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息肉(胆囊息肉)医案

 杏林独孤 2024-06-28

   男,陈述自幼体质虚弱,胃脘不适三年余,近一月,上腹近心窝处胀满不适,放射右肩背部,某院行B超检查,诊断为:炎性胆囊息肉,大小约0.6×0.4cm,要求服中药治疗。当时表现除上症外,胃纳喜热恶凉,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少有成形,舌淡暗胖大,苔腻,脉沉。问及患者饮食起居情况,工作压力大,饮食油腻及酒浆为常。


    分析:患者因素体虚弱,加之精神压力大,肝气隐曲不舒,木不疏土,肝脾失和,故胃脘胀满疼痛,并放射肩背,余治疗中,先予疏肝为主,健脾为辅之柴胡舒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服方六剂,胃脘不适明显好转,但仍便溏,舌仍淡暗胖大,苔白腻。


    按中医之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原则,分析其病因病机,脾胃素虚,加之进食油腻,酒浆为常,滋腻之品碍胃,引起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积聚日久,一则影响气机不畅,是引起胆囊息肉的主要原因,二则气机不畅,阳气失运,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出现大便溏薄,伤及阳气则四肢不温,稍进生冷油腻之物加重,病机明确了,治疗上就采取温运脾阳,软坚散结之法,


    拟柴胡疏肝散,良附丸加龙骨、牡蛎、夏枯草、浙贝母等化痰软坚之品,服药10剂,诸症好转,继以胃苓汤合良附丸,酌加软坚散结之瓜萎、牡蛎、浙贝母等品,又服10剂,症状基本消失,舌淡苔薄,脉缓和。即行B超复查:胆囊息肉全无。瞩禁食生冷油膩及辛辣之物,畅情志,勿过劳。三月及一年后复查未复发。


    体会:肝为刚脏不可妄伐,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降,则胆气不降,此乃《内经》、《金匮要略》之精奥理论,故欲治肝胆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官气化敦浓,以听肝木之自理。《内经》曰论“调其中气,使之和平”,实为升脾降胃之谓也,气机条畅的同时,温运脾阳,软坚散结,则痰无由而生,有形之嬢积之物从何而来,这一病例治疗,充分运用了中医辨证论治及五行生克的理论,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大法,故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