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比较迷恋公益慢火车了,曾经被人嫌弃的,如今却成了香饽饽,时代的变化让人觉醒,令人佩服。拥抱变化已经成了这个时代核心的主旋律,坦然面对这一切,迎接美好,守护光。 岷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全县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耕地157.7万亩,水域面积22万亩,森林面积97万亩,草场面积390万亩,森林覆盖率10.84%。辖15镇3乡、359个村、13个社区,户籍人口49.59万人、常住人口42.32万人。是“中国当归之乡”“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黄芪蜂蜜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 岷县产业体系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良好。境内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市值52.6亿元。“岷县当归”荣获26项殊荣,当归种植系统被授予“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全县种植猫尾草10万亩,总产值4.5亿元。蕨麻猪、黑裘皮羊取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定。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岷县,盛产中药材200多种。其中当归高产优质,驰名中外,贝母、红芪、黄芪、大黄、秦艽、羌活、泡参、柴胡、升麻、防风、黄芩、党参等,均属名贵药材。 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近日在甘肃省定西市举办。多年来,定西市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药材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2年,定西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25亿元,增加值46.24亿元。 中药材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定西地处陇中地区,有“千年药乡”之誉,是我国西北道地中药材生产区域。全国常用中药材品种黄芪、当归、党参、金银花,多出自这里。 烈日当头,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董家堡村农民闫百平正在中药田里拔草。他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家里开始种植黄芪等中药材,甘肃省农技推广总站的专家定时来田间指导、有关部门每年亩均补贴一袋有机肥和两袋复合肥……好政策带来高收益,闫百平去年种植了5亩银柴胡等中药材,总共卖了3万多元。“我今年一下流转了近30亩地,预计亩均至少增收1000元。”他说。 据定西市介绍,定西市50余万户农户中,有33万多户从事中药材种植,户均种植中药材6亩以上。除了种植中药材,闫百平等首阳镇农民依托中药材交易市场搞起销售。 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也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交易市场之一。据业内人士介绍,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交易的党参、甘草,占全国市场销量的七成以上。每年有近50万吨西北地产大宗原药材和切片从首阳销往全国各地。 通过“种植+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当地农户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陇西县首阳镇党建办主任程哓东介绍,2022年,首阳镇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1.5万元,其中超六成是中药材产业上的收入。 “在定西,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柱产业。据统计,中药材种植加工收入已占2022年定西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5%。2022年,定西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25亿元,实现增加值46.24亿元。”定西市委副书记温卫东说,定西市鼓励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在推动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扩繁、绿色标准化种植、储存生产加工能力提升和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作用显著。 陇西农民刘振文正在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工作。(记者 郭刚 摄) 标准化种植让药农打了“翻身仗” 得益于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和科技创新,药材种植户的药材才卖上了好价钱。“药材种植不规范,过去遭遇客商压价也是常有的事儿。”陇西县福星镇庞家岔村合作社负责人刘振文说,最近这几年, 专业合作社越来越红火。 五年前,刘振文带领全体专业合作社社员加入当地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在当地龙头药企的GMP等认证规范下,他们大规模开展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梯田改造,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一对一指导……享受连续政策“红利”。2023年,该合作社产值预计突破300万元。 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局局长王伟介绍,近几年,陇西县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持续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已建成中药材药源基地50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超35万亩。“如今,定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扩大至200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80%以上。”温卫东说。 这是在陇西县航拍的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照片。(记者 郭刚 摄) 目前,定西中医药加工企业产值由2018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0亿元。产业链正从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配方颗粒、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拓展延伸。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说,2022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491万亩,标准化种植率为55%,产量达147万吨,位居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提高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药博会前夕,记者走进占地500多亩的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陇西药圃园内,花香和草药香扑面而来。 药材好,药才好。为了进一步把控中药材的品质,2019年,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库正式建立。种质资源也称遗传资源,种质是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因此,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的“芯片”,也是中药材有效、安全、稳定的基础。 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助理农艺师李光文说,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晾晒、筛选、封装、编号、赋码等一系列精密操作,工作人员就能对采集到的中药材种子进行封装入库储存。每一颗中药材种子都被赋予DNA条形码,工作人员只需用手机一扫,种质信息就一目了然。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已保存品种有94种,共3264份。 这是地处陇西的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内的种质资源标本库。(记者 郭刚 摄) 种质资源库是集中草药新品种引进驯化、种质资源保护、科技研发转化和科普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试验示范园。据介绍,建设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一方面是保护种质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好的品种进行试验、繁殖、推广等。目前定西已建成大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并建立种子繁育基地4.23万亩,种苗繁育基地15.33万亩。 据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正加快制定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加强中药全产业链科技攻关,从源头狠抓中药材质量,增强中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 程楠 郭刚 定西报道) 甘肃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新亚欧大陆桥要道。 这里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盛产304种中药材,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的采集、种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期的大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有“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得”“独活生陇西者质佳”“当归生陇西川谷、四阳黑水,俗称马尾归”等记载。相传盛唐时期,药王孙思邈曾到陇西昌谷村进行药事考察,留下了“药王山”“药圣村”的传说。 这里素有“天下药仓”之美称。1986年,陇西文峰药市被评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2001年,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2010年,“天下药仓”成功通过国家商标局注册;同时,被工信部列为四个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之一。 定西市截至2023年4月,定西市辖安定区1个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6个县;辖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1888个村民委员会,75个社区居委会;市人民政府驻定西市安定区安定路1号。 [1] [3-4] [26]
洮砚以产于中国西北部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而得名,砚材主要产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境内,因卓尼县古为洮州辖区,故称洮河绿石砚。洮河石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色泽典雅,结构细密、且含多种金属粒子,石质细腻、莹润如玉,叩之无声,呵之即出水珠,用以制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且硬度适中,具有发墨快,研墨细,不损笔,挥洒自如,浓淡相宜等优点。 说到公益慢火车,那些跨省的公益慢火车更让人难以忘怀记忆犹新,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去不同的省游玩玩耍,对于不赶时间的旅客来说,坐上跨省公益慢火车简直就是享受。 跨省公益慢火车就是这个时代特殊的存在,就像6068次列车那样,从甘肃到四川,不经意间就实现了,并且还是省会城市到地级市,太难得了。
6068次公益慢火车,从甘肃兰州到四川广元,全程509公里,运行6小时16分,沿途停靠渭源,漳县,岷县,哈达铺,陇南,姚渡,广元。有点一脚跨两省的节奏,无论是哈达铺,还是陇南,都在悄无声息的变化。 真没想到6068次公益慢火车居然还是兰州站始发运行的,票价也是相当的便宜,全程硬座票价才只要54元,在高铁动车时代,这个确实是性价比特别高的列车。 无论是公益慢火车的时代稀罕物,还是高铁动车勇猛发展,带给诗和远方的既视感都让人惊讶震撼,都令人期待!生活的意义在于发现,在于变化,在于偏爱和喜欢。眼前看到的是美好的,也是最好的,愿美好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
|
来自: 中原高考678 > 《xiezhijie》