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读者,您好。 因为第二期的篇幅较长,为了缓解视觉疲劳,所以关于大渡口区和渝北区的老照片放在第三期 大渡口区简介: 大渡口区位于重庆中心城区西南部,紧临长江,东临巴南,南接江津,西、北面与九龙坡接壤。全域位于两山(中梁山、铜锣山)两江(长江、嘉陵江)之间。 清朝初年,大渡口长江北岸有一处地方,因为沿岸有很多马桑树,故此得名马桑溪。马桑溪这里“江宽水缓”河流运输十分便利,此处便设立了渡口。 且该处有大路经杨家坪至重庆府,聚集定居在此地生活居民越来越多,天长日久,该渡口人烟繁盛,商业兴盛,河面宽阔适于大型船舶停靠。并且还有乡绅和政府在此专门设立了义渡(免费过河)。一时成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故名大渡口,村落为大渡村。 1938年,重钢前身汉阳铁厂(旧称大渡口钢铁厂、现是著名的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躲避日军的轰炸,由汉迁渝落户大渡口。大渡口不再用于行人乘船过河,变成了神秘的军用码头,钢铁产量一度占到抗战大后方钢铁总量的90%,新中国的第一根钢轨就在这里诞生。 1965年,大渡口因服务重钢正式设区。此后,它以“钢城”享誉西南,这座钢城里面有一群人,被称为钢城子弟。 在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无数重钢工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坚守岗位,以“钢铁强国为己任”的重钢,开炉炼钢炼铁,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钢铁原料。 百年重钢发展史的背后,钢城子弟的那些故事满载生活气息,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年代。 ![]() 老重钢区 ![]() 重钢旧照(90年代从丁家垭口远眺重钢厂区沿江地貌) ![]() 百花村重钢职工住宅(80年代) ![]() 重钢某处住宅楼 ![]() 重钢老家属区 ![]() 茄子溪中学欢送知识青年下乡合影 ![]() 1998年,重钢第五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 昔日的钢花影剧院,据说那个时候很多重钢工人的子女都会被学校组织区看电影《黄河绝恋》 ![]() 钢花电影院,据说大渡口80年代小伙子拍周岁照,十有八九都是坐的这个飞机 ![]() 钢花百货公司(90年代初) ![]() 九宫庙片区旧貌 ![]() 九宫庙旧貌 ![]() 70年代新山村旧貌 ![]() 80年代袁茄路新山村段 ![]() 侯家湾(50年代) ![]() 侯家湾家属区(60、70年代) ![]() 李子林(80年代) ![]() 钢花路九中路口(90年代初) ![]() 松青路通车 ![]() 大堰粮店(90年代初) ![]() 大渡口区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1997年) ![]() 90年代区第一家大型超市,有读者当时区逛过吗? ![]() 大渡口文化商贸小区(90年代中期) ![]() 街头电话亭(90年代) ![]() 钢花路舞龙表演(80年代) ![]() 钢花路计划生育宣传(80年代) ![]() 1994年,黄桷大楼农贸市场一角 ![]() 90年代黄桷大楼市场 ![]() 九宫庙菜市场 ![]() 黄桷大楼映像2 ![]() 黄桷大楼映像3 ![]() 黄桷大楼映像4 ![]() 菜市场的公平秤 ![]() 某处居民楼,能明确是大渡口,80年代,具体地点未知 ![]() 37中教学楼 (1993年) ![]() 37中旧照(具体年份不可考) ![]() 大渡口区政府老办公楼(1994年) ![]() 大渡口公园一角 ![]() 大渡口火车站 ![]() 90年代大渡口区全景 ![]() 老大渡口航拍 ![]() 老城区俯瞰 ![]() 马桑溪渔船 ![]() 马桑溪古镇旧照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重钢在为大渡口区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产生的环保问题日益凸显。钢铁生产不可避免产生的环境污染,也给大渡口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破坏,2007年,重钢启动环保搬迁,搬迁至重庆长寿区江南镇。 2011年9月22日,重钢关闭大渡口老厂区最后一条生产线,历经近120年的重钢熄灭最后一锅“炉火”。 ![]() 2011年9月22日重钢老厂区钢铁主业关停仪式 ![]() 2011年9月22日,随着最后一根钢材出炉通过喷水冷轧,扎根重庆主城73年的重钢老厂区钢铁生产全面关停 ![]() 拆毁旧钢厂 ![]() 在腾起的巨大烟尘中,一栋准备拆除的建筑应声倒塌 ![]() 重庆老钢厂被拆除后旧景 ![]() 最终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十里钢城的繁荣与辉煌,也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这里盛放着钢铁子弟们的回忆 渝北区简介: 渝北区前身就是江北县,江北县的老县城原来在北碚区的水土镇,1965年搬迁的两路镇,1994年更名为渝北区,最初渝北区是传统农业县,发展相对于其他几个区域都比较落后。 有歌谣唱:“好个江北县,停水又停电;出门走路要崴脚,打个电话又占线;遍地是垃圾,上厕所还不方便。”当时的江北县,绰号叫做“江老幺”。 ![]() 1979年,江北县被列为柑橘基地县,图为统景集市上的柑橘交易 ![]() 1983年,在两路体育馆看电影的人们 ![]() 1985年11月,为支持机场建设,人们搬离家园 ![]() 在江北县两路镇附近修建重庆江北机场 ![]() 最早的江北机场大门(1990年) ![]() 1989年7月10日,江北县西北部和邻水县降大暴雨,境内遭受特大洪灾 ![]() 1989年7月10日,统景镇的群众们参与抗洪救灾 ![]() 碧津公园始建于1987年,图为1985年的碧津湖 ![]() 1993年碧津湖畔 ![]() 1987年6月1日,碧津公园第一期工程-儿童乐园建成开放 ![]() 1997年7月1日,渝北区在绿梦广场庆祝香港回归 ![]() 1999年7月,两路至朝天门608路公交车开通 ![]() 渝北广场是渝北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为1991年,广场上的五层建筑是江北县的标致性大楼 ![]() 1992年的渝航大道 ![]() 广场转盘(现大平洋广场建设处),1990年摄。 ![]() 1985年,广场上舞龙表演 ![]() 1989年广场上宣传计划生育的表演队 ![]() 1992年,广场左则的建设银行 ![]() 1986年原中医院门口的为民服务活动 ![]() 1990年,原工商银行现渝航路广场段 ![]() 1989年,江北县县政府大门前的创卫宣传 ![]() 1987年,广场边上卖美人照的小贩 ![]() 1992年,当时最大的江北商场 ![]() 江北县与江北区的分界点(1993年) 两路又叫两路镇,在江北国际机场附近,属于渝北区府驻地,也曾为江北县县政府驻地。 现在的两路大多是指两路城区和以前的两路镇,两者都是江北机场和渝北区府所在地,涉及到的范围很广。 ![]() 1986年两路横街 ![]() 两路老街—下场口(1987年) ![]() 1991年,重庆江北县 ![]() 1995年2月28日,召开成立大会,渝北区正式成立 尊敬的读者,您好,制作这三期主城区的文章时,还有很多其他具体年代不可考、地名不可考的图片,后面会把战争年代的重庆、解放初期的重庆,以及一些重庆80、90年代的居民生活照片再做一次合集,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哟 喜欢本文的话,请点个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