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 大字行书《山中酬人》

 家有学子 2024-06-24 发布于甘肃
好不夸张地说,米芾在对古代书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对王羲之书法的继承和发展贡献独具。

图片

米芾不仅赞扬王羲之行书姿态多变、流畅如云烟般自然,还特别欣赏《兰亭序》的清新有力和《王略贴》的淡雅。

这些评价体现了他对王羲之书法的理解高度。

为了更深入地掌握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笔法,米芾在三十余岁时开始系统研究魏晋书法。

图片

他通过模仿魏晋法帖,吸收了二王书法的飘逸超迈之风,使得自己的书法行笔迅速而灵动,点画浓淡、轻重、纤秾相宜,展现出一种摄人心魄且神采奕奕的书法境界。

此外,他还融合了褚遂良的运笔技巧,使得自己的书法更加流畅自然。

他采用“刷字”技法,呈现出“八面出锋”的强大气场,逐渐形成了个性张扬的书法特点。

这种风格被黄庭坚评价为如同快剑斩阵,强劲有力。这不仅是对他书法技艺的认可,也是对他艺术风貌的点评总结。

图片

米芾在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创作的《山中酬人》,是其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展现了他在大字行书领域的突破。

该作品内容源自唐代诗人张籍的同名诗作,以及卢仝的《喜逢郑三游山》。

这幅作品共有67字,全篇以其笔势的迅疾畅快、行笔的酣畅淋漓以及枯笔带来的苍劲飘逸之气,展现了米芾在笔力与腕力上的精妙控制。

米芾将“刷字”与“大字”相结合,成功打破了当时书坛的僵局,开创了这种风樯阵马、明朗灵动的大字行书风格。

图片

这不仅解决了王羲之行书放大后结构松散、气质不佳的问题。也超越了颜真卿以篆籀笔法营造的拙朴风。

米芾的这一创新,不仅体现了他对晋唐书法研究的深入,还反映了他对困扰书坛问题的深刻洞察。

他的创作不仅内部结构紧结、笔势精致,更在大字书写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风樯阵马和明朗灵动,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图片

《山中酬人》作为一件珍贵的大字行书真迹,历经900年仍无人能与之匹敌,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容小觑。

这件作品不仅是对“二王”书法的完美超越,也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台北故宫的珍藏之一,不轻易外展。

图片

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经常临摹《山中酬人》能够显著增强用笔的稳健性和力量感,同时丰富书法作品的内在气势。

通过学习《山中酬人》的笔法,可以进一步提炼笔画的流畅变化,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图片

深入临摹《山中酬人》,不仅有助于理解书法细节的处理,而且由于大字行书的形态,使得“俯仰”、“避让”等空间关系的掌握更为直观,从而增强了洞察力和艺术敏感。

《山中酬人》也是研究“二王”书法不可多得的资源,对提升书法技法具意义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