线上,沙嘴前端推至如东(掘港),称蓼角嘴。在今南通与海门间涨出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17.5公里的胡逗洲。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