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每一位中医人,及你们所热爱的一切。![]() 传承 | 守正 | 启智 | 育魂 ![]() 除了对于消化性溃疡病在中医上没有分型的必要外,其他的胃病也没有分型的必要,我们应该深刻剖析疾病的发病机制,然后根据发病机制来制定相应的治疗准则。治疗胃痛疾病知道降胃气,以通为补,以降为顺。 孙曼之叶氏茯苓饮治疗胃痛刘显红 郑安敏01 胃痛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产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由于它的发病部位常在上腹,此处接近于心脏的位置,使得患者有时会描述为心口部的疼痛。能够引起胃痛的因素有许多种,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则是饮食、情绪等因素。 胃痛既是一种中医病名,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表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它涵盖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直肠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病证。 2009年笔者有幸到陕西渭南跟师学习认识渭南名医孙曼之老师、跟其临证半年,观其临证治疗胃痛喜用叶氏茯苓饮化裁,效果满意,后临证治疗胃痛多以叶氏茯苓饮随证化裁。2009年8月-2013年12月间运用叶氏茯苓饮治疗胃脘痛上百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与同道共享,请运用并指正。 02 胃痛目前中医教科书及相关参考资料大致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等证型而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但在临床中其实很难按上述证型分辨,多是寒热错杂,虚实并见。 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俞尚德曾经著有《俞氏中医消化病学》一书,本书中的观点认为,“对于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分型尚无统一标准,著者的实践体会无分型必要”。笔者认为,除了对于消化性溃疡病在中医上没有分型的必要外,其他的胃病也没有分型的必要,我们应该深刻剖析疾病的发病机制,然后根据发病机制来制定相应的治疗准则。 《素问·五脏别论》云:“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类证治裁·内景综要》亦云:“六腑传化不藏,实而不能满,故以通为补焉”、“六腑以通为用”、“胃以降为和”,笔者在20年临证生涯中体会治疗胃痛疾病知道降胃气,以通为补,以降为顺,可以说治疗胃病就掌握了一半。 叶天士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东垣大升阳气,治在脾也”。 03 笔者老师孙曼之据叶天士5000余医案,阐发了叶氏之通降阳明法,并提炼出叶氏通降阳明常用的6味药,冠名为叶氏茯苓饮。 叶氏茯苓饮药物组成: 茯苓、黄连、杏仁、枳壳、半夏、陈皮。 适用范围: (1) 主证:凡见胃气壅滞停饮所致的胃气不降: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脘腹痛、胀,脘腹胀满等阳明不降的症状;或者是胃脘隐痛;或剑下按痛;或心下有滞留感 (又称心口顶) ;或胃脘烧灼痛;或胃脘喜温喜按;或胸满闷善叹息;或为纳差纳呆,不思饮食,口黏口苦,舌苔厚腻,大便黏腻等胃肠湿热症状。 (2) 兼次证:一切浊气不降、浮阳上扰清空引起的胸闷、头晕等症状。 (3) 胃镜证实: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并排除难治性消化性溃疡。
全方合用共奏通降阳明,和胃降气化痰之功。 该方从《外台秘要》茯苓饮化出,功用为和胃降气化痰。其主治在胃而不在脾,故叶氏称其为通降阳明法。 胃气壅滞停饮的主要表现为心下有滞留感,患者主诉常称“心口顶”,为其主要用药指征。胃气不降可有多种兼证。但后者参术并用,功能益气降胃,补脾理气,化痰利湿。 加减:
04 典型病案 孙曼之病案:患者,女,35岁,2009年05月18日. 初诊:胃脘胀痛,纳差小,饿者心慌心悸,饱者胀满,偶有嗳气,胃脘喜按压,揉按者矢气,喜温饮或置热水中,善叹息、性情急躁,夜入睡难、易醒,二便常。形中,易外感,且气短,面色红润、咽微红、舌淡红,苔黄腻厚。脉左小弦,右沉小弦短。月经规律,白带清稀微黄。
处方:半夏12g,茯苓10g,枳壳10g,陈皮10g,黄连2g,杏仁10g,苍术15g,紫苏10g。水煎服,5剂。 5月24日二诊:胃脘嗳气胀满均消失。胃痛如故且冷痛,易饥不能食,口气酸腐,咽干稍红,鼻塞,易外感,渴喜温水,夜尿2~4次,它症如故,苔黄腻,脉小弦弱。上方加藿香10g,白寇仁3g,水煎服,5剂。 5月30日三诊:患者已基本无临床症状,再给5剂以资巩固。 笔者病案: 患者,女,39岁。2013年12月10日初诊。反复上腹痛、呈烧灼状、饱胀、满闷不适、泛酸2年、加重伴头痛、头晕、纳差3天。口酸口干不饮,食难用饱,大便先干后正常,日一行,眠可,脉右小洪关弱,左略大,舌淡红苔薄白腻。 处方:茯苓20g,法半夏30g,杏仁10g,枳壳10g,陈皮10g,厚朴15g,黄连5g,吴茱萸5g,荆芥10g,防风10g,炙甘草10g。5剂,水煎服,1剂/日。 2013年12月19日二诊:服药后胃痛、胃胀明显减轻,唯感口腻,上方加藿香10g后下,续服5剂。 2013年12月30日三诊:胃灼痛、胃胀已愈,又因家庭不和而感心情不畅加郁金10g,醋制香附10g,去荆芥、防风,3剂。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