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能 RF 100mm f/2.8 L USM IS 微距评测

 相机ROM 2024-06-25 发布于广东

介绍

没有微距镜头,任何系统都是不完整的。虽然佳能很早就推出了 RF 85mm f/2 STM IS 微距镜头,但至少它并不符合专业需求。
为了服务这个市场,佳能终于推出了佳能 RF 100mm f/2.8 L USM IS 微距镜头。作为专业级镜头,入门级镜头的价格偏高,为 1400 美元/1500 欧元——这是更快的 RF 85mm f/2 镜头价格的两倍多。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它是否真的值得……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就制造质量而言,它肯定是另一个级别的。虽然它仍然基于某种先进的复合材料,但它确实感觉很坚固。除此之外,它还密封以防尘防潮。与其
便宜的同类产品不同,它在对焦时也不会伸长,因此结合起来,它更适合更困难的户外环境。对焦环操作流畅,还有通常可定制的“RF”控制环。而且环甚至不止于此。还有另一个。RF 100mm f / 2.8 L USM IS微距的一个特殊功能是“球面像差控制环”。基本上,它允许您故意引入光学缺陷,从而改变镜头呈现图像的方式 - 稍后会详细介绍。不幸的是,微距和SA功能的结合使镜头尺寸略有超大。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见过的最长的100mm微距。
桶形遮光罩是套装的一部分。可选配旋转三脚架环。

与其前代产品相比,另一项改进是能够将焦距缩小至 1.4:1 的放大倍率。这可能是一个好主意,因为一些中国制造商已经开始提供可以做到 2:1 的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在自动对焦方面往往相当慢,但这款镜头并非如此。佳能镜头采用双纳米 USM 驱动器,速度非常快且安静。如果需要,您仍然可以使用对焦限制开关,以避免在棘手的场景中寻找焦点。手动对焦是“有线”的,但与机械耦合相比,您几乎不会注意到差别。内置图像稳定器足以应对 5 档光圈 - 与相机内 IS 结合使用时可达到 8 档光圈。这在拍摄微距时肯定会很有用,因为在非常近的焦距下,物体会变得非常抖动。它是否真的能获得 5/8 档光圈增益取决于您的咖啡摄入量。

规格
光学结构13 组 17 片
光圈叶片数9(四舍五入)
最小焦距0.26米(最大放大倍数1.4:1)
方面81.5x148毫米
重量685克
过滤器尺寸67 毫米
兜帽桶形(卡口式,附带)
其他特性控制环、焦距开关、5 档图像稳定器、SA 控制、可选三脚架环、氟涂层、防尘防潮

失真

微距镜头在图像失真方面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校正。虽然它并不完美,有约 0.3% 的枕形失真,但它比普通的无反光镜格式镜头校正得更好。
其余的失真可以轻松自动校正,图像质量损失最小。

已更正生的



晕影

暗角数据并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对于中焦远摄镜头,在 f/2.8 时,原始暗角非常高(2 EV/f 档),尽管稍微降低一点光圈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在完全打开光圈的情况下,自动校正必须非常激进 - 导致角落中的传感器噪声增加。

4500 万像素时的 MTF(分辨率)

佳能 RF 100mm f/2.8 L USM IS 微距镜头的分辨率特性即使在高像素机身上也令人印象深刻。在 f/2.8 时,整个画面的图像已经很清晰。将光圈缩小到 f/4 会稍微提升质量,在 f/5.6 时达到出色的峰值性能。由于衍射,光圈进一步缩小会限制分辨率。在 f/11 时质量仍然非常好。f/16 还过得去,f/22 真的应该避免。
镜头的定心质量还可以,但不是很好。场曲率很小,但确实存在。

请注意,不同系统的 MTF 结果无法直接比较!
以下是正式调查结果的简化摘要。图表显示了每幅图像高度的线宽 (LW/PH),可作为清晰度的衡量标准。如果您想了解有关 MTF50 数字的更多信息,您可以查看相应的Imatest 说明

3000 万像素的 MTF(分辨率)

并非每个人都拥有昂贵的 EOS R5,因此我们的一些读者肯定对镜头在价格更合理的相机上的表现感兴趣。
毫不奇怪,由于像素密度降低,像素级别的效果甚至更好。再次,您可以轻松使用全开镜头。f/22 仍然不尽人意,因为令人印象深刻。请注意,与 45mp 图表相比,f/22 的 MTF 数字更高,因为边缘“更清晰”,因此更容易接受我们在 RAW 转换期间应用的温和默认锐化。

色差 (CA)

横向 CA(图像边界处的彩色阴影)得到良好控制,平均 CA 像素宽度约为 0.8px。自动校正可以修复此问题,而不会影响图像质量。

散景

鉴于最大光圈较大且具备微距功能,散景质量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是一个有趣的方面。
焦外高光渲染得很好。圆盘内部区域非常平滑,轮廓效果极小。请注意,当光圈缩小时,轮廓会变得更突出。圆盘形状从 f/2.8 到 f/5.6 均保持不变,这比大多数镜头都要好。

以上情况适用于图像中心。像往常一样,圆盘形状在图像角落恶化为猫眼——在这种情况下,在 f/2.8 时相当“早”。虽然角落圆盘看起来不太美观,但“圆形”区域在 f/4 时变宽。相当圆的角落圆盘需要 f/5.6。

f/2.8f/4f/5.6





就一般的模糊效果而言,这里要讨论两种风格。背景模糊(如下图左侧所示)非常平滑,而前景模糊(如下图右侧所示)则相当粗糙。

散景边缘

佳能 RF 100mm f/2.8 L USM IS 微距镜头不是复消色差镜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 f/2.8 时,轴向色差也很小。缩小光圈可消除剩余的色差痕迹。
您可能会发现,缩小光圈时焦点会移到后方。这些 RSA(残余球面像差)在微距镜头上有点令人惊讶,因为它们在近距离对焦场景的大光圈设置下会变得相关。

f/2.8f/4f/5.6




球面像差控制

正如介绍中提到的,佳能镜头具有 SA 控制环。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球面像差控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久以前(1987 年),佳能就发布了 EF 135mm f/2.8 柔焦镜头,该镜头已经配备了这种机制。使用 +/-2 之间的 SA 控制环,您可以将镜头元件移出位置,从而引入光学缺陷。根据设置,这会对散景以及整体图像清晰度产生巨大影响。

让我们先检查一下背景高光。如下所示,-2 设置会产生“气泡”高光,而 +2 设置会产生羽状圆盘。

注意:抱歉,精彩片段中有灰尘。拍摄时镜头后部元件上似乎有一些颗粒。

-2-1中性的+1+2







同样,但背景情况稍微多一些:

-2+2




如果不是因为焦距模糊,这张照片会很棒。但是,引入光学缺陷也会影响对焦区域的清晰度。下面的图片说明了这里引入的模糊性。虽然有些人可能喜欢这种 20 世纪早期风格的质量,但它主要是……奇怪。您可以在下一页的样本图像部分找到全尺寸图像。另外

,请注意焦距的变化——两张照片都是在三脚架上以相同的距离拍摄的。

-2+2




样本图像

竞赛

截至撰写本文时,佳能尚未将其卡口授权给其他制造商,而第三方团伙仍在忙于对该协议进行逆向工程。因此,如果你想购买中焦微距镜头,基本上有 3 个主流选择 - RF 100mm f/2.8 L USM IS 微距(如左图所示)、RF 85mm f/2 STM IS(中间)或带转接环的 DSLR 时代微距镜头(此处:右侧的佳能 EF 100mm f/2.8 L USM IS)。与 EF 镜头相比,新的 RF 在外部像场方面略胜一筹。RF 100mm 在散景边缘/LoCA 方面也更胜一筹,但还有 RSA(...)。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制造质量,RF 85mm 的制造质量不是很好,而且最大放大倍数仅为 1:2。另一方面,它是 f/2 镜头,因此速度快一档。您可能还会注意到,使用 RF 到 EF 适配器后,RF 100mm 与 EF 100mm 一样长 - 它确实是同类中的长镜头。


视觉比较由camerasize.com提供。

8.5

佳能 RF 100mm f/2.8 L USM 微距 IS 是一款出色的镜头,但又有些怪异之处。从光学上讲,它能够直接从 f/2.8 提供非常清晰的图像 - 正如您对中等速度微距镜头的期望一样。
即使不进行校正,图像失真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横向 CA 也偏低,无论如何都可以轻松校正。但原始渐晕则不然,它在 f/2.8 时相对较高,因此自动校正应保持激活状态。散景的质量通常令人满意,背景模糊平滑,高光渲染精美。前景模糊渲染效果并不理想,但这通常不太令人担忧。散景爱好者可能也喜欢镜头上的 SA 功能,但说实话,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使用它,它仍然是一种您必须付出代价的怪异。也许视频制作者比摄影师更能欣赏它。话虽如此 - 大量的焦点呼吸对视频没有帮助。有点担心的是当停止时 RSA 会发生变化 - 在非常近的焦距下焦点偏移没有帮助。至少在拍摄时要记住这一点。

制造质量与我们在其他 RF L 镜头中看到的质量一致。(长)镜头感觉很坚固,尽管可能有点“空洞”。不过,从形式上讲,使用优质塑料并没有错。防尘防溅设计以及内部对焦系统当然很受欢迎。双纳米 USM 驱动器可实现快速安静的自动对焦。手动对焦也是一种乐趣,“尽管”或因为线控系统。佳能称之为混合 IS 系统,结合了镜头内和相机内 IS,声称效率高达 8 档光圈。我本人很少能达到这一声称的极限,拍出极其清晰的图像(以我的标准来看),但毫无疑问,这有很大帮助。

佳能 RF 100mm f/2.8 L USM 微距 IS 是同类产品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佳能 RF 卡口用户的不二之选。话虽如此,但它的价格也非常昂贵。最终,第三方 AF 微距镜头将上市,使这一级别的产品销售更加困难。或者只需通过适配器使用价格实惠的 EF 微距镜头即可。不过,这不会降低这款镜头的品质 - 强烈推荐!

  • 光学质量8.5

  • 构建质量9

  • 价格/性能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