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告诉你一个例子。请想象有一天你下班后回家,发现家门被撬开,铰链空悬。走进屋内,发现你的财产全都不见。你家遭窃了。你整个人僵住,目瞪口呆。失望之余,你疯狂地想,到底失去了哪些东西。然后你那颗狂乱激动的心被吓住,思绪消失了。有一段突然、深沉的寂静,几乎是一种快乐的经验。再也不挣扎,再也不努力,因为这些都无济于事。现在你只好放弃,别无选择。 前一刻你丧失了珍贵的东西,下一刻却发现你的心安住在深度的宁静状态中。当这种经验发生时,不要立刻寻找答案。你应该在那个宁静的状态中停一会儿,让它成为一个间隔。如果你确实安住在那个间隔中往内心观照,你将瞥见证悟心的不死性质。” 《西藏生死书》 我相信,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失去”时刻,有可能是因为小偷,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大意,也有可能是他人故意为之,失去的可能是财物、健康、安全感,甚至是自信心,我们咒骂着,希望那个该为此负责的人得到他应有的报应,我们尝试寻找、报警,用尽办法挽回损失。 在这个过程中,惊讶伴随着恐惧,恐惧催生着愤怒,如同被一张无形的网绑缚,最后筋疲力尽,承认我们已经无能为力,接受失去的事实,不再挣扎,放弃努力,却意外的发现,情绪之网却渐渐松开,我们的身心重归宁静。 “如同大海有波浪,太阳有光芒,心的光芒就是它的思想和情绪。大海有波浪,却不受海浪干扰。波浪是大海的本性。波浪将生起,但它们会往哪里去?回到大海,波浪来自何方?大海。同理,思想和情绪是心性的光芒和表现,它们从心中升起,但消失到哪里去?回到心。不论心中涌现的是什么,千万不要把它看成特别的问题。如果你不强烈反应,如果你能够安忍,它还是再次回归它的本性。” 《西藏生死书》 如同波浪回归大海,我们的的思想和情绪回归于心,我们体会到波涛汹涌后的宁静。所以明心见性,明的是我们放下恐惧、愤怒、评判、得失、执着之后容纳万物的空心,见的是我们如海一般辽阔、深远,总是能在不断变化后重归平静的心性。 我们这一生,很难真正拥有一样东西,看到花很美,把花买回家,在法律意义上,它是属于我的花,但它依旧是独立于我存在的,我可以欣赏它的美,但即便没有我的欣赏,花依旧会如期绽放,不为宣告世人它的存在和美丽,只是自然的开花结果。 我们不能拥有“花”,但我们能拥有赏花的美好体验。我们也不能拥有“财富”,我们只能拥有一定财富带来的安全感,甚至是不安和焦虑,因为财富会被偷窃、贬值,甚至是被意外损毁。我们不能完全拥有一个人,因为他有他的想法和行为模式,但我们能拥有与他共度时光的酸甜苦辣。 这一生,我们很难真正占有什么,我们能真正拥有的就是我们的体验,我们的焦虑和痛苦,我们的快乐和恐惧,我们的愤怒和平静,虽然有些体验并不舒适,却也是我们拥有的为数不多的体验的一部分。 就像波浪会回归大海,我们的喜乐悲伤也会回归我们不变的内心,当我们被喜悦席卷时,尽情享受,但也清晰的明白,这些快乐有一天会逝去,当我们被沉浸于悲伤愤怒时,更要提醒自己,这些感受也是暂时的,也会回归心海。 祝愿每个人,都能明心见性,在情绪的狂风骇浪中坚定地相信,宁静终将到来。 |
|
来自: 新用户9981164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