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 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各自为政”这个成语,背后就包含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相信看过以后,你一定会对这个成语印象深刻。 ![]() 那是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因为盟主楚国的要求,去攻打宋国。宋文公刚执政四年,他派出了华元和乐吕两位将军去抵抗。 以前的打仗,重型武器是马拉的兵车,将军当然也在兵车上指挥。 每辆兵车都有自己的驾驶员,古人称御者,俗称马夫,宋军将领华元的马夫叫羊斟(zhēn)。 春秋时期的战争比较君子,大战以前,双方约定时间地点,然后开打。 因为第二天要决战了,华元这天晚上杀羊犒劳全军将士。不知华元是有意还是无意,结果,羊斟居然连一碗羊肉汤都没有分到。 闻着肉香的羊斟只能啃又冷又硬的窝窝头,听着战友们唱歌喝酒,当然不高兴,就向华元反映: “我明天也要去打仗,为什么他们有羊肉吃而我没有?” 华元说:“羊肉不多,你只是一个驾驶员,所以没份儿。吃肉的事,我说了算!” 羊斟当然生气。 ![]() 次日清晨,宋郑两军来到了约定地点,各自排好了战阵,战鼓咚咚地敲起来,等待开战。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排在宋军前列的华元的战车,在四匹马的拉动下,突然旋风一般向对方刮去,华元一时间还没有回过神来,御者羊斟已将战车开到了郑军的阵中,被郑军瓮中捉了鳖。 羊斟这才得意地对华元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昨天分肉汤,你说了算。今天驾车,我说了算。)这也是成语“各自为政”的由来。 这场战争的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将领被俘,宋军立即乱了阵脚,郑军乘机发动攻击,宋军大败,另一位将领乐吕也当了俘虏。 ![]() 以上故事记载于《左传》,原文为: 《左传·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 《左传》的作者对此事恨声不绝,还引用《诗经》中“人之无良”句,认为羊斟以私害公,是“无良人”的代表。后世的很多人也将羊斟视为“小人”而加以谴责。 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因为他们的预设前提是,在上级与下级有纠纷的情况下,下级必须服从上级。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羊斟的立场上,将羊斟当成与将领一样的“人”去考虑一下,也许会有另一种感受。 羊斟作为一个军中最重要战车的驾驶员,是理所当然的战斗人员,在大战前夕的战士聚餐中,居然分不到一碗羊肉汤,心里会好受吗? 这不是有没有羊肉吃的问题,而是战士与战士之间,还有没有平等的问题。 羊斟心中委屈,他的委屈经过一夜的发酵,把将领直接送入敌阵就毫不奇怪了—— 你不尊重别人的感受,不把别人的委屈放在心上,自己也必将付出更高的代价;你让别人受委屈,自己就得承受更大的委屈。 世间事看似纷繁复杂,其实无非就是“心”的事。 你让别人满意,他就不会心生怨恨,自然不会做出伤害你的事情,你自然就不会受委屈。 相反,如果你说话不讲分寸,做事不留余地,把别人逼到墙角,对方必然绝地反击,你也必然遭受更大的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