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实都懂得两个字,那就是'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这世上,得中有失,失中有得。舍得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智慧。 舍清溪之幽,得江海之博;舍方寸之惑 ,得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得天地之志。 能舍之人,才能获得。  船行至河心时,突然狂风骤起,巨浪翻滚,船只岌岌可危。众人惊慌失措,船夫劝大家赶紧将身上的东西扔掉,跳河求生。大家纷纷扔掉行李,跳入水中,努力游向岸边。而守财奴却紧紧地抱着他的金子,一点也不愿意松手。此时一个巨浪打来,守财奴与金子一起被卷入水中,消失无踪。有些人觉得活的太累,其实不是生活产生的疲惫,而是因为心中承载了太多的“舍不得”。这些“舍不得”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步履维艰。然而,人的一生,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生活的真谛在于懂得取舍,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舍去一点欲望,得到的是快乐;舍去一点虚荣,得到的是平和;舍去一点执念,得到的是释怀。花开一季,人活一世,乐天随缘一些,放下的越多,拥有的更多,不被外界所扰,不被诱惑所困,方得大自在。《卧虎藏龙》里有这么一句话:“当你握紧拳头,手中什么也没有,你松开十指,却能拥有整个世界。”深有同感,一个人若是一味地坚守着不该有的执着,只会遍体鳞伤,适当放慢脚步,或者转个弯,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世人皆羡慕陶渊明,因为他活成了大家理想中的样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年轻时候的陶渊明,也是豪情满怀,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凌云壮志。因此哪怕仕途之路并不顺畅,他也屡屡尝试,一直没有放弃。终于在41岁这一年的春天,陶渊明彻底想明白了,在“为生活折腰”与“内心的召唤”之间,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天性喜欢山川田园生活,不愿侍奉权贵,跟花草自然呆在一起,才是最舒服的。舍去世俗中是是非非的束缚,忙时耕种,闲时饮酒,平和闲静、古朴淡远。关注诗词天地,后台回复【宋词】,查看100首小众宋词,只看一眼,你就会爱上它。在这世上,得与失是平衡的,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有舍就有得。夏日清风,冬日暮雪,世间哪有什么两全,不如放下的心中的执念,以取舍之心过平常生活。人生不会因为一次失去,就变得一片荒芜,你在这里失去的,最终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归。舍得繁花得硕果,不要拘泥于眼前的一城一池,当你心中有山海,眼中有远方,自能乘风破浪,从容高歌。很喜欢一句话:“水的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人这一生,起起伏伏,走过平湖烟雨,跨过岁月山河,最终才会发现,紧要的只有几步。舍得有时候不仅仅是放下,还是一种对未来的选择,取舍之间,其中蕴含的智慧,便决定了你以后过怎样的人生。越王勾践,舍弃了荣辱,卧薪尝胆十余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陶朱公范蠡,“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得以全身而退,泛舟五湖;诗佛王维,不慕荣华、不求富贵,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只求心灵安宁。星云大师曾说过:“凡是大善之人都能舍,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舍得之道,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得之间,尽是人的一生。一味的追求舍或得,结果往往会不如人意,正如携带着重重的包袱,再好的千里马,也无法驰骋千里。只有勇敢地舍去,人生才能轻装前行,日子才能素简清欢。余生,愿你该舍时,舍,该放时,放,在舍与得的大智慧中,拥抱更广阔的天地,体会柳暗花明的惊喜。作家汪国真写道:“生活就是这样,你所失去的,命运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桂花枯萎的时候,菊花又亮秋装。”人生漫漫,分岔路也多,切勿被咫尺路上的一丛花迷了眼,便舍掉了诗和远方。关注诗词天地,做一个食烟火的平凡人,拥抱属于自己的生活,放下烦恼,拾起从容,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