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译解《中庸》全文(建议收藏)

 莫忘修德 2024-07-05 发布于海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译解】天之命叫作性,能引导性叫作道,提升一个人的道叫作教。引导性,是一个人须臾离不开的事,如果离开了人的引导,那就不是道了,离开道了。所以君子一定会非常小心他没有看到的东西,担忧他没有听到的东西。何况隐藏的东西是没法见到的,太小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所以君子是小心又小心的。

喜怒哀乐还没有发生,那叫做中;发生了并且都与预想的情况一样,那叫做和。可以说,中是天下最真实的原本情况;和是天下达到道的情况。也就是说,把握到了中与和,那就明白了天地的本位在哪里,明白了万物的化育的规律。

图片

【译解】仲尼说:“君子不出现喜怒哀乐是正常的,小人不出现喜怒哀乐是反常的。君子不出现喜怒哀乐正常,是因为君子平时就不出现喜怒哀乐;小人不出现喜怒哀乐反常,是因为小人经常就是无所顾忌的。”所以先生说:“不出现喜怒哀乐,而能达到极致,一般人是很难保持长久的。”“有没有按照道来做事,我是明白的。聪明的人容易做得过余,愚蠢的人容易做得不足。有没有通达道,我是明白的。有能力的人往往做得太多,没能力的人往往做得太少。人没有不需要饮食的,却少有人能明白饮食原本的味道的。”就是先生所说的:“这是因为人们不按照道来做事啊。”

图片

【译解】先生说:“舜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好问好审察最近说过的话,他隐去了自己的厌恶,而发挥自己的长处,抓住了这两点,他就能不出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了,这才是舜之所以是舜的原因啊!”

先生说:“人们都说自己明白,这就自己把自己赶进了自己的陷阱之中,就不明白自己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了。人们都说自己懂,选择了不出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为常,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中一月一月地坚持下来。”

先生说:“颜回为人处事,选择以不出现喜怒哀乐为常,就有一个长处,他是能真真正正不会做不到的。”

先生说:“可以将天下的国与家看作一样的,可以放弃爵位俸禄,可以脚踏刀刃,可是要将做到不出现喜怒哀乐为常却不是人的能力就能做到的。”

图片

【译解】子路询问强。先生回答道:“南方强么?北方强么?受到压制的还强么?用宽厚温和的办法引导,不希望用不符合道的办法,这就是南方的强,君子就是这么做的。随时拿起武器穿着铠甲准备着,面对死亡也不退缩,这是北方的强,那些意志强大的人就是这么做的。所以君子的强是温和,但不同流和污,这是骄傲的强,处中而不偏私,这是正直的强。国有道,强不会成为阻力,这是无私的强。国无道,临死不变,这是无畏的强。”

图片

【译解】先生说:“平时以隐士自居,却言行怪异引人注意,实际上这是希望后世记住自己,我不会做这样的事。君子循道做事,想让我半途而废,我是不能停下来的。君子按照不出现喜怒哀乐为常的原则生活,即使不被世人所知,也不后悔,只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样而已。”

按君子的办法,做了许多事,还是名声不显。愚蠢的夫妇,也是许多人知道的。可好到了顶点,即使是圣人,却没有人知道。不怎么样的夫妇一般人都很容易做到,而要好到顶点,即使是圣人也不容易做到。所以在广大的天地之间,人是有所遗憾的,做不到尽善尽美的。所以君子说到的大,天下都可能装不下;君子说到的小,天下都可能破坏不了它。《诗经》上说:“像老鹰飞上了天空,像鱼儿跃进了水中。”说的就是君子向上向下都要看得清楚。所以君子的办法,确实是从一般的夫妇开始做起的,但到了极致,却是能够体察到天地之妙的。

先生说:“没有离开人的道,人们以为有离开人的道,其实离开了人的道又怎么可能是道呢?《诗经》上说:'砍伐合适的斧头柄,砍伐合适的斧头柄,不懂规律可不行。’拿起斧头找斧头柄,仅靠眼睛是不行的。所以君子不能仅靠对人的判断标准来判断人,还得在实际的判断中不断调整才行。忠厚宽容的人违背道的就不多,因为如果放在自己身上都不愿意,放在别人身上肯定不行。

君子是能做到以下四点的,我一点都没有做到啊。一点是要求自己子女做到的,父母还是要先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二点是要作臣子做到的,君主还是先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三点是要求弟弟做到的,兄长还是先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四点是要求自己的朋友做到的,先还是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一个人平常表现出来的品德,平常说出来的话,是有不足的,怎么敢不小心呢,怎么敢不谨慎呢!何况说出的话还要看行动,做了的事还要考虑怎么解释,君子怎么敢不诚实呢!”

图片

【译解】“君子就是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来做事的,不大会受外界的影响。平时富贵,表现得富贵;平时贫贱,表现得贫贱;平时夷狄,表现为夷狄;平时患难,表现为患难,君子是不会以自己没有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虚荣的。君子在上位,不会欺凌下位的人;在下位,不会讨好上位的人。他修正自己,不会要求别人也达到自己的标准,所以他不会怨恨别人。即他会上不怨天,下不怨人。所以君子做容易做到的事,其它等待命运的安排;小人做的事,他常常期望的是侥幸。”正如先生说的“以射箭来比喻君子,就是如果射不中靶心,那就追求射中靶子就行。”

君子的办法,比如走向远方,必须从近处开始;比如登向高山,必须从山脚开始。如《诗经》中说的;“要与妻子儿女和谐相处,那就要像鼓瑟弹琴一样,好好配合。兄弟之间要经常相聚,那聚集在一起时就要和睦快乐。一个适宜的家庭,自己、妻子、儿女,都要过得快乐。”所以先生说:“这样父母就会感觉一切顺心如意了。”

先生说:“鬼神对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啊。看又看不见,听又听不到,感觉中又没法无视,因为天下的人在天亮时穿上盛装,就是在对它祭祀。盛大庄严的场面,让人觉得鬼神就是来到了人们之上,来到了人们的左右。《诗经》中也说:'对神的思考,不能随意猜测,更不能深入思索。所以说鬼神是又隐藏又明显,真的是让人不可捉摸。”

图片

【译解】先生说:“舜是大孝的人,品德高尚,被尊为天子,受到了天下人的拥护、宗庙的祭祀、子孙的守护。所以大德的人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地位,必定会得到应有的俸禄,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名声,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寿命。所以上天产生的事物,必定是依据其本质发展着,该培育的培育着,该毁灭的毁灭着。《诗经》上说:'君子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快乐的,让人不自觉地就要学习他的品德。这种品德适合百姓,也适合普通的人,因为天都会给这种人提供帮助,能得到天的保佑,当然天会让这种品德发扬光大。’所以有大德的人必然能得到这样的命运。”

先生说:“不对命运担忧的人,不仅仅是文王啊!文王的父亲王季也是这样,文王的儿子也是这样。因为他的父亲作出了榜样,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品德。即武王继承着大王、王季、文王的品德,一身戎装统一了天下。这样自身没有失去天下的显名,还被尊为了天子,有了天下人的拥护、宗庙的祭祀、子孙的守护。武王最后接受了天命的安排,周公成就了文武之德,继承大王、王季的诸侯王位,发展成了用天子之礼来祭祀先祖。这样的礼仪,是超过了诸侯、大夫以及士子庶人的礼仪。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的,父亲去世是以大夫之礼下葬,祭祀的却是士礼;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的,父亲去世是以士礼下葬,祭祀是行的大夫之礼。所以约定的丧礼是针对达到大夫这一级别或以上级别要求的;而三年的丧礼,是针对达到天子这一级别的要求;而对父母的丧礼,则是不分贵贱,是一样的了。”

图片

【译解】先生说:“武王、周公是很守孝的人了。那些守孝的人,是长于继承祖先的志向的,长于讲述祖先的事迹的。在春秋时节修缮祖庙,陈列宗器,设计好的衣饰,摆上时令的祭品。宗庙的礼仪,是为了排列好祭祀次序的。述说爵位,是为了辨别地位的高低的。讲述事迹,是为了辨明贤良的。众位小辈礼敬长辈,是为了分清辈分的。按须发颜色论座位,是为了分辨年龄的。承担自己的责任,摆正自己的礼节,弹奏好自己的乐曲,尊敬好应该尊敬的人,关心好自己的亲人,对待死者要像生前一样,对待亡者要好像在眼前一样,这就是最孝敬的表现。郊社的礼仪,是为了纪念亡故的帝王的。宗庙的礼仪,是为了祭祀祖先的。明白了郊社的礼仪,大祭的意义,治理国家就好像观察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楚明白了。”

图片

【译解】哀公请问政事。先生说:“不管是文政,还是武政,发布的都应该是方正的政令。”人在那,政令就能执行;人不在,政令则没法执行。按人的办法就是要及时执行政令,按地的办法就是要及时种植下去。政令就像细腰蜂一样,存在不了多久的。所以处理政事关键针对具体的人,针对人就要结合自身。即提高自身需要对道的领悟,对道的领悟又需要仁的品德作为基础。

仁,就是关心爱护人。仁中关心亲人就是很重要的内容。义,就是适宜,合情合理的意思。义中尊敬贤良之人就是很重要的内容。因为人关心亲人就会约束自己,尊敬贤良之人就会将人区别对待,礼就是这样自然发展起来的。如果处在下位的人不在乎上位者的感受,百姓就不可能得到好的治理了。所以君子不能不考虑修炼自身,提高自己;想提高自己,就不能不好好对待亲人;要好好对待亲人,不能不要明白别人;要明白别人,不能不懂得天时。

天下通达道的方向有五个,可以走的路有三个。那么方向一是君臣之间,二是父子之间,三是夫妻之间,四是兄弟之间,五是朋友之间,这就是达道的五个方向。而智慧、仁义、勇敢,这三个就是天下提升品德可以走的路,只是一般人做的是其中之一。有的人是天生就明白这些,有的人是学习后才明白这些,有的人是遇到了困惑后才明白这些,等到明白了这些,就会坚持走其中的一条路了。当然有的人是为了安全才做的,有的人是为了利益才做的,有的人是勉强自己才做的,等到获得了成功,就会专心地坚持某一种路走了。

先生说:“好学的人勉强可以算作聪明人,尽力而为的人可以勉强算作仁义的人,知道羞耻的人可以勉强算作勇敢的人。”一个人懂得了这三点,就会明白如何提升自己;一个人明白了如何提升自己,就会明白如何管理别人;一个人明白了如何管理别人,就会明白如何治理天下的国家了。

图片

【译解】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做好这九个方面的事:一是提升自己的修养;二是尊重贤良之人;三是关心爱护亲人;四是尊敬大臣;五是体量群臣;六是将一般百姓当作自己的子女对待;七是招纳百工;八是柔和地对待远方的人;九是对诸侯实行怀柔之策。

因为提升自己的修养,就能减少对道的破坏的可能;尊重贤良之人,则不会让自己是非不分;关心爱护亲人,则父母兄弟不会产生不满;尊敬大臣,则不会让自己盲目自大;体量群臣,则那些读书人会更重地回报君恩;将百姓当作自己的子女,则百姓就会服从君主的统领;招纳百工,则财物丰足;柔和地对待远方的人,则四方之人都会聚集而来;怀柔诸侯,则天下有野心的人都会对君王敬畏。

天亮时就穿好礼服,不符合礼仪的事不做,这样就能提升自己的修养。不听信谗言,远离女色,看轻财物,注重品德,这就能做到尊重贤良之人。尊重亲人的地位,重视亲人的俸禄,认同他们内心的好恶,那就能让亲人感受到关心与爱护。官员要受到重视,经常有任务与使命,这才能激励大臣。忠信之人能有不错的俸禄,读书人才有动力。经常收税少,才是对百姓的勉励。每天有时间思索,每月有机会尝试,还能够根据人的禀赋来做事,那就是对百工的激励。迎来送往,表彰好的,同情差的,那是对远方来人的关心。让断绝的世系得到继承,让被废的诸侯得以建立,整顿混乱的,扶持危难的,经常请他们前来朝堂,接受他们的薄礼,送给他们厚礼,这就能安抚诸侯了。这就是管理天下国家的九条经验,每一条都要尽心尽力地做好。

图片

【译解】凡事准备好,就容易成功;没有准备好,就不容易成功。说前能肯定的,就不会绊倒;事前能肯定的,就不会陷入困境;做前能肯定的,就不会内心纠结;走路前能肯定的,就不会无路可行。处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上位者的支持,就治理不好百姓。对待上位者有办法的人,如果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会得不到上位者的信任。取信朋友有办法的人,如果不顾亲人的心意,也不值得朋友信任。照顾亲人有办法,如果对自己却不真诚,也不是真正的照顾亲人。对自己真诚有办法,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良,也不是真的对自己真诚。

因为真诚,是天道表现出来的;感觉上的真诚,则是人自己的感觉。真正的真诚的人,是不勉强自己而表现出来的真诚,不思索不算计表现出来的真诚,是从从容容地符合道的真诚,这就是圣人的表现。而感觉上的真诚的人,是选择了善良,并坚持这么做的人。即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分辨,谨慎地思索,清楚地明辨,忠实地执行。

碰到问题不学则已,学就不能不学到能运用为止。有问题不过问则已,过问就不能不弄明白才止。有问题不思索则已,思索不能不要有收获才止。有问题不分辨则已,分辨不能不分清晰才止。有问题不做则已,做就不能不坚持下去。别人能做一,自己就要能做百;别人能做十,自己就要能做千。如果人真的能这么做了,即使愚蠢也必定明白,即使柔弱也必定强大。

图片

【译解】自己确实明白了,叫做达性。自己明白确实了,叫做教化。即确实了即是明白了,明白了就是确实了。或者说诚实了就明白了,明白了就诚实了。也只有天下最诚实的人,才能完全达性,即完全明白自己;能够完全明白自己的人,才能明白别人;能完全明白别人的人,才能完全明白事物;能完全明白事物的人,才能理解天地的变化成长;能够理解天地的变化成长,就能够对天地的大道进行参悟了。

其次要达到详尽。只有详尽了,才算是真明白了;真明白了,才知道各种变化的情况;能知道各种变化的情况,才能突出把握住关键处;能突出把握关键处了,才能说是明确了;明确了,也就可以行动了;能行动了,就能按自己的意愿改变事情了;能按自己的意愿改变事情,也就能将事情化解在未发生之前了。也只有天下最诚实的人,才能达到将事情化解在未发生之前了。

也就是说追求最诚实的办法,是可以让人能够提前预知事情的发展方向的。比如国家将要兴盛,必定会有好的预兆发生的;国家将会灭亡,必定有不好的预兆发生的。这些预兆可以通过占卜发现的,也可以通过身体感知四周的变动明白的。这样祸福将来到时,好的方面,必定能预先了解到;不好的方面,也必定能预先了解到。

所以最诚实的人像神一样,是很神奇的,真诚的人会自动成功,他的道也会自动成道。真诚的人做的事情会有始有终,不真诚的人做的事则是虚假空无。所以君子明白真诚真的很重要。真诚不仅能成就自己,还能成就外在的事物。能成就自己,是爱自己的表现;能成就外物,是智慧的表现。这就是明白了自己表现出来的品德,将一个人的外在与内在融合起来的办法,也是一个人平时应该做的最适宜的办法。

图片

【译解】所以最真诚的人是不会停下来休息的,不停下来休息的人,就能保持长久;能保持长久的人,就能走向远方;能走向远方的人,就能考虑到长远的问题;能考虑到长远的问题的人,就会广博深厚;能广博深厚的人,就能明白得特别深刻。

因为广博深厚了,才能承载更多的财物而不迷失;明白得特别深刻了,面对再复杂的事物也能看清方向;能考虑到长远,才能成就事物。与广博深厚相配的是地,与明白得特别深刻相配的是天,这样的配合是能走向长远的,让人看不到止境的。如果这样,不需要见到,也能明白是值得夸赞的;不需要调动,也会变好的;不需要特别地努力,也会成功的。

天地之道,可以一句话说完。但是天地生成的每一种事物都是不一样的,生成的每一种事物是不好推测的。天地之道,太广博太深厚了,太深刻太突出了,太长太久了。

现在的天,涉及的内容明显很多,甚至无穷无尽,日月星辰在其中,万物都被它覆盖。现在的地,一撮撮土也很多,何况达到那么广的那么厚的地,它承载的华山等五岳都不算重了,振动的河海泄出的水也不算什么了,地真是承载了万物啊。现在的山,一卷卷的石头也很多,石头达到既广且大时,草在上面生长,禽兽住在上面,宝藏也从里面发掘出来。现在的水,一勺勺也多,等到数量测不出来时,大团鱼、鳄鱼、蛟龙、鱼龟都在其中生长,人们的货物财物靠它产出。《诗经》中说:“维持天的生命,离不开这些。”可以说这就是天之所以是天的原因。“看起来不突出,原因是文王具有美好的品德。”这就是文王之所以是文王的原因,即是离不开美好的品德。

图片

【译解】了不起啊!圣人的道多么丰富啊!万物从中发育,在天地间占据了高大的位置,美好又了不起!具有三百种礼仪,三千种威仪,懂得它的人都会去追寻它的。

所以说;“如果达不到最高的品德,是追求不到最高深的道的。”所以君子看重有了好的品德品性,才敢追求道的踪影;达到了广博强大,才敢求精求微;非常深刻明白了,才敢求以中以平和为常;熟悉了先贤的经典,才敢说创新;诚心诚意了,才敢说对礼的崇敬。只有这样了,才能处上位不会骄横,处下位不会违背;国有道,他的言论是能够让人兴盛的;国无道,他的沉默是能让人接受的。所以《诗经》中说:“他是既明白又有智慧的,是能保护好自己的。”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先生说:“愚蠢的人喜欢自以为是,地位低的人喜欢只注意自己的事,生活在当今时代,反而遵守着古时的规矩。这样做的人,常常会招来灾祸,甚至伤及身边的人。”

不是天子,就不要责备别人的礼仪有什么不足,就不要随便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就不要随便去品评别人的才华。现在天下的马车的轨距相同,写的文字相同,行为的规范相同,即使一个人有别人没有的地位,如果品德不好,也不敢对别人的礼乐做得如何进行评论;即使有了足够的品德,如果没有高于别人的地位,也不敢对别人的礼乐做得如何进行评论。先生也说过:“我如果给别人讲夏礼,仅凭我对杞的情况的了解来说是不够的。我学习了殷礼,其实只是学到了宋保存下来的。我学习了周礼,其实现在我能够运用的,也只是跟随着周礼模仿而已。”

图片

【译解】天下称王过失是比较小的有三种情况:上策是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而不勉强人,不勉强人就不一定能让人守信,不一定让人守信,百姓就可能不会跟从;下策是展现美好的一面,却得不到人的尊重,得不到尊重,就不能让人一定守信:不能让人一定守信,百姓就可能不会跟从。而君子采用的办法是从自己本身出发,用自己来征服百姓,用的办法是从三王有效的方法中借鉴而来,从不违背天地的方法而来,从鬼神也不质疑的方法而来,从经过百世的圣人看来也没问题的方法而来。因为能经过鬼神质疑,说明了解天;经百世圣人而无惑,说明懂得人心。

所以君子是用天下之道在世上指挥自己行动,用天下之法来为世努力,用天下的规则来为世说话。这样的行动长远看感觉有希望,短期看又不会让人容易满足。《诗经》上说:“在那不会被人厌恶,在这不会被人厌弃。几乎从早到晚,听到的始终是赞誉。”君子如果是这样做的,那么早就名满天下了。

图片

【译解】仲尼遵循尧舜之道,效法文王、武王的制度,向上约束在天时中,向下包含了水土的因素。比如天地的因素无不考虑在其中,无不包括在其中,比如四季时节的交替运行,日月的轮流照耀,万物的共同生长而不互相伤害,各种的规律的同时进行而不互相违背,小的德行川流不息,大的德行敦厚而潜移默化,这就是天地伟大的原因。

只有天下的至圣,凭他们的聪明通达,才足以达到不到现场也有如亲临的认知;他们宽广丰富,才足以让人如沐春风,才足以对人包容;他们奋发坚强,刚健果决,才足以达到执著的地步;他们平等庄重,中和公正,才足以达到让人崇敬;他们有条有理严查细密,才足以看出细微的差异;他们宽广博大,如渊如泉,时不时显露而出;他们广博如天,深远如渊;见到他们,百姓没有不尊敬他们的;他们说出的话,百姓没有不相信的;他们做出的事,百姓没有不高兴的,所以他们的名声充溢中国。影响到蛮夷之地,船车到达的地方,人能走到的地方,天所覆盖的地方,地所承载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下的地方,只要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人不尊重亲近他们,所以说圣人是可以与天相比的。

图片

【译解】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懂得天下最大的原则,才能确定天下大的根本,才能明白天地化育的规律。他们凭借的是什么?他们凭借的是诚恳仁爱,他们凭借的是深刻如渊,他们凭借的是浩瀚如天。如果他们不是本来就智慧通达、品德如天的人,又怎么可能明白这些呢?

《诗经》上说:“穿衣推崇的是穿简单衣裳。”这是厌恶对穿衣的过余注重。所以君子的办法,是不公开,慢慢地一天天地显露自己。小人的办法是找准目标,大张旗鼓,然后一天天地放弃。君子的办法,是平淡却不会让人容易满足,是简单而华丽,是温和而秩序,是明白大目标下还有小目标,了解风吹草动的原因,理解微不足道处的重要,这是将德理解得很深刻了才可能这样啊。

所以《诗经》上说:“虽然隐藏得很深,露出一点还是让明白的人感觉很明显的。”所以君子因为内心自省,就不会让自己愧疚的事发生,就会防止影响自己目标的事发生。君子身上这些常人赶不上的地方,也是常人看不到的地方啊。《诗经》说:“即使住在自己的家里,也不会做有愧于心的事。”所以君子没有行动也叫人尊敬,没有言语也让人相信。

《诗经》说:“人们说不出不真实的话,又怎会常常有争执呢。”所以君子不称赞人,百姓也是服气的;不发怒,百姓也是觉得有铡刀、斧头的威严的。《诗经》上说:“我心中有美好的品德,不依靠响亮的声音来壮胆色。”先生也说:“用声音大脸色严来教育百姓,那是最差的办法。”《诗经》说:“品德轻如鸿毛。”可鸿毛还有鸿毛的作用,而上天交给人的品德,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的品德,这才是最高最好的啊。


图片


— 精彩合集 —

《金刚经》全文译解  

《心   经》全文译解   

《器   经》全文译解 

《素   书》全文译解      

图片

《阴符经》全文译解       

《道德经》全文译解

《坐忘论》全文译解 

《鬼谷子》部分译解      

图片

《予   学》全文译解       

《止   学》全文译解   

《大   学》全文译解 

《论   语》全文译解 

图片

《定性书》全文译解   

《识仁篇》全文译解 

《势胜学》全文译解 

《解厄学》全文译解 

图片

注:图片来源于摄影师璐子。译文版权归天安先生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