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6月27日| 沟通的尽头是三观是否相同,三观相同的尽头又是什么?

 新用户0005wgft 2024-06-27 发布于新疆

这几天,和朋友聊起沟通这件事,很久以前我们总感觉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矛盾,是因为缺乏沟通,后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个前提,彼此都愿意坐下来,敞开心扉是沟通的前置,最起码的是一个态度问题,但是沟通到最后想要一个好的结果,并不是谁说服了谁,或者谁战胜了谁,而是彼此都能接纳,内心都比较愉悦。

但是,最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更加核心的问题,除去面对同一个目标的任务,或者同一项工作,可能比较好达成一致,真正在婚姻生活,或者家庭生活中,沟通往往比起在单位同事之间的相处还要复杂,那么问题在哪?问题是,相互之间的三观不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老一辈总爱讲门当户对,是有一定道理。成年人形成的三观很难改变,所以,价值观的不同,沟通就很困难。但是我们也发现了,突破三观认同这个瓶颈之后,人与人之间还有一个可以达成彼此理解的空间,就是真的能放下。比如知道自己要的是一个家,知道生活不是讲谁对谁错的道理,而是让一家人和睦,一家人开心,这个人往往是跳出了家这个圈子来看家里所有人,才能有这样的看法和想法,当然,在家里看,永远都会想要逃离,因为永远都是一地鸡毛的生活,和总是看不顺眼毛病一大堆的另一半和孩子。

人到了一定年龄,生活的认知会固化,随着稳定的生活和认知边界的形成,如果不爱看书,同时也不学习提升自己,那么仅从刷抖音或者短视频的一些零碎的知识消息,很难获取完整系统的对认知有帮助的信息资料。意识不到家人的存在对自己的意义,同时不懂得去改变自己的人,终究不会幸福的,大部分的人生活在自己的那份感知中,很难体会到别人的不容易,所以,沟通并不是双方不坐下来聊,而是两个人是否在三观上达成初步的共识,更或者说,总有人愿意因为一个家而放下自我,成全家人,成全一个家的完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